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清朝被骂卖国贼!150年后,他创办的公司却成为世界500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30 12:08 2

摘要:在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中,李鸿章(1823-1901)无疑是最具争议又最为关键的人物之一。这位晚清重臣在历史教科书上常以"卖国贼"的形象出现,但他创办的实业却在150年后跻身世界500强之列。这种巨大的历史反差,究竟该如何理解?

在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中,李鸿章(1823-1901)无疑是最具争议又最为关键的人物之一。这位晚清重臣在历史教科书上常以"卖国贼"的形象出现,但他创办的实业却在150年后跻身世界500强之列。这种巨大的历史反差,究竟该如何理解?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24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开启了他的仕途。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他敏锐地意识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巨大能量。《李文忠公全集》记载,早在1860年代,李鸿章就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比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还要早十余年。

同治十一年(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申报》当时报道:"招商局之设,实为中国商务开一新纪元。"在外国轮船公司垄断中国航运的背景下,招商局打破了这一局面,三年内就盈利1300万两白银。

光绪三年(1877年),李鸿章又相继创办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北华捷报》评论说:"这些企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端。"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企业都采用股份制,是中国最早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践者。

然而,甲午战争的惨败让李鸿章背负骂名。《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他成为众矢之的。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写道:"天下人皆曰可杀,然究其所以致败之由,岂尽在李一人?"这种评价客观指出了晚清积弱的系统性原因。

鲜为人知的是,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时已78岁高龄。《庚子西狩丛谈》记载,谈判期间他吐血不止,仍坚持与列强周旋。条约签订后不久,这位饱受争议的老人就与世长辞。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李鸿章创办的实业却在新时代焕发生机。1950年,招商局成为新中国首家公私合营企业。1987年,它创办的招商银行在深圳成立。如今,招商银行已跻身世界500强,资产规模超10万亿元。

当我们站在新时代回望李鸿章,或许能更全面地评价这位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既是传统士大夫,又是近代化的推动者;既是王朝的忠臣,又不得不代表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这种矛盾性,正是中国近代转型期的缩影。

从轮船招商局到招商银行的百年传承,印证了一个道理:真正的远见卓识往往超越时代局限。李鸿章当年播下的工业化种子,在适当的历史土壤中终会开花结果。这不禁让人思考:我们今天所做的哪些事,会在百年后显现其真正价值?

来源:无风苦起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