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9日,美国股市遭遇剧烈抛售,道琼斯指数单日重挫760点(跌幅1.79%),纳斯达克指数暴跌2.77%,标普500指数下跌2.06%,三大股指均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此次暴跌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超预期的通胀数据、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消费者信心骤降
2025年3月29日,美国股市遭遇剧烈抛售,道琼斯指数单日重挫760点(跌幅1.79%),纳斯达克指数暴跌2.77%,标普500指数下跌2.06%,三大股指均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此次暴跌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超预期的通胀数据、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消费者信心骤降以及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升温。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资金加速撤离风险资产,美债收益率回落至4.25%,黄金与原油等避险资产未现明显上涨,显示流动性陷入观望状态。
通胀数据超预期,加息预期升温
核心PCE通胀率攀升:2月核心PCE同比上涨2.8%,高于预期的2.7%,显示通胀黏性顽固。个人支出月率不及预期,家庭需求放缓,加剧市场对“滞胀”的担忧。
美联储政策转向风险:前美联储官员布拉德警告称,若失业率保持低位且通胀反弹,美联储可能重启加息周期。市场对降息的乐观预期被修正,利率互换合约显示年内加息概率升至35%。
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全球贸易
汽车关税冲击供应链:特朗普宣布对“非美国制造汽车”征收25%关税,直接打击跨国车企利润,并可能推高消费品价格,加剧通胀压力。通用、福特等车企股价当日跌幅超3%。
贸易不确定性蔓延:市场担忧关税政策将引发全球贸易摩擦升级,资金从出口依赖型板块(如科技、汽车)撤离,转向防御性资产。
消费者信心崩塌,零售股承压
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跌至57.0,为2022年11月以来最大跌幅,现况指数与预期指数双双下滑。消费支出占美国GDP的70%,信心疲软直接冲击零售板块,亚马逊、麦当劳等消费股分别下跌3.3%和1.7%。
技术形态恶化,关键支撑失守
道指双底结构告破:道指盘中最低触及41541点,跌破1月13日中期低点41638点,中期空头趋势确立。若短期内无法收复42000点关口,可能下探41000点支撑。
纳指进入技术性调整:纳斯达克指数月度跌幅扩大至7.32%,跌破17500点关键位,短期反弹需突破18000点阻力。
资金流向与市场情绪
主力资金加速撤离:近5个交易日美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2000亿美元,科技、非必需消费品板块成抛售重灾区。
杠杆资金收缩:融资余额较月初下降12%,散户投资者风险偏好降至年内低点,期权市场看跌/看涨比率升至1.2,显示避险情绪主导。
防御性板块相对抗跌
医疗保健与公用事业:医疗保健ETF(XLV)跌幅仅0.8%,显著跑赢大盘。投资者转向现金流稳定的防御性资产。
必需消费品:宝洁(PG)、可口可乐(KO)等股息率超3%的个股获资金流入,凸显“现金为王”策略。
科技股承压,但AI与GPU赛道存亮点
Meta领跑生成式AI:尽管整体科技板块下跌,Meta因Llama 4语言模型与GPU应用创新,股价跌幅收窄至1.5%。其数字广告业务预计全年增长12%。
Unity与Pinterest逆势布局:Unity基于GPU的人工智能产品有望推动广告业务增长;Pinterest算法优化提升用户转化率,下半年或迎估值修复。
短期风险与催化因素
4月财报季考验:企业盈利能否匹配高估值成关键,若科技股业绩不及预期,纳指或进一步下探。
政策博弈窗口:特朗普关税细则(4月2日公布)与美联储利率决议(4月12日)将主导市场情绪。
中长期配置建议
防御优先:增配医疗保健、公用事业及高股息标的,对冲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科技细分赛道:关注AI基础设施(如GPU、云计算)与自动驾驶(Uber与Waymo合作进展),长期受益于技术迭代。
2025年3月29日的美股暴跌,本质是“通胀-政策-情绪”三重利空的集中释放。短期市场或延续震荡,但历史经验表明,美股长期牛市的核心逻辑(企业盈利增长与技术创新)未根本逆转。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