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综述丨一渠活水激荡文旅新潮
太行春晓,渠水欢歌。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当天,约2.2万名游客走进红旗渠风景区,红旗渠纪念馆、分水岭、青年洞等景点人头攒动。这条镌刻着民族精神密码的“人工天河”,激荡起新时代文旅融合的澎湃浪潮。
太行春晓,渠水欢歌。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当天,约2.2万名游客走进红旗渠风景区,红旗渠纪念馆、分水岭、青年洞等景点人头攒动。这条镌刻着民族精神密码的“人工天河”,激荡起新时代文旅融合的澎湃浪潮。
暮春时节,太行山桃李映碧波,红旗渠激荡展宏图。60年前,红旗渠总干渠通水,三千里清水逶迤绵延,不仅润泽了一方土地,更将一面“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60载时光奔涌,如今这条流淌着理想和青春的“精神之渠”依然奔腾不息,更激
“别看现在补红旗渠都用大型机,以前那可都是咱林州人民一锤一锤砸出来的。”从小生长在河南省安阳市红旗渠边,大学生刘也畅时常听爷爷和父亲讲起他们当年参与修筑维护红旗渠的经历。
八百里太行,千峰如削。河南安阳林州市,“人工天河”红旗渠,引来清水绕山流。2025年4月5日,红旗渠迎来总干渠通水60周年。
60年前的今天,红旗渠总干渠建成通水。锣鼓喧天,红旗招展,渠水奔涌,荒岭润泽。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60年来,红旗渠精神深深嵌入河南林州的发展脉络。当地正通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不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八百里太行,千峰如削。河南安阳林州市,“人工天河”红旗渠,引来清水绕山流。2025年4月5日,红旗渠迎来总干渠通水60周年。
走过岁月,红旗渠通水60周年了。沉默如金的太行山做证,奔流不息的漳河水做证,60载风雨兼程,60年创业不止,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安阳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延伸出脚下的路。
1965年4月5日,当红旗渠总干渠的第一股清水涌入林县时,无数人热泪盈眶。这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不仅成就了一个世人为之惊叹的水利奇迹,还在华夏儿女心中树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2025年4月1日上午,“光影映天河 记忆红旗渠”红旗渠通水60周年主题活动暨魏德忠摄影展在郑州地铁七里河站正式启幕。本次活动由河南日报社、郑州交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通过摄影艺术与地铁空间的融合,将红色历史文化植入现代交通场景,让红旗渠精神与当代城
因供水管网维修需要,我司定于2025年4月3日(周四)09:00—4月4日(周五)07:00对东二路与新安路交汇处DN300阀门进行维修更换作业。届时周边用户将暂停供水,涉及用户主要有: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凯利集团、湖南中南高创烟草科技有限公司、湖南
近日,在中宁县水源联通工程一标段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目前,项目调节蓄水池、加压泵房主体建设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外围的防水以及整体的维护装修和设备安装。”项目经理魏建国说。
我作为一个曾经参与兴电工程建设的退休老干部,有幸应邀参加了白银市兴堡子川电力提灌工程管理局召开的“白银市兴堡川电灌工程通水40周年座谈会”,观看了工程建设视频宣传片,听取了管理局杨成局长关于兴电工程四十年来建设成效和管理情况的介绍,感到非常激动、非常震撼。兴电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南阳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它不仅承载着国家战略的重任,更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自然风光,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成为文旅融合新时代下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
本网讯(通讯员李珂 田梓墨/文 黄晓冉 杨家仪/图)为牢记“志建南水北调、构筑国家水网”初心使命,11月20日-27日,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科普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