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萧易:逆时代的173天——川康古建筑调查中的梁思成与营造学社
80多年前,城市中的古建筑年岁已久,却因战争、贫穷无力维护,纷纷走向破败。梁思成曾经不无感慨,在当时:“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但他决心“以客观的学术调查与研究唤醒社会”,祈望以个人的努力带动更多的学术和社会的力量,复兴民族之精神。
80多年前,城市中的古建筑年岁已久,却因战争、贫穷无力维护,纷纷走向破败。梁思成曾经不无感慨,在当时:“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但他决心“以客观的学术调查与研究唤醒社会”,祈望以个人的努力带动更多的学术和社会的力量,复兴民族之精神。
1939年8月—1940年2月间,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西康走访了35个县市,拍下3100多张照片,这就是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也是营造学社历时最久的一次调查,共173天,却一直鲜为人知。
2025年3月21日,仿宋刊本《营造法式》暨“营造学会”百年纪念座谈会在天津蓟州建筑学社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主办,蓟州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蓟州建筑学社协办,
本文以德国汉学家艾锷风(Gustav Ecke,1896—1977)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他在建筑、家具、绘画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他如何深度挖掘一手资料,运用跨地区、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多元的视角揭示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内在联系,在学理层面推动中西艺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成为北京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知名度也更高了。110年前的1914年,古都北京发生了两件大事件:一是拆除天安门广场千步廊,予以拓展;二是辟崇高而神圣的社稷坛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它们都是北京古都迈向现代化的壮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