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牵甬杭 共话海丝情——“我陪孩子读经典”开启杭甬文化互鉴新篇
6月13日下午,“我陪孩子读经典”十城百校万人“共读海丝经典”行动在杭州市滨和小学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对话,串联起杭州与宁波两座城市的千年文脉。本次活动由宁波广播传媒、FM89杭州之声、杭州市朗诵协会、FM93.9宁波交通广播、FM102.9宁波经济广播联合承
6月13日下午,“我陪孩子读经典”十城百校万人“共读海丝经典”行动在杭州市滨和小学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对话,串联起杭州与宁波两座城市的千年文脉。本次活动由宁波广播传媒、FM89杭州之声、杭州市朗诵协会、FM93.9宁波交通广播、FM102.9宁波经济广播联合承
近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专家评审会遴选,由宁波市非遗保护中心和宁波市曲艺家协会联合申报的《探索“曲艺+美食”非遗融合传播新路径》入选“非遗+展示展演”类创新案,宁波市中医院申报的《杏苗新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医诊疗法(董氏儿科医术)进校园
我是裸辞旅行的小晏哥,在宁波暴走2w步,没有让我失望❗️我整理了这份一日拍照打卡路线,好逛又好拍: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清代满文、蒙古文古籍编纂刊刻史,发表有关满文和蒙古文辞典、佛经、匾额、《时宪书》方面的学术论文50余篇。代表论著有《清代满蒙文词典研究》《清代满文蒙古文匾额研究》等。
天一阁有"南国书城"之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藏书楼,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它位于宁波月湖西面的芙蓉洲,自明嘉靖年间建立以来,至今已有四百三十余年了,这在我国藏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奇迹。
《庄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可见战国私家已有藏书之举。随后,历朝历代藏书家层出不穷,两宋时,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和活字的改进,私家藏书家遂成风气,明清两代,藏书鼎盛。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藏书先贤枕席经史,沉湎青箱,为搜寻各种孤本秘籍,甚不惜倾家荡产
最近一段时间,香港老戏骨罗家英带着舞台剧《驴得水》到内地各大城市巡演,最新一站演出来到了宁波,汪明荃也亲自现身支持他,夫妻俩看起来非常恩爱!
诚然,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变化正在让全球的博物馆行业面临各种新挑战,同时也为博物馆展陈方式的变革、社教活动的展开带来新机遇。
5月18日,时值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宁波天一阁博物院发布古籍数字化最新成果:天一阁古籍数字化服务平台新增古籍书影3700余部,总量突破2万册。其中,包含大量善本古籍,宋元明清历代珍本星罗棋布。此次更新标志着天一阁古籍数字化工程迈入新阶段,天一阁数字化典籍开放
5月15日晚,“天一阁·开卷:山谷·‘竹’韵”活动正式启幕。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现场开讲,深入解读天一阁馆藏珍品黄庭坚绢本草书《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再现宋代书法巨匠的笔墨精神与文化遗产的当代生命力。
天一阁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活动当天,法国巴黎的圣日内维埃夫学校、特吕弗小学等多所学校的师生通过高清视频云游天一阁博物院,感受独特的藏书文化。
在敦煌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被发现的那个清晨,道士王圆箓或许不会想到,这个堆满五万卷古籍的密室将成为解开中国文明密码的钥匙。从殷商甲骨上的卜辞到敦煌写经的墨迹,从青铜器铭文到活字印刷的典籍,中华民族用三千年时间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完整的文献传承体系。当我们在博物
冯承素本与宁波天一阁明代书法家丰坊摹刻的神龙两帖逐字比对;天一阁藏丰坊的定武、神龙两石刻综合考证:冯承素本和丰刻神龙同出丰坊一人之手,而冯承素本为其三十多岁按神龙真帖所摹,其字迹软媚,
作为第一位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外姓人”,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东园长廊静思,向游客讲述藏书之艰;“书圣”王羲之立于天一阁馆藏神龙本《兰亭序》石刻旁,展现笔触之美;从天一阁馆藏《金莲记》中走出来的苏东坡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恣意洒脱之态面对游客举杯相邀……
书是一个奇妙的、彩色的世界。动听的故事,漂亮的图画,有趣的游戏,丰富多彩的知识,都能让孩子们陶醉,心怡。孩子们在书的海洋里像小鱼一样快乐的遨游着。孩子们对阅读图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可是时间一长,孩子们发现书架上的不少图书都出现了破损现象,如卷页掉页、断页等,有
AI生成的王阳明、王安石、王应麟三位先贤“现身”舞台,与现场读者共话经典;机器人、机器狗、智能阅读设备等科技产品在书香市集吸引市民驻足……在一个个充满科技感与文化韵味的新场景中,2025年宁波市“我陪孩子读经典”全民阅读活动正式启幕。
4月20日上午,在宁波望京门考古遗址公园内,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上演。AI生成的王阳明、王安石、王应麟三位先贤“现身”舞台,与现场读者共话经典;机器人、机器狗、智能阅读设备等科技产品在书香市集吸引市民驻足……在一个个充满科技感与文化韵味的新场景中,2025年
藏书家朱赞卿先生生前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本来出于爱好收集的古籍,如今却使他享受到了特殊的荣誉: 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天一阁博物馆有9部传世珍本、孤本入选,这其中有4部为朱赞卿所捐:万斯同稿本 《明史稿》、明末汲古阁抄本《集韵》、明抄本《三才广志
天一阁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全国著名藏书楼的身份。据有关资料,天一阁建于明代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年—1566年),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如今,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天一阁,已扩展成了一个不小的园林式庭院。走进院门,一眼就看到这里曾经的主人范钦的
阮元作为清代金石学大家,对《天发神谶碑》极为重视。他摹刻的底本为宁波天一阁旧藏北宋拓本,该拓本为宋拓孤本,原碑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毁于江宁尊经阁火灾后,此拓本更显珍贵。阮元曾明确提到,其家藏有《天发神谶碑》旧拓本,但是不如天一阁本,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摹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