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科学防蚊 减少疾病传播风险?一起来看专家解读↓
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主任医师丁晟称:“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儿童选择驱蚊剂要选择含量低的产品,孕妇要慎用。避免在黄昏至清早蚊虫出没高峰期进入草丛、湿地。”
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主任医师丁晟称:“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儿童选择驱蚊剂要选择含量低的产品,孕妇要慎用。避免在黄昏至清早蚊虫出没高峰期进入草丛、湿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王乐介绍,立秋后的养生关键在于主动适应“热凉交替”、昼夜温差显著的过渡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老人、儿童以及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早晚应做好头颈、腹部保暖。
立秋将至,蚊子的危害依然不容忽视,蚊子叮咬会传播疾病,如何做到科学防蚊?来看专家解读。
“立秋并不意味着酷暑立刻结束,反而会经历一段‘秋老虎’的短期回热天气。”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王乐提醒,此时养生关键在于适应“昼夜温差显著”的特点。早晚凉爽,午后高温,老人、儿童及慢性基础疾病人群需特别注意头颈、腹部保暖。
立秋将至,蚊子的危害依然不容忽视,蚊子叮咬会传播疾病,如何做到科学防蚊?来看专家解读。
“立秋并不意味着酷暑立刻结束,反而会经历一段‘秋老虎’的短期回热天气。”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王乐提醒,此时养生关键在于适应“昼夜温差显著”的特点。早晚凉爽,午后高温,老人、儿童及慢性基础疾病人群需特别注意头颈、腹部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