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炸锅没有“烤鸡翅”键,你的人生也没有快捷方式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30 08:08 3

摘要:我看着这台设备,愣了两秒,打开了小红书…我一边翻小红书一边疑惑:所以是能炸鸡翅的吧?狼狈模样像极了拿着 iPhone 找出风口,或者用遥控器调洗衣机水温。

01

买了个空气炸锅。说是“厨房神器”,“万物皆可炸”。

买来后准备炸个鸡翅。准备好了腌料,也腌得入味了,信心满满。

打开炸锅。面板上显示:薯条、牛排、蛋糕、解冻——没有鸡翅或鸡腿的选项。

我看着这台设备,愣了两秒,打开了小红书…我一边翻小红书一边疑惑:所以是能炸鸡翅的吧?狼狈模样像极了拿着 iPhone 找出风口,或者用遥控器调洗衣机水温。

最后我通过一篇笔记知道,自定义设置“时间”和“温度”的两个按钮就行。物理按键,跟人是老朋友了。不是 AI,不能智能识别,甚至没有语音播报,但它很管用。

180 度,15 分钟,中途翻面。鸡翅出炉,金黄喷香,外酥里嫩。成功。

只是我有些恍惚。脑袋里突然出现了「场景」这个词。于是我想到了另一个故事——噩梦自行车。

02

“噩梦自行车”是在实体产品设计圈的一个说法。是个比喻:某种设计,热情又蠢笨,想替用户做好一切,却剥夺了用户的自由。

普通自行车的变速器是数字化的:1 挡爬坡、3 挡冲刺、7 挡下坡滑翔。你骑几圈就懂了,肌肉记忆建立得比思维导图还快。你知道怎么踩最省力,哪种路用哪个挡。

噩梦自行车不这么想。它很“体贴”:搞出了一堆按钮,“城市平路”、“林间小道”、“砾石+逆风”、“下坡带娃”。

听起来很合理吧?但你骑上去会发现:同时遇上“半坡+砂砾+膝盖疼”的情况,你该选哪种模式?

它不告诉你档位原理,只让你“对号入座”。你成了个蠢孩子,只会按图索骥,不会活学活用。你忘了自行车的齿轮怎么咬合、链条怎么变位,也就忘了怎么自己骑车。

你从一个“懂骑车的人”,变成了一个“等待指令的按钮用户”。这时候,车已经不属于你了。

03

有一款微波炉,有个很蠢的设计,它有一个“爆米花”按钮。成功几率大概是:三分之一烧焦,三分之一炸不干净,还有三分之一刚刚好。

这不叫“用户体验”,这叫投骰子。因为每一包玉米花不一样,牌子不同,大小不同,微波炉的功率也不同。所以,这按钮的真实含义是:“我来赌一个适合你当前设备和食材的设定,但如果错了,你别怪我。”

它甚至不如告诉你:“高火 2 分钟,中间听听有没有‘爆炸声’停了。”这才是教学模式。它剥夺了我们理解“功率”和“时间”这两个参数的机会。这就像考试时把公式遮掉,留几个“快速计算”的答案给你选。

你蒙对了,但你什么都没学会。

04

这类设计的出发点很温柔:替你简化流程,替你预设场景。但它骨子里,其实在说:“你不懂原理,那你按我安排好的来就行。”“你只要知道哪个键能解决问题,不用理解过程。”“我比你懂你自己。”

于是你失去了选择,也失去了试错机会。

你当然不会因为鸡翅失败一次,就去研究热空气对表皮水分的作用;也不会因为爆米花焦了,去琢磨微波和水分子的关系。你只知道哪个键“有时候好使”,却不知道它为什么有时候不好使。

于是你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05

设计产品不是为了代替用户生活,而是赋予用户理解生活的能力。唐纳德·诺曼在《设计心理学》里说:“可视性,是让用户获得掌控感的第一步。”

说白了,就是:你得让我看到你是怎么工作的,我才能学会用你。让人看得懂,才能理解。理解了,才有判断。判断了,才有自由。

变速齿轮的切换,是设计暴露。功率和时间的旋钮,是操作映射。而那些躲在“场景键”背后的复杂逻辑——只想你照着按,不希望你看透——那不是为你服务,那是让你服从。

设计可以傻瓜,但不该把用户当傻瓜,更不能自己把自己当成傻瓜。

06

我们身边,越来越多“噩梦产品”。

App 说你需要“AI 总结”,结果你连目录都不再去看了。 智能音箱只听得懂“播放周杰伦”,而有人跟你提“北非风情的 fusion jazz”(我乱说的,是不是唬到你了),你或许会当场沉默。

为什么?因为它只会处理预设场景,而你默许了这种方式的存在。就像微波炉的“热牛奶”按钮,换个马克杯都失灵。智能化,成了“标准化”+“不准出界”的组合拳。

这类产品设计师并不是不够聪明,而是太着急地想替你做决定,忘了你是个可以慢慢学会的人。更重要的是,你自己也承认自己无法学会。

07

哪怕再智能的设备,也应该保留“逃生通道”: 你不想选模式时,能手动调温;你不想被推荐时,能自己搜内容;你想深挖功能时,不至于满眼都是锁住的高级选项。

哪怕大部分人一生只用最基础功能,也要给他们一个成长的可能性。这叫“渐进式披露”。就像一个好老师,第一节课带你过例题,第二节课告诉你原理,第三节课让你试着自己讲一遍。

设计,终究不是取悦。

08

那天烤鸡翅的事,我后来跟同事讲了,大家都笑了。有人说这锅真不智能。有人说,幸亏没这个键,不然我就烤不成了。

我心想,其实挺好。它没帮我,但让我动手了。让我理解了热风循环、鸡皮脱水、焦糖化反应。以后再做烤排骨、烤豆腐、烤秋葵,我不怕了。

你说它麻烦?但我换来的是主动权。你说设计该简单?可别简单到,连理解的机会都不剩。科技的使命,是让人更聪明,不是更服从。

好设计,应该像一位耐心的老友,在厨房边上拍拍你,说:“来,你自己试试。”

前几天 OpenAI 正式推出 GPT-4o 多模态生图模式,因为我最近一直在研究 AI,所以也第一时间体验了。体验之后更笃定了我之前反复强调的观点:设计师如果再细究工具、技法,或是所谓的美观,而忽视业务,那么距离被淘汰确实不远了。反过来同理,如果你什么都不懂就去使用这类工具,也是雾里看花。审美好和审美差的人,懂原理和随意用的人,是不可能产出同样高质量的东西的。这个道理似乎正好跟今天的文章契合上了。 ‍

来源 | 呆呆有理(ID:daidaiul)

作者 | 呆呆本人 ; 编辑 | 虾饺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

来源:莉莉美食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