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

此文献给杨式太极拳爱好者!

杨式太极拳起源于杨露禅(1799-1872),他早年三次赴陈家沟学习陈式老架,后在京城授拳时将刚猛招式改良为“绵里藏针”的柔化风格。其子杨健侯(1839-1917)进一步优化拳架,形成中架风格,强调“立身中正、虚实分明”。至其孙杨澄甫(1883-1936)时,

太极拳 杨澄甫 单鞭 太极拳爱好者 傅钟文 2025-07-29 22:09  3

杨氏太极拳的创立与发展

太极拳是中华瑰宝,是集技击、健身、养生、悟道四位一体的人生法宝,是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传家宝。杨氏太极拳的创立是太极拳这一概念形成的标志,杨氏太极拳的社会化传承使太极拳成为中华武术的主要拳种。这里应特别指出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杨氏太极拳焕发出勃勃生机,为“站

太极拳 陈家沟 杨澄甫 杨露禅 杨氏太极拳 2025-06-26 17:42  8

杨澄甫传人:陈氏最古老 崔仲三:就为了好看,把杨式特点改没了

在传统武术的悠悠长河中,太极拳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内涵,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陈式与杨式太极拳作为其中的两大重要流派,各自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精湛的武学技艺,它们同根同源,又各具特色,共同构筑起太极拳博大精深的体系。然而,在时代的浪潮冲击下,太极拳的传

杨澄甫 杨氏太极拳 崔仲三 杨澄甫传人 王壮弘 2025-06-24 19:02  9

打太极拳真的不用力吗?揭开 “用意不用力” 的真相,我们都误解了

在公园总能看到慢悠悠打太极的老人,外人总觉得这是 “软绵绵” 的花架子,甚至调侃 “太极拳就是不用力的舞操”。但真正的太极高手一抬手、一转身,浑身都透着股 “绵里藏针” 的劲儿 ——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太极拳到底用不用力?怎么用力才对?

太极 太极拳 打太极 陈发科 杨澄甫 2025-06-11 23:58  10

杨澄甫、吴鉴泉才改拳为慢架, 把跳跃发劲高难度复杂动作都取消

太极拳自诞生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技击性与养生性在中华武术中独树一帜。早期的太极拳蕴含跳跃、发劲等高难度复杂动作,这些动作不仅展现了太极拳刚柔并济的特性,更是传统技击理念的具象化表达。然而,时代的发展与受众需求的转变,促使太极拳不得不面临传承与革新的抉择。杨澄甫与

太极拳 发劲 杨澄甫 吴鉴泉 杨少侯 2025-06-10 10:42  10

《飞狐外传》人物的历史原型

看历史剧的时候很多人都有查询历史原型的习惯,我也不例外,但是古装武侠剧也经常有借鉴历史人物的习惯,金庸是一位博古通今的文学大家,虽然他的作品主要是以武侠小说的形式呈现,但是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借用古诗词表达意境,有些小说中呈现的武林秘籍其实就是一篇有意境的古诗词,

杨澄甫 太极门 赵半山 吴鉴泉 飞狐外传 2025-06-09 11:00  11

世界非遗传承新枝入圃,寻道太极广府古城开机

端午前夕,中国山东杨澄甫式太极拳俱乐部暨美国国际杨澄甫式太极拳研究院第四期高研班已持续一个多月,杨澄甫式太极拳的桩功、内功、拳架、刀法及体用强化训练等课程让学员获益匪浅,由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承人迟绍和专程从美国回来亲授课程,言传身教,学员深刻感悟。

太极 广府 寻道 杨澄甫 广府古城 2025-06-06 00:23  9

郑曼青亲证杨澄甫架子练法:松胯送胯实现大椎与尾闾突破

一、大椎、尾闾和腰胯——从拳架子讨论太极拳的关键:太极拳的练法主要目的是通过筋骨结构接受大地引力,从而产生筋骨结构的位置与交互作用来改善或者提高血液、氧气、食物在体内的供给。因此,筋骨结构的力量最主要的肢体交接处,其次是骨骼与大筋的结合部,抻筋拔骨阶段就是通过

杨澄甫 尾闾 练法 郑曼青 悬钟 2025-06-03 16:13  8

练拳刚猛爆裂,实战用不上?拆解内家拳脱节困局

"师父,我站桩三年了,怎么跟人搭手还是发不出劲?"看着徒弟困惑的眼神,我眼前闪过三十年前老拳房内的场景——师爷的烟杆"啪"地敲在我膝盖上:"桩是活的,不要站死喽!"那时的拳师能把"听劲"练到隔着棉袄辨虚实,如今的拳场却常见套路如行云流水、实战时手忙脚乱的怪相。

内家拳 拆解 杨澄甫 劈拳 拆解内家拳 2025-05-20 19:49  11

悬钟之境:大架太极拳的筋骨涅槃

此歌予七人皆知其句,後予七人同往拜五當山夫子李先師不見,道経玉虛宮在太和山元高之地見玉虛子張三峯也,此張松溪張翠山師也,身長七尺有餘美髯如戟,寒暑惟一箬笠,日能行千里遠,自洪武初年至太和山修煉,予七人共拜之,耳提面命,月餘後歸,自此不絕其往。拜玉虛子所傳惟張松

涅槃 太极拳 杨澄甫 悬钟 筋骨涅槃 2025-04-20 22:37  10

人文邯郸丨太极拳在邯郸

自改革开放以来,永年太极拳以崭新的形象对外传播,在“中国永年”和“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联谊会”等会议组织形式的推动下,永年太极拳加快了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规模,迅速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邯郸 太极拳 杨澄甫 杨振基 杨振国 2025-04-10 15:07  12

张三丰、王宗岳、杨澄甫《太极拳论》 内逻辑讨论:基于太极共同体

张三丰《太极拳论》最为精彩的是保留了具体的太极拳内练方法,因此,作为太极拳或者太极精气神乃至太极功夫,这些内涵是可以留给后人的共同财富,由于传承下来的古代智慧具有特殊的可以重复的逻辑体系,因此,在流传中往往会出现逻辑的断环。因此,我们发现了张三丰太极拳论与王宗

太极 张三丰 杨澄甫 王宗岳 太极拳论 2025-03-25 12:01  12

形于手指、节节贯串——张三丰、王宗岳、杨澄甫太极拳三次重构

太极拳文化撕裂的标志就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提出的“招熟——懂劲——神明”三阶段理论,试图将很多流派武术功夫都纳入到太极拳的体系中,这就是太极拳武术理论,我们武术历史中还有一个理论,就是李小龙的博士论文提出的“中国功夫”理论,显然,从张三丰的《太极拳论》到王宗

太极拳 张三丰 杨澄甫 王宗岳 杨澄甫太极拳 2025-03-12 14:31  13

太极拳不同流派劲力运用的分析:杨澄甫85式大架为何博大精深?

魏树人演示的就是这个没有圆心随意变化的筋骨传到大气球。那么,这个球是不是就可以构成太极拳呢?其实,这个球中演练拳架子只是化解大地引力的耦合而已,是不能提升精气神的充盈下打出的外发的拳。付钟文、魏树人都打的是耦合劲——行话叫做化劲。因此,还需要结合杨澄甫的大架才

太极拳 杨澄甫 流派劲力 2025-02-09 06:57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