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升级!家门口添了个文化地标|徐汇,侬好
在徐汇区梅陇路415号,有一座纯白色的建筑——凌云街道社区文化活动馆。它的前身为上海梅陇文化馆,在这里看剧、看戏、看电影,是许多凌云居民曾经的回忆。2022年,梅陇文化馆闭馆改造,今年2月底正式回归,再次成为街道居民文化生活的核心场所。
在徐汇区梅陇路415号,有一座纯白色的建筑——凌云街道社区文化活动馆。它的前身为上海梅陇文化馆,在这里看剧、看戏、看电影,是许多凌云居民曾经的回忆。2022年,梅陇文化馆闭馆改造,今年2月底正式回归,再次成为街道居民文化生活的核心场所。
坐落于石屏一中的企鹤楼,承载着百年历史记忆,正以全新姿态走进公众视野。这座曾以中西合璧建筑风格闻名的文化地标,如今通过深挖红色基因,转型为沉浸式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当地党史学习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活课堂”。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植根于中华大地,绵延数千年,生生不息。
嘉定区将“构建新型文化空间体系,深化远香文化环建设”纳入我区重要改革创新事项。 围绕远香湖,嘉定区提出建设远香文化环“2+10”文化空间。
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位博物馆馆长、文化遗产领域权威专家、文化创意产业学者等代表,将围绕博物馆角色的演变与转型;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终身学习等主题,进行文明互鉴与交流对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城市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新的文化标识不断涌现。为进一步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的“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重要要求,充分展示新时代天津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特质,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开展此次“天
发布会上,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副总裁印永清对活动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此次评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活动将充分展示新时代天津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特质,通过评选、宣传、推广,精选提炼一批体现天津文化特质的标志性符号,打造特色鲜明、内涵深刻的津派文化品牌,深入践行以文化人
清晨,陇东大地的薄雾还未散尽,在国道327线K1517+500处,一座红砖建筑群的轮廓逐渐清晰。掉漆的木质门牌上“郿肖公路屯字道班”的字样依稀可见,门头的拱形铁架上“建设甘肃”四个大字和中间肃穆的五角星已斑驳褪色,却依旧散发着曾经的光芒,大门两侧“养好公路,保
近日,K8281次列车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惊艳亮相,其车身涂装上“齐鲁”二字,引人注目。这不仅是一趟列车,更是一趟载满文化符号和地域特色的移动盛宴。此次涂装,亮点多多,既展示了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传递出对国内外游客的热烈欢迎。
清风徐来,芬芳满城。4月12日,包河区图书馆“包公文化专区”揭牌仪式暨包公文化主题讲座活动在氤氲书香中顺利举行,标志着这一集文脉传承、非遗活化、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特色空间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这座由原“西湖书房”改建的文化空间入口处,“破茧重生”主题艺术装置引人注目——蝴蝶自书页间翩然飞出,鲜花顶开书页绽放,隐喻空间的蜕变与新生。北山街道文化工作负责人杨依飞阐释创作理念:“这本书代表了这个场地的破茧重生,我们希望更新后的场地能够带来更多的社会参与和
万里黄河,纳百川而浩瀚,是万民的哺育之河,是桀骜难驯的忧患之河。自古以来,大禹治水求疏不求堵,李冰父子分水泄洪千年太平,明潘季驯束水冲刷、蓄清(淮河)刷浑(黄河),先民为求华夏河清海晏——尤其是黄河下游“地上悬河”——付出了财力物力、生命的代价,凝华了星罗棋布
4月8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陇南市礼县聚焦文旅赋能,推动由“文旅资源大县”向“文旅经济强县”转变,着力打造探寻秦人起源的国家级文化地标,让千年礼县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
“父母未经允许,就把我抱进北京的一个四合院。没想到几十年之后,我在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日前,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来到湖南湘江新区2025年第2期“岳麓山大讲堂”现场,用一句幽默的自述打开话题。
4月3日上午,深圳地铁10号线冬瓜岭站,76岁的王朝珠老人端详着站台上的书法站名,“冬瓜岭”几个字仿佛跃然纸上般鲜活灵动。身后,满载乘客的地铁列车呼啸而过。这一瞬,山西姥爷难掩激动心情。“谢谢深圳地铁,谢谢深圳人民!大家对我的喜爱让我全家都很激动,我还会继续努
4月2日,由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数字文化集团联合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承办的“大河奔流——我与黄河文化地标”主题作品征集活动推出首期电子月刊,同步展现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数字化创新成果。
“什刹海怎么读”近期成为北京文旅搜索热词。正确读法为 shí chà hǎi(第一声、第四声、第三声),其中“刹”非“刹车”(shā),而是源自佛教语境,意为寺庙。这一读音差异源于历史渊源:元明清时期,水域周边曾有十座佛寺,故名“什刹海”(十刹海)。2024年
菏泽人最痴迷两件事:种牡丹花、唱枣梆戏。尤其是在黄河滩上,人们好养花、擅唱戏更是远近闻名。每家房前屋后、天井旮旯都栽几株牡丹;男女老少没有不会吼几嗓子枣梆的,或高亢嘹亮、或苍凉低吟,如摇滚般透着豪放与磁性,在黄河滩上伴着滔滔浊浪翻滚着,回荡在天际间。
神州大地的每一处文化地标,都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也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各地在文化地标保护上取得斐然成就,一处处承载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的瑰宝得以重焕生机。不过,在自然侵蚀、人为破坏以及城市化浪潮的席卷下,文
黄河上有多少渡口?数不清。千年黄河伴着它的岁月,没有桥。桀骜不驯的波涛拦住人的去路!在古老的黄河上要渡过去,需要出潼关,然后北上,守住潼关就卡死了穿越黄河的路。人道是,潼关天险,。岂止天险,它扼住了岁月,连云彩都徘徊在关前!过河还有第二条路,那就是波涛上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