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地震后的血红太阳,是自然奇观还是科学密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30 09:55 2

摘要:2025年3月28日,缅甸实皆省发生7.9级强震,震源深度仅10公里,引发跨境恐慌。同日傍晚,中国云南多地观测到一轮血红色太阳高悬天际,持续约半小时。当地民众将其与地震关联,引发恐慌。

2025年3月28日,缅甸实皆省发生7.9级强震,震源深度仅10公里,引发跨境恐慌。同日傍晚,中国云南多地观测到一轮血红色太阳高悬天际,持续约半小时。当地民众将其与地震关联,引发恐慌。

先辟个谣,这一震撼天象背后,实际是大气光学现象与地质活动的偶然重叠。

缅甸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实皆断裂带作为全球最活跃的断层之一,历史上多次发生强震。此次浅源地震导致地表岩石破碎,可能释放大量尘埃与气体,局部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升高。但地震波传播速度远快于大气扩散,震后数小时内形成的红色太阳,应该与区域气象条件相关。

再来看看血色太阳的光学原理。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专家指出,太阳变红的核心机制是大气散射。当日大气中悬浮着东南亚山火漂移的烟尘、本地沙尘及水汽,形成高密度气溶胶层。当夕阳以极低角度穿透大气层时,短波蓝光被散射殆尽,长波红光穿透能力更强,最终在地表形成血红色投影。这一现象本质与日出日落的霞光同源,仅因异常丰富的气溶胶浓度,使色彩饱和度达到极致。

很多网友把异常天象与地质活动联系起来,辟谣很重要。虽然有关部门的辟谣大家并不相信,但气象专家还是坚持辟谣:地震源于地壳运动,而大气光学现象由气象条件主导。

云南省气象局数据显示,当日昆明相对湿度达80%,高湿度环境加剧了红光散射。历史数据显示,云南因特殊高原地形,近十年已多次观测到七彩祥云、绿闪等罕见天象。此次血色太阳实为大气成分与光学效应的偶然相遇,与地震并没有直接关联。

虽然历史上确有地光记载,如1975年海城地震前出现的蓝白色闪光,但这种现象需满足特定地质条件,且持续时间极短。此次云南观测到的红色太阳持续半小时,且发生在震后,与典型地光特征不符。应急管理部明确的地震前兆包括动物异常、地声、水位变化等8种现象,光学异常仅作为辅助参考。

面对云南出现的异常天象,我们要相信官方报道,保持科学理性。不信谣不传谣,不能将巧合归结于灾难前兆。血色太阳的背后,只是大气与阳光的互动而已,与地震关联度不大。

来源:科学补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