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草书魅力何在?陈振濂解读宁波天一阁馆藏珍品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09:55 2

摘要:5月15日晚,“天一阁·开卷:山谷·‘竹’韵”活动正式启幕。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现场开讲,深入解读天一阁馆藏珍品黄庭坚绢本草书《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再现宋代书法巨匠的笔墨精神与文化遗产的当代生命力。

5月15日晚,“天一阁·开卷:山谷·‘竹’韵”活动正式启幕。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现场开讲,深入解读天一阁馆藏珍品黄庭坚绢本草书《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再现宋代书法巨匠的笔墨精神与文化遗产的当代生命力。

现场,以实景园林为天然布景,水上雕栏曲桥、长卷投影幕与主题灯光,共同构建了一个“移步换景”的沉浸式空间。

置身其中,观众与“刘禹锡”“黄庭坚”跨时空对话……

墨酣笔舞竹枝词

天一阁藏黄庭坚绢本草书《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以下简称《竹枝词》)是浙江省公藏机构中唯一一件黄庭坚书法真迹。

“《竹枝词》是我学习(书法)时的范本。”陈振濂在现场与观众分享,《竹枝词》这件作品基本上可以说是与他“朝夕相处”,“因为总是逐段地反复临摹,以至于对每一个字的结构都了然于胸。”

活动现场,陈振濂从书法价值、收藏价值、传承价值三个角度为观众深入解读《竹枝词》这件作品,阐述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天一阁·开卷:山谷·‘竹’韵”活动,陈振濂讲解《竹枝词》。

黄庭坚,在文学史上与苏东坡并称“苏黄”,在书法史上与苏东坡、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存世的草书墨迹较少,仅七件,《竹枝词》为声名最著者之一。

《竹枝词》又称《竹枝歌》,是诗歌的一种体裁,由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共有两组。

一组写诗两首,最著名的诗句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另一组诗为九首,即天一阁藏本的内容。

“刘禹锡一生三次被贬,政治上的失意使得刘禹锡在诗歌、散文中寄寓理想,尤其体现在《竹枝词》上。”陈振濂说,与之相仿的,黄庭坚一生两次遭贬谪,晚年流放到西南边远的地方,生活贫苦。在流放途中,其经过刘禹锡曾经被流放的地方,颇有感触。刘禹锡的坚韧品格正契合了黄庭坚一生推崇并实践的“临大节而不俗”。

也许是知音相惜,黄庭坚十分喜欢写刘禹锡的诗词,这卷草书书法就是其中之一。

陈振濂在“天一阁·开卷:山谷·‘竹’韵”活动现场。

陈振濂现场介绍,黄庭坚的书法大致可分为飞舞挥洒型和约束内敛型两类,《竹枝词》属于后者。

“飞扬跋扈是他的个性使然、品牌标签;而笔道沉雄扎实、内敛压抑而不放纵张扬,且笔压弹力、内劲巨大却能随起随收,这才是学山谷的意义所在。”

“宋人,尤其是宋四家苏黄米蔡,墨迹毫无争议者,除此之外全浙江也未见。这卷草书名迹能藏在天一阁,绝对是浙江全省的骄傲!”陈振濂如是说。

名家解读赏遗珍

“1978年,徐邦达特意赶来天一阁留下一段跋尾,称‘山谷原有元符二年在戎州城南僦舍盛暑书梦得词一跋,与此卷当皆晚笔也’,根据他的观察,这似黄庭坚晚年之作。”

陈振濂现场讲道,中国画家、书画鉴定家徐邦达,中国近现代书法家、艺术教育家沙孟海,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曾先后为《竹枝词》这幅书法作品留下鉴跋、观款。

陈振濂介绍为《竹枝词》这幅书法作品留下鉴跋、观款的大师们。

其中,卷上恩师沙孟海那段用明代松烟墨所写的题跋,陈振濂特别提及——

1980年初,天一阁博物院的工作人员携这轴长卷赶赴沙老寓所。在天一阁的邀请下,沙孟海特别撰写一篇近三百字的《黄鲁直草书〈竹枝歌〉卷跋》。

其中“九百年剧迹,墨气绢色,奕奕动人,几度展玩,铭心弗谖”之句,表达了沙老对于这幅作品的欣赏与喜爱。

不仅如此,陈振濂回忆自己读书时曾随侍沙老赴宁波访天一阁,那是他第一次见《竹枝词》长卷的真容。沙老告诉陈振濂当时自己与徐邦达先生的鉴藏讨论情景,还将跋文念给他听,讲述题跋文句背后的文史典故。

“沙老的治学之精、为学之实令人感佩。”陈振濂说。

沉浸演绎传风骨

本次活动以刘禹锡的诗意、黄庭坚的墨韵,天一阁园林的清雅景致,营造“草书飞白、文墨相生”的东方美学意境。

舞台以实景园林为天然布景,构建了“移步换景”的沉浸式空间。观众置身其中感受琴箫合奏中巴蜀少女吟唱的竹枝小调,目睹虚拟影像技术打造的“刘禹锡”与“黄庭坚”跨时空对话。

另外,此次活动还创新运用3D Mapping、灯光投影等科技手段,将静态书法转化为动态叙事——

黄庭坚真迹《竹枝词》的笔锋墨韵将通过巨幅投影跃然眼前,融合阁中呈现手段多维展现文物从“藏于阁”到“活于民”的传承之路。

最后,陈振濂将自己为此次活动特别题写的“竹韵入天一,风骨传九州”书法作品捐赠给天一阁博物院,喻示着《竹枝词》的薪火不息、风骨长存。

此次活动是天一阁藏品活化系列的进一步尝试,旨在打破馆藏与公众的时空壁垒,让文物“可亲、可近、可共鸣”。

“黄庭坚此卷不仅是浙江唯一的宋代书法真迹,更是文人风骨的千年见证。我们希望通过创新表达,让更多人读懂文物背后的精神史诗。”天一阁博物院党支部专职副书记郑薇薇表示,作为宁波文化品牌“天一阁·开卷”的年度重磅活动,其以跨界融合的艺术形式,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新范式,也为市民奉上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审美体验的文化盛宴。

来源:甬派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