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滇中诗联》2025年作品赏析(第11期)
榴火燃村巷,荷风过野塘。蝉嘶高柳密,蛙鼓小萍香。端午儿童节,相逢祝安康。蓝天飘云彩,童歌入耳甜。追蝶花影乱,分糖小手黏。纷纷儿戏远,纸鸢飞向天。十载磨铅刃,今朝试剑锋。墨凝千嶂雨,笔落五更钟。纸上沙沙响,自信在心中。蟾宫谁折桂,雏鹰傲苍穹。
榴火燃村巷,荷风过野塘。蝉嘶高柳密,蛙鼓小萍香。端午儿童节,相逢祝安康。蓝天飘云彩,童歌入耳甜。追蝶花影乱,分糖小手黏。纷纷儿戏远,纸鸢飞向天。十载磨铅刃,今朝试剑锋。墨凝千嶂雨,笔落五更钟。纸上沙沙响,自信在心中。蟾宫谁折桂,雏鹰傲苍穹。
近日,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五街镇高原特色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这一总投资1080万元的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标志着五街镇萝卜产业补链强链、迈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全面提速,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粽香五月,绿染万壑,看龙马腾霄云雾绕;夏游氧吧,览石林奇秀幽径长。2025年5月24日,玉溪百位诗人齐聚龙马山,置身森林氧吧。追忆诗祖屈原,吟诵龙马精神。开启了一场诗词盛宴。
北纬25°的风掠过白塔尖顶,蜻蛉河将青铜文明与马帮蹄声凝成琥珀。这里是大姚——彝族创世史诗的活态博物馆,西南丝绸之路的月光驿站,更是被徐霞客称为“群山毓秀”的滇中秘境。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花卉产业前景广阔,要从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不断深耕细作,让这一“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那么,姚安将如何“以花为媒”打造富民强县的“幸福产业”?
5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全国各地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其中提到,滇中引水工程最长隧洞——香炉山隧洞正在掘进作业,隧洞穿越横断山脉,全长63.1千米。滇中引水工程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可惠及沿线1100多万人口,从根本上解决滇
5月9日,云南省S45永金高速新平(戛洒)至元江(红光)段通车仪式在戛洒收费站举行。该路段作为云南省“五纵五横一边两环二十联”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通将大幅缩短新平、元江两地行车时间,为滇中城市群资源互通、乡村振兴及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
招聘会现场气氛热烈,人潮涌动。毕业生手持精心准备的简历,穿梭于各个展位之间,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用人单位招聘代表热情地为毕业生解答疑问,双方互动频繁。招聘会吸引了省内外310家用人单位线下参会,提供岗位1万余个,为毕业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就业选择。“这样的机
年仅44岁的邓皓,曾是云南政坛最年轻的厅级干部之一,却在主政玉溪市红塔区三年后主动投案,成为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典型。这位手握工程审批、人事任免大权的“地方诸侯”,如何将价值数亿的权力资源兑换成私人财富?其腐败轨迹暗藏哪些官场警示?
小春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为打好小春生产“主动仗”,压实细化小春作物粮油生产任务,近日,由昆明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昆明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增粮服务第五组到滇中新区开展科技增粮技术服务。
玉溪,这座被抚仙湖浸润的“滇中粮仓”,左手攥着中老铁路沿线最大物流枢纽的区位密钥,右手握着全国第三大硅光伏基地的产业底牌,却在2024年遭遇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28%)低于全国水平(35%)、工业互联网渗透率(7%)仅为苏州1/4的尴尬56。当宜宾动力电池产值
东君施妙手,碧玉展春容。梨花带雨香雪海,樱红枝头春意浓。绿野碧烟淡淡雾,蝶舞莺啼翠影朦。风来花雨落,日照彩云彤。春景笔下绘,诗心寄碧空。
近日,云南滇中新区保障房项目工地职工食堂张灯结彩,以"情暖建设者 共筑幸福家"为主题的集体生日会温馨举行,活动为12名3月份出生的职工送上特别祝福,在生日会上给一线职工加油鼓劲。
春风拂柳绿,细雨润花红。燕舞新枝上,莺歌旧院中。山川皆焕彩,草木尽葱茏。最是春光好,人间万象融。愿共东风舞,长歌绕苍穹。
近年来,元江县委、县政府抢抓中老铁路通车运营机遇,以链式思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利用热区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强县的特色之路。元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婷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元江县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抓实番荔枝基地建设,筑牢产业发
进入3月以来,由中国一冶承建的云南滇中新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600余名建设者正以饱满热情投入施工生产,随着18号楼主体结构五层筏板、商业S02筏板基础及14#楼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高潮阶段。
数字滇中项目计划落地未来科学交通城空天智行小镇涉外数据管理创新基地,预计2025年建成使用,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共建中国电信滇中算力中心、建设云南数据跨境流动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等。
在滇中地下水保护与恢复的科研道路上,杨一帆同学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学者的风采。他积极参与国际会议,与国际同行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地下水保护与恢复的前沿技术和解决方案。通过国际合作,他不仅拓宽了研究视野,也提升了滇中地下水保护与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