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让老百姓近享优质中医药服务
“今天专门过来复诊,坐车几分钟就到了,方便得很。”前不久,家住沿滩区黄市镇的王婆婆如约来到该镇中心卫生院。王婆婆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专家诊疗,她表示十分满意。
“今天专门过来复诊,坐车几分钟就到了,方便得很。”前不久,家住沿滩区黄市镇的王婆婆如约来到该镇中心卫生院。王婆婆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专家诊疗,她表示十分满意。
在这个夜市上,不仅能看名医、品药膳,还能喝茶饮、学养生……一缕缕中药香、一杯杯中药代茶饮、一项项中医特色疗法,打造了一场吃喝玩学购的城市养生局。
“白天上班没时间,晚上逛夜市顺便调理身体。”石家庄市民王女士的体验道出了其中的本质:便捷性与生活化。中医药文化夜市将问诊前置,让群众可以尽早关注亚健康状态,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白天上班没时间,晚上逛夜市顺便调理身体。”石家庄市民王女士的体验道出了其中的本质:便捷性与生活化。中医药文化夜市将问诊前置,让群众可以尽早关注亚健康状态,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为深入落实“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攻坚行动,推动“科普专家走基层”“中医生活化进社区”系列活动走深走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健康问题,5月24日,泰安市中医医院在泰安吾悦广场开展大型公益义诊活动,以多元形式将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这里比我想象的还要神奇!”在绥芬河市人民医院的国际诊疗中心,外籍患者安德烈趴在理疗床上,感受着艾灸的温热缓缓渗入肩颈。隔壁诊室里正进行着推拿治疗,患者们连连赞叹,“感觉很好,按摩让肩膀和脖子的疼痛消失了,肌肉也放松了。”
“这里比我想象的还要神奇!”在绥芬河市人民医院的国际诊疗中心,外籍患者安德烈趴在理疗床上,感受着艾灸的温热缓缓渗入肩颈。隔壁诊室里正进行着推拿治疗,患者们连连赞叹,“感觉很好,按摩让肩膀和脖子的疼痛消失了,肌肉也放松了。”
“这里比我想象的还要神奇!”在绥芬河市人民医院的国际诊疗中心,外籍患者安德烈趴在理疗床上,感受着艾灸的温热缓缓渗入肩颈。隔壁诊室里正进行着推拿治疗,患者们连连赞叹,“感觉很好,按摩让肩膀和脖子的疼痛消失了,肌肉也放松了。”
5月16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医政处处长刘璐率调研组赴大渡口区中医院,就中医药事业发展及二甲中医院创建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考察新老院区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为医院发展“把脉定向”。
“这里比我想象的还要神奇!”在绥芬河市人民医院的国际诊疗中心,外籍患者安德烈趴在理疗床上,感受着艾灸的温热缓缓渗入肩颈。隔壁诊室里正进行着推拿治疗,患者们连连赞叹,“感觉很好,按摩让肩膀和脖子的疼痛消失了,肌肉也放松了。”
专家义诊、非遗中医技艺、中医药主题集市……4月28日,“渝见岐黄”重庆中医药文化集市巡回服务市级示范活动首站走进渝中区,一场主题为“岐黄杏林俏·巴渝百草香”的中医药文化盛宴在渝中区白象街传统风貌区拉开帷幕。即日起至4月30日,市民来白象街,可在青石板路上感受千
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居民生活,让中医药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居民,引导广大居民掌握健康养生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近日,南阳市第八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公共卫生科等科室紧密结合,开展中医药服务走进社区活动。
近年来,西安市把中医馆建设作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内容,持续改善硬件条件、配强中医药人员,提升服务内涵,增强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推动人才链、技术链、传播链深度融合,通过服务提效、强技提能、创新提质,努力实现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目
薛应中,一位真正的民间大医,虽已82岁高龄,但他仍然每天都奔波在看病救人的路上,无论严寒酷暑长年无休。凭借自己丰富的中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术,用纯中医疗法医治了无数的疑难杂症,拯救了无数身陷绝境之人。他不辞辛劳地为人们解除疾病困扰,一生坚定不移地守护、传承和推广
作为北京唯一一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单位,朝阳区集聚了263家中医医疗机构,全区5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18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开设中医药服务;先后建立了385个中医传承工作室(站),逐步打造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之路;外籍
作为北京唯一一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单位,朝阳区集聚了263家中医医疗机构,全区5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18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全部开设中医药服务;先后建立了385个中医传承工作室(站),逐步打造出中医药特色化人才培养之路
本报12月1日讯 为提升城阳区基层医疗技术人员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扩容下沉,1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城阳区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便捷、更有效、更安全、更智慧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