致传媒人:铅字里藏着我们共同的2021-2025
这是一部立足媒体融合发展前沿、兼具行业广度与实践价值的新时代新闻写作指南。该书系统构建了新媒体环境下优质新闻报道的方法论体系,从新闻价值、传播效果和受众需求三个维度,为从业者提供了在信息洪流中精准锚定优质选题的科学方法。通过深入剖析新闻实战流程,将央媒编辑记者
这是一部立足媒体融合发展前沿、兼具行业广度与实践价值的新时代新闻写作指南。该书系统构建了新媒体环境下优质新闻报道的方法论体系,从新闻价值、传播效果和受众需求三个维度,为从业者提供了在信息洪流中精准锚定优质选题的科学方法。通过深入剖析新闻实战流程,将央媒编辑记者
虽然未经当事人证实,但这个喜讯像长了翅膀,迅速在社交平台飞跃。相关话题阅读量,短时间内已突破5亿。
虽然国际局势变乱交织,但中外民间交流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反倒随着美国网红“甲亢哥”中国行和小红书“中外网友奔现”而日益加深。从这些现象级的交流中不难发现:契合Z世代青少年信息偏好的数字迷因文化,正形成去中心化、碎片化的国际传播新范式。
2022年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视频通讯社与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共同编写《全球南方视频媒体发展报告(2024)》。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全球发展、安全、文明三大倡议的引领下,2024年度报告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采用“发展性新闻”“
本文试图超越新闻泰勒主义与工具理性的双重束缚,着力探讨两个亟待解答的关键问题:首先,效率理性化背后潜藏的专业去技能化与新闻价值单一化如何避免;其次,平台依赖的技术政治学在“泰勒化”进程中如何形成并重塑公共价值与专业规范。
《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与会40余位国际传播领域知名学者分析、展望全球传播格局新趋势,共同研讨加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有机结合的路径。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新闻、平台与用户的关系,再造新闻业的未来。基于制度同构的理论视角,对中国、美国、荷兰媒体在2022年11月至2024年3月发布的有关新闻业和人工智能的新闻报道进行主题分析,探索人工智能影响下新闻机构和平台公司的关系。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平
不仅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还碾压《星球大战》等一众好莱坞名片!已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这是亚洲电影第一次闯入全球票房十大。
不仅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还碾压《星球大战》等一众好莱坞名片!已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这是亚洲电影第一次闯入全球票房十大。
人工智能(AI)在全球范围加速演化,围绕算力、数据与算法的竞争正从技术圈延伸到国际政治舞台。中国自主研发的开源大模型DeepSeek近期迅速走红,日活用户突破3000万,在多语种理解与训练能效等关键指标上实现对部分西方主流模型的反超。德国《经济周刊》评论称:“
“去西方化”在知识交流和实践层面仍存挑战,过于强调地理的二元划分不足以体现复杂的思想传播网络。传播研究应转变认识论,以跨域主义视角来摆脱南方/北方的简单地理对立,深入全球传播的权力关系。
12月30日,由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主办、体育总局人力中心承办的2024年总局系统体育文化走出去和体育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培训班在京举行。本次培训旨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明确实
本文通过梳理西方新闻理论与实践,以建设性新闻和解困型新闻为标尺,界定“正能量叙事”的概念,擘画“正能量叙事”几经波折的发展轨迹,探究数智传播时代“正能量叙事”的特征及其国际传播价值。
2024年10月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史安斌做客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第十四讲”,围绕“人机共生时代的国际传播战略升维和自主叙事体系构建”主题,讲述了智能时代下,如何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现将其在该领域研究的核心论文发布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