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入选!祝贺!
近日,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名单正式公布,共有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987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我校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张阿磊、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祝曦两位老师成功入选。截至目前,我校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资助人选共计9人。
近日,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名单正式公布,共有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987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我校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张阿磊、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祝曦两位老师成功入选。截至目前,我校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资助人选共计9人。
4月8日是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9周年校庆日,也就是在这两天,两所交通大学相继在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献礼校庆。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罗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复旦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项目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
随着时间来到了4月份,2025年的第一个季度也已经过去了。那么各大高校在2025年的这前四分之一的时间里,到底在学术上有多少的成果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由高绩统计的,2025年1-3月中国内地高校的CNS发文数量吧!
强大的基础研究是科技强国的基本要素。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7月,我国热点论文数量世界占比持续增长,占世界总量的48.4%,世界排名保持第一位。
传统制造工艺遭遇强度与复杂度的双重瓶颈,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以“层层堆叠”的颠覆性逻辑,正在重塑高端制造的未来图景。2017年以来,Nature和Science正刊上13篇金属增材制造重磅研究,揭示了增材制造领域的三大核心战场:新材料创制、工艺极限突破、多
近日,由徐州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病区副主任、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冯仕明团队牵头制定的国际循证临床实践指南“All-inside arthroscopic procedures for 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刘家旭教授团队联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Ji Su研究员、Miquel Salmeron教授、David Prendergast研究员及华中师范大学郭彦炳教授团队,在负载型催化剂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 月 18 日,刘昊禹博士发表 Global cooperation is crucial for DeepSeek and broader AI research ,海南师范大学于 3 月 24 日 11 点 40 分在官方公众号发文,称刘昊禹为体育学科引
近日,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教师刘昊禹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的Correspondence栏目发表了一篇通讯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近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邢琼课题组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杂志上连续发表了两篇关于芳香族污染物生物降解的研究成果。研究聚焦于芳香族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关键酶的结构与功能,为开发
2025年3月25日,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上榜共计6388人,来自547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覆盖了教育部10个学科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异位辅助移植将一个6基因检测的猪肝捐献给脑死亡受体。在随后的10天内,对受体的移植物功能、血流动力学、免疫和炎症反应进行监测。组织学分析表明,猪肝再生能力强,无排斥反应。
据网友截图,3月24日11点40分,海南师范大学在官方公众号上发文《我校体育学科教师刘昊禹在〈Nature〉杂志正刊发表通讯文章》文章开头,3月18日,我校体育学科引进的青年高层次人才刘昊禹博士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Nature 》(
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葛省波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CS Nano》(五年影响因子16.2)发表了题为“Frontier in Advanced Luminescent Biomass Nanocomposites for Surface Ant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葛省波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CS Nano》(IF=15.8)发表了题为“Frontier in Advanced Luminescent Biomass Nanocomposites for Surface Antic
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论文的正确署名不仅表明作者身份、便于检索,也与利益相关,表明作者在研究中的共贡献。多作者论文如何正确署名呢?
2025年3月25日,中国北京——爱思唯尔(Elsevier) 正式发布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 (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榜单。此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的统计来源,采用上
2023年,主要分别来自犹他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和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机械与动力学院、无机非金属晶态与能源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的 Dafu Zhao , Liping Zhang , Siyu Zuo , Xiaowei Lv , Meiyun Zhao
2015年,主要分别来自东北大学辽宁省高校硼资源生态化综合利用技术与硼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 Ang Tian, Xiaofei Qin, Anhua Wu (通讯作者,音译吴安华), Hangzhou Zhang, Quan 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