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公众号hxcn3060)获悉,3月27日,中创新航(HK:03931)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全年实现收入277.52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润8.44亿元,大幅增长93%;每股基本盈利由0.1661元提升至0.3336元,增幅10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公众号hxcn3060)获悉,3月27日,中创新航(HK:03931)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全年实现收入277.52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润8.44亿元,大幅增长93%;每股基本盈利由0.1661元提升至0.3336元,增幅100.8%。
在当前,储能行业还在周期底部,产业链企业业绩普遍承压。中创新航利润能够实现超90%的增长,显得难能可贵。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布业绩报告的前两日,中创新航成都项目二期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建成后可形成年产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约30GWh的生产能力。中创新航规划,2025年总产能超500GWh,到2030年,总产能要突破1000GWh。
动力电池下滑,储能业务“找回面子”
对于2024年营收小幅增长的原因,中创新航称主要由于公司产能逐步释放及客户需求增长、储能系统产品业务实现持续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中创新航毛利率为15.9%,较2023年提升了2.9个百分点,这也支撑了公司利润的高增长。对于毛利率增长的原因,中创新航称,主要受益于规模效应及产品成本的降低。
截止目前,中创新航的主营业务分两块——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在2024年,这两块业务业绩发生了明显分化。
其中,受电池价格下降影响,中创新航动力电池销售收入195.51亿元,同比下降12.1%。其中原因,除了产品价格下滑外,其市场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据SNEResearch数据,中创新航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39.4GWh,同比增长16.6%,市占率为4.4%,同比下滑0.4个百分点。在SNEResearch发布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TOP10榜单中,共有6家中国企业上榜,而中创新航是唯一一家市场份额下滑的公司。这主要是因为其国内市场被蚕食,装车量市占率下降1.72%至6.68%。
数据显示,2024年,中创新航储能电池收入达到82.01亿元,同比增长72.4%,收入占比由17.6%提升至29.6%。根据InfoLink数据,中创新航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五。
中创新航储能业务在去年实现爆发式增长,离不开阳光电源(SZ:300274)这个“贵人”。
去年7月,阳光电源宣布,与沙特ALGIHAZ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容量达7.8GWh。而该项目的储能电芯全部由中创新航提供。11月,中创新航再次与阳光电源合作,签署了欧洲最大的储能项目,容量达4.4GWh。两大订单合计规模达12.2GWh。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2024年,中创新航储能业务实现了多个突破:
在产品上,中创新航新发布了392Ah储能电芯,既可与现有5MWh集装箱产线全兼容,还是行业内6.25MWh集装箱最佳解决方案。
另外,中创新航还发布新一代“至久”系列600Ah+储能大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40Wh/L,实现20尺标准集装箱容量6.8MWh以上。
除此之外,在2024年,中创新航还实现了单月储能电芯出货突破5GWh;实现首个自投电站项目落地;成功交付海外首个交流侧项目。所有这些事实表明,储能正成为公司越来越重要的业务板块。
1TGWh产能野望下,高负债凸显
2024年,是中创新航赚钱最多的一年,但还不足9亿元。这并不影响公司产能扩张的野望,中创新航规划,2025年公司总产能将超500GWh,到2030年,总产能要突破1000GWh。
中创新航日前正式开工的项目为成都基地项目二期,总投资120亿元,建成后可形成年产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约30GWh的生产能力。
成都基地项目二期主要建设生产厂房、结构件库、成品库等生产及辅助用房,计划2026年第二季度投产。一期项目已于2022年9月建成投产,为20GWh储能及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投产以来已实现产值超百亿元。
除此之外,中创新航还积极布局海外基地。
在2024年,公司先是设立泰国基地,实施东盟区域产业布局,目前已实现批产交付;随后葡萄牙项目获批,今年一季度正式开工建设。
截止目前,中创新航已经在成都、武汉、常州、江门、厦门、合肥、眉山、泰国、葡萄牙设立了“全球九大产业基地”,覆盖国内长三角、珠三角、西南、中部以及东盟、欧洲等区域。
疯狂产能扩张下,中创新航近年来资金明显承压,负债风险急剧上升。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创新航总负债由2023年底的590.43亿元增长至2024年底的744.19亿元,增长26.0%;其中,流动负债增长23.8%,非流动负债增长29.8%。
总借贷由291.71亿元增加到461.16亿元,资产负债率由56.0%上升到60.8%,债务与权益比率由47.1%上升到77.5%。
“公司负债、资产负债率以及债务与权益比率的增长,主要原因为项目建设借款、项目银团借款及流动资金借款的增加,而这些主要来自公司投资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中创新航称。
来源:华夏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