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也要入局人形机器人?亚洲人形机器人开启“大混战”
亚洲地区人形机器人生态圈的繁荣发展,未来也有望满足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化需求,强化区域供应链协同,持续拉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发展。
亚洲地区人形机器人生态圈的繁荣发展,未来也有望满足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化需求,强化区域供应链协同,持续拉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发展。
在人群中,来自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机械工程教授吴俊昊,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日本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本田的ASIMO和川田工业的HRP系列。
有评论员认为,此次赛事最大的亮点在于“真实”,没有摆拍,没有彩排。这次人机共跑马拉松比赛表明,真实情况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才刚开始,处于当年汽车跑不过马车的阶段。
4 月 19 日,北京亦庄举办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在这近 21.1 公里的赛道上,数万名人类选手和人形机器人将一起奋力奔跑。这场比赛,是人类与机械,体育与科技的融合。
Honda0SUV是本田基于全新理念——轻、薄、智打造的一款力作。车身设计灵感源自本田的经典概念车,不仅保留了宽敞的内部空间与开阔的驾驶视野,更在舒适性上进行了全面升级。这款车型的设计语言充满了未来感,预示着本田在SUV领域的全新探索。
但站在2025年的今天,宇树的机器人正在和波士顿动力隔空PK,但是日本感觉消失在了这个行业中。另一方面来说,日本也算是备战机器人最早的国家。
据说,Honda0SUV基于本田全新的(轻、薄、智)理念打造而来,车身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本田的概念车,保留了更宽的车内空间和更广驾驶员视野,同时兼顾了舒适性。
还记得小时候看《哆啦A梦》时,谁没幻想过拥有一个万能机器人伙伴?那些年日本机器人可是全球顶流——ASIMO会跳舞、Pepper卖萌、初号机暴走……可如今刷短视频,全是咱们的机器狗后空翻、机器人打太极,日本机器人却像过气网红一样消失了。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朋友突然的问题让我陷入思考。电影里,艾娃的每个眼神、每句对白都让人毛骨悚然——她太像人了,以至于观众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就是AI的终极形态。
朋友突然的问题让我陷入思考。电影里,艾娃的每个眼神、每句对白都让人毛骨悚然——她太像人了,以至于观众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就是AI的终极形态。
在科技发展的长河中,人形机器人正逐渐从科幻作品中的想象元素,转变为现实生活中日益重要的存在。Abundance360 发布的《2025 - 2035 年人形机器人发展趋势报告》,为我们全面且深入地呈现了这一领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它不仅是对技术发展的记录,更是
虽然舞台上的宇树机器人动作还略显生涩,但数十个机器人一起舞动的画面着实让人形机器人走进了大众视野。而这一场景也实实在在地折射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最新图景:从工业领域的精密操作到服务场景的智能交互,从深海探测到太空探索,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年,技术与产业化的融合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尽管学界和产业界对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定义仍存在分歧,但技术的突破速度已经远超预期。这两项技术虽然各有侧重,但未来有望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智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不久前,摩根士丹利公布了“Humanoid 100”(人形机器人100:全球价值链梳理),但日本却未能拥有单独姓名,只是和韩国等被统一列入“亚太其他地区”。而该地区上榜企业仅为18家,约为中国(35家)的一半。
日本人形机器人历史令人唏嘘,就像一场马拉松里,一开始就用尽浑身力气跑在最前面的人,在跑到一半的时候,对手们都追赶了上来,而自己却因过早消耗战斗力,再也没有力气奋起直追。
对很多80、90后来说,学生时代大多听过“日本机器人全球领先”的故事。比如,日本服务机器人产业发达,可以服务照顾老年人;再比如,工业机器人应用广泛,中国工厂用的都是日本和德国的机器人等。
人形机器人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最具潜力和前景的产业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