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N2:比304更强的氮强化不锈钢
304N2是一种在经典奥氏体不锈钢304基础上,通过微合金化添加氮(N)元素强化性能的变种牌号。氮作为强奥氏体形成元素,不仅能提高强度和硬度,还可进一步增强材料的耐点蚀和抗晶间腐蚀能力。因此,304N2 特别适用于同时要求高强度与较好耐蚀性的场合。
304N2是一种在经典奥氏体不锈钢304基础上,通过微合金化添加氮(N)元素强化性能的变种牌号。氮作为强奥氏体形成元素,不仅能提高强度和硬度,还可进一步增强材料的耐点蚀和抗晶间腐蚀能力。因此,304N2 特别适用于同时要求高强度与较好耐蚀性的场合。
人工智能将重新定义增材制造,解决制约3D打印产业化方面有关产品质量的两个关键挑战:Predictability(质量的可预测性)与Repeatability(质量的可重复性)。人工智能将成为3D打印技术的内核,赋能3D打印技术突破成本与可复制性的束缚,将扫平原
Inconel625的典型固溶处理温度范围为1080-1150℃,保温时间根据工件厚度通常控制在30-60分钟。研究表明,在1100℃固溶处理时,合金中主要强化相γ''(Ni3Nb)完全溶解,同时原始铸造组织中的Laves相(Fe2Nb型)和MC型碳化物发生显
电弧增材制造(WAAM)能够很好地为大型部件的一体化成型提供更高的设计灵活性和制造多样性。然而,在电弧增材制造金属部件的应用中实现高生产率颇具挑战性,因为这需要稳定一致的制造过程、可靠的质量以及可预测的性能。电弧增材制造部件的服役性能常常受到微观结构、广泛分布
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失效分析技术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然而在日常工作与生产中,金属失效问题遍及各行各业,材料失效的案例不胜枚举,而各种机械断裂事故中大约有80%以上是由疲劳失效引起,常常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
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的科研人员报道了碳钢焊接残余应力研究综述:形成机制、缓解策略与先进焊后热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相关论文以“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residual stresses in carbon steel welding:
在航空制造领域,修复技术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尤其是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这类复杂且昂贵的部件。由于企业将修复技术视为关键竞争力并加以保密,相关技术文献相对匮乏。本综述旨在梳理已有的涡轮叶片再生技术资料,挖掘其科学原理,并揭示当前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重点聚焦于加工
河南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综述报道了增材制造中航空零部件的形状与性能控制研究进展。相关论文以“Development on shape and performance control of aeronautical parts in additive manufa
超薄件焊缝缺陷检测是精密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挑战。针对超薄工件(通常厚度小于0.5mm)的焊缝质量控制,激光检测技术凭借其非接触、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优势,已成为行业主流解决方案。以下从技术原理到应用实践进行系统性解析:
在当今竞争激烈且技术日新月异的工程领域,创新是企业与研究机构保持竞争力、实现突破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ABAQUS软件凭借其功能和广泛的适用性,正成为推动工程创新的强大“加速引擎”,在各个工程学科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我国西部某油田处理站的凝析油处理工艺主要采用“闪蒸+蒸馏”,凝析油稳定塔塔底重沸器是凝析油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腐蚀问题换热管束频繁失效,造成严重损失[1-3]。重沸器换热管束失效案例屡见不鲜[4-10],失效原因包含多个因素,如材料质量、制造过程、服
焊接残余应力是焊接结构所特有的特征,因此,它对于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的影响是人们广为关心的问题,为此人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试验往往采用有焊接残余应力的试样与经过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后的试样,进行疲劳试验作对比。由于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焊接热循环引起的
今天研习激光定向能量沉积(DED)技术的特性、挑战及应用情况。该技术别名较多,如激光熔覆(LC)、直接金属沉积(DMD)等。
汕头大学的科研人员报道了金属增材制造中的残余应力综述:检测技术、数值模拟和缓解策略研究。相关论文以“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residual stress in 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ec
大多数金属零件失效源于其表面,表面强化工艺可以有效改善金属表面完整性,提高零件力学性能。常用的表面强化工艺有喷丸强化[1]、超声滚压强化[2]、超声冲击强化[3]、激光冲击强化[4-5]等。其中,激光冲击强化(LSP)具有峰值压力高、应变速率大和灵活性好等优点
2A14铝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可切削性和低密度,是飞机的主要结构材料[1-4],常制作成大型薄壁构件。然而,由于这种大型薄壁构件刚性弱且材料去除率高,极易在制造过程中发生变形并影响其尺寸精度[5]。内部残余应力的存在是引起加工变形和尺寸精度变
大型船舶在长距离、高速航行过程中受长期循环载荷以及短期极端载荷的共同作用,服役工况苛刻,因此对船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船体多采用成形钢板焊接而成,其焊接接头处易因焊接过程中的高度集中瞬时热输入和非均匀加热冷却而产生非均匀膨胀和收
低合金高强钢具有优良的强韧性和焊接性,广泛用于工程结构中。为了满足不同的服役环境,提高整体焊接结构的使用性能,经常需要将不同强度级别的异种低合金高强钢进行焊接[1]。焊接结构件中的残余应力是影响其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厚板焊接,为保证根部焊透,避免焊接缺陷
45钢作为一种优质碳钢,应用广泛。由45钢材料制造的物理试样在膨胀断裂过程中,会经历复杂的加/卸载路径、大变形过程,存在多种断裂模式(层裂、剪切、拉伸)的竞争与耦合,其破坏位置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为保证断裂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工件应具有较高的表面完整性和断裂性能[
沙特乌姆·库拉大学、美国阿克伦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研人员综述报道了金属增材制造的进展:机遇、限制、对性能的影响和潜在的解决方案研究。相关论文以“Advancements in 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p
金属 manufacturing 残余应力 2024-12-05 21:09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