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于机械化耕种、无人机防护等,并针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提出解决方案。”近日,在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黄羌村千亩良田春耕现场,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农村科技特派员带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科技助农行动,向农户介绍“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于机械化耕种、无人机防护等,并针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提出解决方案。”近日,在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黄羌村千亩良田春耕现场,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农村科技特派员带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科技助农行动,向农户介绍“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正加快应用于农业全产业链。作为马踏镇组团单位之一,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通过派遣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持续开展技术培训、应用,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田间生产力,努力打通科技赋农“最后一公里”;同时,借助企业和市场化手段推动技术普及,形成“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在马踏镇人民政府、驻马踏镇帮扶工作队及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多方努力下,黄羌村近年来通过“企业+强村公司+帮扶单位+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业,打造仁岭源杨梅园成为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示范基地,成功申报相关产品商标,助农销售超过150万元。
将视线转回广东财贸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培训学院马踏分院,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如何应用的专题培训正在举行。
“使用DeepSeek,可快速制定农产品推广文案,进行脚本设计、包装设计、精准引流等。”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百千万工程”农村科技特派员杨杰将各村农业代表带入了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的广阔世界。他通过讲解DeepSeek应用于智慧校园系统、数字人等案例,让村民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
“以黄羌村杨梅酒为例,展示如何通过DeepSeek分析产品特点,定制个性化方案。”课堂上,杨杰结合“三农”实际情境运用,为黄羌村杨梅酒销售提供一条明确可操作的实施步骤,还手把手教授村民干部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模型,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专注于农业技术科研与应用推广的廉江市德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钢则分享了企业通过“AI+农业”实现标准化生产的经验,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参考,助力当地产业发展。
“过去种田靠经验,现在人工智能的用处越来越大啦!”参与培训的村代表感慨道。
“乡村振兴需要政府引导、高校支撑、企业参与的三方合力。” 课堂围绕科技赋农话题展开了多方对话。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贤基表示,学校将依托“百千万工程”,持续推动科研资源下沉。马踏镇党委书记赖武朝表示,将借力高校、企业资源,大力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
活动期间,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马踏青春护航突击队、绿美马踏突击队等10名学生还与农户结对协助完成春播任务,并深入田间采集数据,为DeepSeek模型优化提供支撑。
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麦彤宇 李文斌 黄思洋
【作者】 邓建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