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江汉 | “以美浸润 向美而行”,江汉校园里绽放美育之花!

摘要:11月22日—11月25日,湖北省第十三届黄鹤美育节在湖北省孝感市举行,活动中,江汉区6所学校在展演和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

以美育浸润学生

以美育浸润教师

以美育浸润学校

……

江汉区各学校

探索美育发展新思路

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

培养和提升

“美育之花”正在校园悄然绽放

用芬芳为孩子们赋能

01

以心向美,以美润心

11月22日—11月25日,湖北省第十三届黄鹤美育节在湖北省孝感市举行,活动中,江汉区6所学校在展演和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

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民乐团)

作品:《寄少年》《北京喜讯到边寨》

指导教师:韩露、潘倩、史泽平

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TS合唱团)

作品:《Tiger!Tiger!》《米多多之歌》

指导教师:陈黎婷、黄亚娴、柳颖

武汉市旅游学校

作品:《一片丹心映高原》

指导教师:幸湘军、冯景兰、陈曦

武汉市第一中学(阳光男声合唱团)

作品:《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Ramkali》

指导教师:冯娅丽

黄鹤美育节音乐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代表武汉队的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学校曾偲偲老师带来的音乐唱游课《三只小猪》创意无限,润物无声,现场点评犹如神来之笔,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收获满满。

黄鹤美育节闭幕式中,江汉区红领巾学校的舞蹈《追星梦》精彩又闪亮,可爱的孩子们年纪虽小但魅力无限,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点燃了整个会场。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5月16日,2024江汉区幼儿园“我眼中的江汉”幼儿美展在武汉中心书城开幕。他们本身就是美的存在,通过从幼儿“心尖”到“指尖”,透过天马行空的儿童视窗,照亮宜游宜赏的“如画江汉”。

“在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题的美育时代,‘浸润’是无声却又响亮的作答。”江汉区教育系统相关负责人介绍,幼儿美展以“我眼中的江汉”为出发点,围绕具有江汉区地域特色的名胜、民俗、生态等,用充满童趣、童真、童味的艺术形式,表现幼儿眼中不同维度的江汉之美,用独特、大胆的表达,分享一站又一站的奇趣创享。

去年底,江汉区面向全区学生举办艺术节,并鼓励各校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激发中小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引导他们向真、向善、向美。在艺术节活动中,师生受到艺术的感染,也在交流分享中提升艺术教育水平,帮助孩子们个性成长,全面发展。

02

发现学科之美

创造美育课堂

今年3月,江汉区红领巾学校CBD校区的老师将龙年春晚热门歌曲《上春山》融合在了多学科的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唱、跳、演等形式呈现歌曲中的场景,品味艺术和多学科融合之美。

数学教师张宜芳以“图形的运动”为主题,将数学与美育紧密结合。她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感悟图形的对称美,通过《上春山》中提到的纸鸢等实例,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张老师还鼓励学生通过美术元素,创造自己的对称图案,如凤凰图案通过旋转变成一朵花,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数学之美。

“《上春山》这首歌是近期的社会热点,师生们将充满时代气息和美感的旋律,融入常规教学中,挖掘课程中的美育文化。”红领巾学校校长华维表示,这一形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升了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美育教育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美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美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对话,相互借鉴,整合融通,做好结合,从而真正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

写满诗词的竹简、多彩华丽的凤冠、古色古香的铺首门环……这些精美的作品都出自小学生之手。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学校开设了“非遗文化”班级社团,班主任马盈颖融合科学、美术、音乐、劳动等多学科知识,带着孩子们在动手制作中感受非遗之美;泥塑、剪纸、面塑、水墨画……江汉区北湖小学的同学们在校本课程中动手动脑,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江汉区的每个孩子都能在丰富的校本融合课程中找到兴趣所在,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03

加强美育体系建设

推进美育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体卫艺站正高级教师马丹在援藏6年期间,全力推动边疆艺体教育发展,把满腔热血满腔爱播撒在雪域高原,为山南市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多名西藏学生在她的帮助下先后通过艺考进入全国各地高校。

回到江汉后,结合20余年职业教育经验和6年援藏经历,马丹开始总结美育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在参与不少与美育相关的大型活动和座谈后,不断完善提升学校美育育人功能的建议,她认为美育课程应当突出实践环节,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美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实践技能的培养是美育课程的任务之一。“艺术教育可以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开设艺术课程、组织艺术活动、建立艺术社团等方式来加强艺术教育。”马丹建议,可以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校引进校外资源,满足学生开展美育教学和实践的多样化需求。

江汉区越来越多的学校在美育工作上发力。11月14日到18日,江汉区小学首届“5+N”课程圈展示活动陆续举行。活动以辖区内7个小学教联体为单位,展示各校在“5+N”课程模式下的成果。

江汉区惠康里小学“旋风少年玩转空竹”项目化学习,将空竹技能学习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在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教联体专场现场,人工智能设计制造课程展示让师生领略到“创想智造,逐梦九天”的魅力;取水楼小学围绕“灵动网球”主题,进行网球技艺、剪纸作品、烘焙作品等展示……

今年6月,江汉区共11所学校在武汉市第十四届学校艺术节优秀文艺节目展演活动上喜获殊荣,分别有6所学校荣获一等奖,3所学校荣获二等奖,2所学校荣获三等奖,这也是美育江汉交出的一份成绩单。“美育熏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美育工作也是这样,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推进。”马丹说。

04

将美育融入

学校的每一个“细胞”

步入江汉区红领巾精武学校的校园,你能感受到“空间之美”“环境之美”“设计之美”。早在学校规划设计阶段,教育新美学的理念便已然贯穿其中,静谧柔和的色彩,童趣弥漫的空间,下课铃声里沁人心脾的古典音乐……从走进校园的那一刻,所见、所闻、所感无不唤醒着孩子们的审美感受,润物无声地构建着他们的审美力。

当校园成为一个巨大的审美文化场,就会触发学生的感官,支持他们去完成与自然的交融,与物、人的对话。

今年9月投入使用的武汉市一初学苑学校南校区,其建筑风格和功能布局都让人眼前一亮,在硬件设施上也有突出表现,设计了不同属性的多功能教室和运动场馆,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今年,武汉市第一中学对校园环境进行升级改造,为师生创设一个景色宜人、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潜移默化地向师生传达学校“厚德尚智,和谐发展”的育人理念,营造统一文化氛围和审美风格。

樟桂竹兰杂植,亭台水榭掩映,绿化率达到95%以上。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天地里,学生能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深刻感受到美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

学校美育,是审美素养培育的主阵地,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江汉区教育将坚持“浸润式”美育,以美育人,引导学生向美而行,让同学们在校园里,遇见美、探索美、追随美。

来源:两江交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