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成年人身体存在多处损伤、严重营养不良、意识不清,存在或疑似存在受到家庭暴力、欺凌、虐待、殴打或被人麻醉等情形的;
报告情形
1.未成年人的生殖器官或隐私部位遭受或疑似遭受非正常的损伤;
2.不满十四周岁的女性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侵害、怀孕、流产的;
3.十四周岁以上女性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害所致怀孕、流产的;
4.未成年人身体存在多处损伤、严重营养不良、意识不清,存在或疑似存在受到家庭暴力、欺凌、虐待、殴打或被人麻醉等情形的;
5.未成年人因自杀、自残、工伤、中毒、被人麻醉、殴打等非正常原因导致伤残、死亡情形的;
6.未成年人遭受辱骂、恐吓、诽谤、无视等精神暴力,存在明显恐惧、焦虑和抑郁等情形的;
7.未成年人来源不明、失踪或者被拐卖、收买、拐骗、绑架的;
8.未成年人被胁迫、诱骗、利用、组织流浪乞讨或者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表演、卖淫的;
9.未成年被胁迫、引诱、教唆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
10.未成年人被唆使参与邪教、迷信活动或者接受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侵害的;
11.未成年被遗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长期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
12.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或者将其交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宜的人员临时照护的;
13.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单独居住生活的;
14.留守未成年人被委托照护期间,被委托人缺乏照护能力、怠于履行照护职责、存在严重危险的;
15.未成年人应当接受义务教育,但被放任或者被迫失学、辍学的;
16.未成年人入住或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共同入住旅馆、宾馆、酒店时,经询问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
17.未成年人被放任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
18.未成年人被放任沉迷网络、沉溺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的;
19.未成年人被允许或者被迫使结婚、订立婚约的;
20.食品、药品、玩具、设施、环境等存在安全隐患,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1.其他侵害、疑似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未成年人面临危险情形的。
强制报告履行内容
及时报告
一旦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虐待、遗弃、暴力伤害等九类不法侵害,相关主体要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不得拖延隐瞒。比如学校老师发现学生身上有不明原因的伤痕、精神状态异常等疑似遭受虐待的情况,应立即拨打110。
提供线索
在报案时,要尽可能详细地提供所掌握的线索,包括侵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侵害人和被害人的相关信息、侵害的具体表现等,为公安机关快速调查处理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医院医生接诊疑似遭受性侵的未成年患者,要保留好相关病历资料,详细描述患者的伤情及就诊时的异常表现等。
协助调查
报告主体有义务配合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相关部门的后续调查工作,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情况,不得作伪证或干扰调查。如社区工作人员发现未成年人被长期独自留在家中生活状态堪忧,报案后需配合调查人员走访邻里,了解家庭日常情况。
不履行强制报告的后果
1.行政责任:对于不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的单位,会面临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等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2.刑事责任:如果因为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如导致未成年人伤亡、长期遭受侵害等严重后果,相关责任人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强制报告制度是保护未成年的“安全阀”,每一位符合强制报告主体要求的人员,都应扛起这份责任让侵害未成年人的行为无处遁形。当您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侵害时,请您多看几眼,多问几句,及时报告,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给孩子们一个安全又温馨的成长环境。强制报告不是“多管闲事”,而是法律赋予每个人的社会责任。面对侵害,沉默即是纵容,行动才能终结伤害。让我们一起行动,用法律为她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来源:穿搭口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