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的严峻挑战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经济总量历史性地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引领力量。
2020年中国GDP为101万亿元,2024年中国GDP突破130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30%,相当于两年新增一个中等经济体体量。
这两年里,中国制造业企业总量突破600万家,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1000万辆,快递业务量达1700亿件,均居全球首位。
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崛起,光伏、风电、核电技术全球领先,展现出中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中国这两年是如何一路“狂飙”的?
2020年,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的严峻挑战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经济总量历史性地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引领力量。
此后,中国经济不断稳健前行,到2023年,经济总量攀升至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宝座,这一庞大数字背后,是无数企业和劳动者的拼搏奋进。
在制造业领域,中国迎来了产业升级的浪潮,传统制造业开启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之路,大批老旧工厂通过引入先进自动化生产线、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降本增效,摇身一变从“世界工厂”成为“智慧工厂”。
以钢铁行业为例,过去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模式逐步被清洁高效的新工艺取代,余热余压发电、废水处理回用等技术广泛应用,
新兴产业更是异军突起,新能源汽车产业一骑绝尘,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与企业的自主创新双轮驱动,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年攀升。
2023 年,中国汽车产量飙升至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不仅畅销国内,更是扬帆出海,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据重要一席,比亚迪、蔚来等品牌在欧美、东南亚等市场备受青睐。
航空航天领域也频频传来捷报,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实现商业飞行,打破了国外巨头长期以来的垄断局面,其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艰辛付出。
海洋工程装备不断向深海进发,“蓝鲸号”等超大型海上钻井平台助力中国开启深海油气资源。
在这两年里,中国分批次精心打造22个自贸试验区,各自发挥区域优势,先行先试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政策,如上海自贸试验区在金融开放创新、海南自贸试验区在旅游业国际化等方面成效显著,加速融入全球经济浪潮。
政府通过税费减免扶持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等举措并行,2013年至2023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1.4亿人。
尤其在疫情冲击下,通过挖掘新就业形态,外卖骑手、电商主播等灵活就业岗位大量涌现,稳住就业大盘。
两年间,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步伐越来越坚定,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携手共进,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中老铁路竣工通车,再到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项目,源源不断为当地送去光明与动力。
中欧班列风驰电掣,编织起横跨欧亚大陆的贸易物流新网络,“一带一路” 朋友圈不断巩固扩大,为沿线数十亿民众带来福祉。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正从全球发展的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为全球治理贡献磅礴力量,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盛大召开,启动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拔地而起,为非洲抗疫提供坚实后盾。
中欧碳排放交易合作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中美科研团队联合攻克部分医学难题,展现大国担当与合作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中国逐渐形成以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到2023年末时,中国拥有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跃居世界首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
科技型企业成为创新主力军,华为每年投入巨额研发资金,在5G芯片、通信技术等领域成果丰硕,面对外部压力自主研发鸿蒙操作系统,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基石。
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中科院旗下各研究所聚焦基础前沿研究,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攻克诸多难题,为产业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高等学校人才汇聚,清华、北大等高校前沿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产学研合作紧密,高校科研成果加速向市场转化,孵化出一批又一批初创科技企业。
在关键技术突破上,中国勇攀科技高峰,成果斐然,嫦娥六号任务惊艳世界,实现了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嫦娥五号采回的月球 “土特产” 让世界为之震惊。
嫦娥六号更进一步,不仅带回更多珍贵样本,还对月球背面的地质构造、资源分布等展开深度探测,为人类探索月球开启新征程。
中国构建起世界领先的量子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实现千公里级的量子传输,为信息安全传输保驾护航,量子计算原型机 “九章”、“祖冲之号”不断刷新运算速度世界纪录,展现中国量子计算超强算力。
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的算法在图像识别、语音交互、智能驾驶等细分领域表现卓越,百度的自动驾驶技术已在多个城市开启试点运营,为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截至2024年6月,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42.5万件,专利成果百花齐放,彰显创新活力。
这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比美国多出一倍还多,中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其他大果,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
本期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喜欢本期文章的朋友也可以点点关注,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2025-03-25:(聚焦博鳌)彭森谈对中国经济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三个判断
光明网:2023-02-12:强信心·开新局|抗疫三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新征程上满怀信心开新局展新貌系列述评之五
来源:刘律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