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指南册】这种螺肉千万别乱吃!科学吃螺的方法来啦~
又到了吃“田螺”的季节,集贸市场、水产品收购销售点、餐馆、小吃摊、烧烤摊都会出售各种田螺。螺的种类繁多,大部分肉质紧实、富有嚼劲、口感鲜美,是一类高蛋白、低脂肪,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水产品。在享受美食的时候,千万要小心田螺中的“伪装者”——福寿螺。
又到了吃“田螺”的季节,集贸市场、水产品收购销售点、餐馆、小吃摊、烧烤摊都会出售各种田螺。螺的种类繁多,大部分肉质紧实、富有嚼劲、口感鲜美,是一类高蛋白、低脂肪,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水产品。在享受美食的时候,千万要小心田螺中的“伪装者”——福寿螺。
福寿螺又叫“大瓶螺”“苹果螺”,最初产于南美洲,后作为“动物饲料”材料引进开发饲养。因盲目跟风引进和管理不善致福寿螺“流落”田间,从此成为水稻等田间的一种大型水生螺类害虫。
但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谁最早发现它?又为什么会叫这么一个有些拗口的名字?其实,背后有一段相对严谨、也是比较典型的科学命名过程。“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基于近日阅读的集篇文章,撰写了一篇小文分享如下,欢迎留言、指正。
1930年代上海郊外的水田里出现了一种陌生的植物,它叶片肥厚,形状酷似花生叶,茎蔓沿着田埂和水沟蔓延,生长速度惊人。
近日,在我国上海松江、浦东等地的农业种植户的田地中,竟出现了“巨大老鼠”,这种吃莲藕等水生作物的大型鼠科动物,将那里的农业种植户整的头疼不已。
笔者近日在读菲律宾水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2017年出版的一本福寿螺文献,想看看不同视角下的对于这一外来入侵物种(IAS)的研究。读下来很有意思。该书从菲律宾的视角出发,比较系统梳理了南美原产的入侵物种——福寿螺在全球特别是亚洲地区的扩散历程、生物学特性与分类辨识
5月到8月,是福寿螺繁殖高峰期,因此各处水边会遍布粉红色螺卵。福寿螺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3~5万粒。
目前我县福寿螺进入繁殖季节,也是福寿螺产卵高峰期,据我站调查不同生境实地卵块密度,未翻耕稻田0.1块/m2,莲藕池塘0.3块/m2,稻田水沟渠0.9块/m2。气温18℃-30℃为福寿螺产卵繁殖最佳温度,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一块卵可达200-1000粒,繁殖量惊
福寿螺属于典型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其适应性强、繁殖快、食性杂、危害大,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全。我县所有乡镇都有福寿螺侵入为害,洣水主流及其支流茶水、文江、欧江两岸的村组农田重发。当前正值我县水稻播种插秧期,雨水丰富,温度适宜,有利于福寿螺的繁殖,为有效遏制其蔓延
一、发生情况:4月18日在团河调查,部分稻田中已现福寿螺卵块和幼螺。目前,我县福寿螺进入繁殖季节,近期气温13℃-30℃,为福寿螺产卵繁殖最佳温度,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一块卵可达200-1000粒,繁殖量惊人,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极易破坏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
近期,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我县福寿螺进入快速繁殖和危害期。据我站近期在炉观、洋溪等地调查,稻田、沟渠等水域福寿螺密度较高,每平方米有螺4-20只、卵50-300个,发生形势较为严峻。目前正处于卵孵化盛期,也是处于早稻和再生稻移栽期,为防止出现缺棵少苗现象,请各地
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环境适应和繁殖能力都非常强,可危害500多种作物。这种蜗牛个头要比普通蜗牛大很多,成年的非洲大蜗牛能有鸡蛋大小,外壳还带有花纹。非洲大蜗牛是很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会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严重的还会危及
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环境适应和繁殖能力都非常强,可危害500多种作物。这种蜗牛个头要比普通蜗牛大很多,成年的非洲大蜗牛能有鸡蛋大小,外壳还带有花纹。非洲大蜗牛是很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会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严重的还会危及
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环境适应和繁殖能力都非常强,可危害500多种作物。这种蜗牛个头要比普通蜗牛大很多,成年的非洲大蜗牛能有鸡蛋大小,外壳还带有花纹。非洲大蜗牛是很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会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严重的还会危及
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环境适应和繁殖能力都非常强,可危害500多种作物。这种蜗牛个头要比普通蜗牛大很多,成年的非洲大蜗牛能有鸡蛋大小,外壳还带有花纹。非洲大蜗牛是很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会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严重的还会危及
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环境适应和繁殖能力都非常强,可危害500多种作物。这种蜗牛个头要比普通蜗牛大很多,成年的非洲大蜗牛能有鸡蛋大小,外壳还带有花纹。非洲大蜗牛是很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会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严重的还会危及
合肥市民小李在河道边散步时,发现水边植物的枝干上有一串串粉红色的“葡萄”。
合肥市民小李在河道边散步时,发现水边植物的枝干上有一串串粉红色的“葡萄”。
合肥市民小李在河道边散步时,发现水边植物的枝干上有一串串粉红色的“葡萄”。
近期,当你在河畔漫步之时,是否留意到那一串串如粉色葡萄般的物体?这并非自然界的奇异植物,而是外来入侵者——福寿螺的卵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