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icrobiology | 中科院Kundu组-肠道隐窝微生物群通过吲哚乙酸调控肠道干细胞更新及肿瘤发生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5-01937-5肠隐窝中存在特定的微生物群,但这些细菌是否以及如何调节肠道干细胞(ISC)或影响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尚不清楚。我们通过在类器官中筛选肠隐窝常驻细菌,发现
微生物 microbiology 肠道 干细胞 肿瘤发生 2025-03-28 17:38 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5-01937-5肠隐窝中存在特定的微生物群,但这些细菌是否以及如何调节肠道干细胞(ISC)或影响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尚不清楚。我们通过在类器官中筛选肠隐窝常驻细菌,发现
微生物 microbiology 肠道 干细胞 肿瘤发生 2025-03-28 17:38 2
与人类一样,小鼠也会争夺领地和配偶;胜利越多,它们对自己的打斗技能就越有信心。起初,一种名为多巴胺的大脑化学物质对年轻的雄性小鼠掌握这种行为至关重要。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随着打斗经验的积累,这种化学物质在促进攻击性方面的作用逐渐减弱。
在日常生活中,当身边有人被诊断出患有肿瘤时,很多人心中都会涌起一个疑问:肿瘤会传染吗?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也影响着周围人对患者的态度和日常相处方式。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肿瘤的本质和形成机制。
2019年1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联合在Carcinogenesis(IF3.3/3区)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发表6年后,因图片与早期论文图片重复在pubpeer上被读者质疑。
2015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合在Oncotarget上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发表10年后,因图片组内重复在pubpeer上被读者质疑。
今天推荐的是由梅州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2023年4月6日发表于Cell Death and Disease(2021IF:9.6963,JCRQ1)的一篇文章,通讯作者是Xuekui Liu教授,研究表明依赖于USP7和PRMT5的G3
12月4日,河南大学研究团队在期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CD97 maintains tumorigenicity of glioblastoma stem cells via mTORC2 signa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