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毫不夸张地说,我对这个世界最深刻的理解,大部分都能在《毛选》当中找到原型,不论是客观规律还是人性揣摩。
我曾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快的创业方法是什么。
后来我发现,教员直接把答案写在了《毛选》的第一章的第一节。
毫不夸张地说,我对这个世界最深刻的理解,大部分都能在《毛选》当中找到原型,不论是客观规律还是人性揣摩。
商业思维这一块,教员只用了一节就讲透了。
这一节的标题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我还记得我看这一节时的震撼,教员的创业梦是建立一个没有压迫的新中国,如此庞大的课题,他居然能快速找到切入点。
但当时我悟性不够,我只能理解教员在革命方面的具体操作,一直不能悟到里面的精髓,直到我苦苦思索商业之道时,几年前的回忆点醒了我。
这节内容起手就点明主题: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这也是《毛选》的第一句话。
接下来教员给出了他的第一个观点:革命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革命是一条有着极高风险的创业路,代价不仅仅是身外之物,而且还包括生命,完全可以用生死攸关来形容。
教员认为,创业之道在于人,首先要处理人的问题,而人是分为不同阶级的,只有分析并处理好阶级的关系,创业才能继续进行。
革命的本质是利益的争夺,教员的愿景是为群众争夺应有的利益。那么谁是群众的核心力量?
创业的本质也是利益的争夺,创业的愿景是服务特定的群体,创业者能从中受益。那么谁和创业者有共同的创业愿景?
接下来,这个问题就是整节的讨论重心。
教员认为,革命这事是可能要掉脑袋的,并不是人人都会支持,甚至革命本身就会触动某些群体的利益,从而阻力重重。
创业也是如此,你想要创业,就一定不可能所有人都支持你。
但教员的观点很有意思:你想要做一件大事,虽然不一定人人都支持你,但一定会有人想加入你,而我们要把这部分人争取到。
接下来,教员开始根据两个因素进行分析:经济地位和革命态度。
教员看人准是有原因的。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地位从客观上把人分成了不同的等级。其次革命态度决定了人的价值观,态度决定了他们是否支持革命。
创业也是如此。你要寻找合作伙伴,首先看他的经济地位,其次揣摩他的创业态度。
教员根据这两个因素,把当时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成了以下几类:
一、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极端的反革命派。
二、中产阶级:他们也受压迫,所以希望革命;但又害怕革命会伤及自己,导致丢掉性命。所以他们是墙头草,属于中间阶级。
三、小资产阶级(包括自耕农):其中有分为左派、中间派和右派。右派有小钱,但想发大财,对革命持怀疑态度;中间派收支平衡,不反对革命;左派入不敷出,有想要革命的势头。
四、半无产阶级:有点资产,但不多。这个阶级也分为三层,分别是半自耕农、贫农、特贫。有意思的是,自由职业者和店员也属于贫农。
五、无产阶级:新生代,革命的中坚力量。
六、游民无产者:黑帮等不安分子。
以上仅仅是我的总结,《毛选》里面分析得很精彩,通过阶级的划分,教员把交朋友这个主观问题,变成了客观标准。
教员心中有了理想,虽千万人吾往矣。但这还不够,革命不是靠热血,还得靠脑子。有了热血后,教员就开始逐步分析起可行性了。
创业应是如此。理想是第一驱动力,紧接着要考虑所有可以借助的力量,所有可执行的方案。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跟着教员干呢?当然是靠理想的传播。人在绝望的时候看到了一丝希望,就会跟着希望走。
而教员的使命就是举着火把,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进,看见火把的人会越来越多,加入队伍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说回创业。大部分创业远没有革命危险,但创业遇到的问题,革命一定会遇到。例如利益分配问题,对于革命的中坚力量,教员的观点是一致平等,只有这样,队伍内部才不容易出现矛盾,队伍也会更好带。
此时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用最快的速度建立新中国,就应该有最团结的打法。
由此,创业的速通之路就撕开了一个口子。
革命需要战友,创业也需要战友。
毛选的第一节内容分清了敌友,接下来的目的就清晰了:如何把敌人变少,如何把战友变多?这是其他章节的内容了。
创业和革命一样,同样需要快速给自己定位,迅速绘制战友和敌人的基本标准。坚决团结战友,一直对外,这才是快速成事的关键。
来源:职场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