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从通讯工具到全能口袋神器—我们究竟淘汰了多少传统物件?
胶片相机、数码相机、DV机纷纷让位,手机摄像头从“能拍”升级到“拍出电影感”,夜景模式、AI修图让普通人秒变摄影大师。
胶片相机、数码相机、DV机纷纷让位,手机摄像头从“能拍”升级到“拍出电影感”,夜景模式、AI修图让普通人秒变摄影大师。
提起哲学,不少人的第一感受是,太抽象了,充斥着各种晦涩难懂的概念;而且,大部分知识离日常生活很远,学了也很难用起来。但是,哲学中有一个重要部分,却是能够应用在我们普通人日常的思考和决策中的。那就是哲学的底层思维方式,逻辑推理。
ChatGPT把华尔街那帮精英吓得尿裤子,AI绘画让美院教授直骂娘,自动驾驶让卡车司机都准备转行了。
全球产业变革浪潮正以惊人速度重塑经济版图,智能手机用10年颠覆传统通讯,电商平台用15年重构零售格局。站在2024年这个关键节点,我们梳理出12个或将步入衰退期的行业。这些领域有的正在经历断崖式下跌,有的即将遭遇技术革命的降维打击,创业者与投资者需警惕这些可能
凌晨1点,北京国贸的写字楼里,32岁的设计师王薇盯着屏幕上自动生成的30套LOGO方案,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咖啡杯。这原本需要团队熬夜三天的工作,AI只用了3分钟。她突然想起两年前部门裁掉的8个助理设计师——原来被折叠的不是时间,而是普通人的生存空间。
补习班老师讲台上的唾沫横飞,抵不过AI讲题机器人的一道精准解析。
流水线工人:AI机器人24小时拧螺丝不喊累,还不用交社保。(参考富士康“机器换人”)
朋友们,今天必须给你们讲个炸裂的消息!就在今天早上6点多,我刷到一条让我直接从床上弹起来的新闻——中国团队搞出了全球第一个真正能替人干活的AI「Manus」;
2025,开年即暴击。大年初九,一份聊天记录在社交平台广为流传。“韩束”母公司上美股份创始人吕义雄在工作群部署“用AI替代人工”,各部门裁员的比例赫然在目:
最近,一款名为ChatGPT的AI工具火爆全网,它能写代码、编小说、定制简历,甚至完成高难度论文。人们在惊叹技术飞跃的同时,也不禁担忧:“我的工作会被AI抢走吗?”
19世纪,蒸汽机轰鸣声划破长夜,人类第一次用机器取代肌肉;20世纪,电力点亮全球,流水线让生产效率指数级跃升;21世纪初,互联网用比特重构原子,世界被装进了一块屏幕;而今天,AI的浪潮正以更隐蔽、更底层的姿态,改写一切商业规则。
被替代的不是“人”,而是“低价值消耗”、“重复性劳动”:富士康工厂里重复焊接12小时的工人、银行柜员日复一日盖章的双手、电话客服背诵千篇一律话术的喉咙——这些被AI接管的,本就是人类不该被禁锢的人生。
沧元图在去年可谓是当了一匹实实在在的黑马,其背后的制作团队神漫文化,在今年又推出了个斩神动漫,同样人气不低。那么这第二季的最新一集,都讲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