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了解手机圈的朋友应该知道,2019年华为手机全力冲击全球第一、国内高端旗舰市场第一前夕,一纸禁令让华为手机业务遭受重创,而被看作华为“亲儿子”、“急先锋”的子品牌荣耀也被迫出售。
了解手机圈的朋友应该知道,2019年华为手机全力冲击全球第一、国内高端旗舰市场第一前夕,一纸禁令让华为手机业务遭受重创,而被看作华为“亲儿子”、“急先锋”的子品牌荣耀也被迫出售。
在华为手机意外“出局”之后,关于“华为跌倒、谁能吃饱”也就成了各大媒体与网友讨论最多的话题,而从之后国内手机市场份额与高端旗舰市场占比的各大报告来看,独立之后的荣耀和苹果无疑是最大受益者,前者一度登顶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一,后者则进一步扩大了其在高端旗舰市场的占比优势。
数据来源:CINNO Research
2023年8月29日,华为推出“HUAWEI Mate 60 Pro先锋计划”,这被视为华为全面回归智能手机市场的标志性事件,而Mate 60 Pro的发布也向外界传递出多个重要信号:技术突破与供应链恢复、品牌形象重塑,以及高端市场的再争夺等等。
图源:华为
事实也是如此,全面回归之后华为短时间内就登顶了国内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宝座,而此时关于“华为回归、谁会跌倒”也成了各界讨论最多的话题,而这一问题随着相关数据的公布似乎也有了答案,而这份数据正是2024年和2025年2月国内手机品牌出货量排名。
数据显示,2025年2月华为手机市场份额升至17.4%,位居国内第二;2024年2月华为市场份额只有14.2%,仅位居国内第六。仅仅一年时间,华为手机市场份额上升了3.2%,这还是在国内大盘整体下滑12%的前提下,这一成绩属实不易。
图源:华为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华为推出了华为nova 13系列、华为Mate 60系列、华为Pura 70系列、华为Mate 70系列、华为Pocket2、华为Mate X5/6、华为Mate XT等诸多手机,产品覆盖中、高、超高端市场,同时华为加速线下渠道建设与品牌价值营销,为华为手机市场份额暴涨立下了汗马功劳。
数据显示,2025年2月小米手机市场份额升至16.9%,位居国内第三;2024年2月小米市场份额只有15%,仅仅位居国内第四。在行业大盘整体下滑12%的前提下,小米是华为之外唯一保持正增长的手机品牌,同比上升1.9%。
图源:小米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小米推出了小米14系列、小米15系列、小米MIX Flip等诸多旗舰手机,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子品牌红米则通过REDMI K70系列、REDMI K80系列、REDMI Turbo 3/4等诸多爆款产品在中低端市场稳扎稳打,同时得益于小米SU7汽车和小米创始人雷军的持续破圈,小米手机销量也为持续飘红。
数据显示,2025年2月荣耀手机市场份额为13%,位居国内第六;2024年2月荣耀的市场份额尚有16%,仅次于vivo的18.2%,位居国内第二。
当年,作为“弃子”的荣耀涅槃重生,逆袭登顶行业,堪称奇迹。
而今,在TOP7品牌中,荣耀跌幅最狠,同时也是唯一一家跌幅超过1%的品牌,要知道vivo、OPPO和苹果三家虽然都在下降,但加起来都不到2%,而荣耀一家就高达3%,属实令人意外。
事实上,近三年,荣耀市场份额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成为了华为回归的“最大受害者”,而面对当下在中国地区消失的手机市场份额,荣耀似乎并没有做好“备胎计划”或者说“Plan B计划”。
图源:Canalys
从数据变化来看,华为手机业务的回归蚕食了荣耀的市场,特别是中端,华为nova系列表现相当强势,相比之下荣耀线上线下都卖不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荣耀本身并没有什么忠实的客户群体,绝大部分都是作为华为的平替而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从前担任荣耀多年CEO的赵明已经辞去相关职务,离开荣耀;荣耀研发负责人邓斌因贪腐已被开除,荣耀副董事长万飙因个人原因辞职;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荣耀中国区销售部部长郑树宝也相继离职;而荣耀中国区总裁倪嘉悦也转岗新商业模式拓展部总裁。
图源:赵明
出身华为的“老荣耀人”先后离职、转岗~需要快速走出属于自己的“微笑曲线”增长新荣耀,何去何从,没有答案~
华为的回归并非简单的市场份额争夺,而是麒麟芯片、鸿蒙系统等技术突破与供应链重组后的系统性反攻,其爆炸式回归直接触发了消费者的“品牌认同”与“技术崇拜”双重心理。
而被看作华为最大对手的小米“不降反升”,背后除了自研澎湃系统、澎湃电池芯片、极致的供应链管理和超强性价比之外,小米SU7带动的品牌科技形象升级与雷军IP的胜利同样功不可没。
荣耀的困境本质是品牌定位的模糊性,其独立初期依靠华为品牌、技术遗产快速占领市场,但缺乏自研核心能力,同时用户忠诚度薄弱,加上华为回归之后,其渠道优势流失、管理层的断裂更使其出现了战略连续性的断裂,如何破局成为了荣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手机行业已进入“技术+生态+IP”的三维竞争时代,而华为的回归正在加速中国手机市场的“马太效应”分化,对于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众昔日主流品牌而言,一旦掉队就会从主流玩家沦为边缘品牌,且难以实现“东山再起”。
图源:RD观测
1-RD观测
2-懂财帝:《IPO前夜:荣耀的降速与动荡》
3-市象:《荣耀李健需要V型反转》
4-智东西:《荣耀确认,赵明发千字告别信:执掌荣耀10年,艰难放手、不堪重负》
5-CINNO Research《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
来源:爆侃数码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