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搏旧改拆迁的梦,现在可以醒醒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30 18:00 3

摘要:科技园的网红盘华润城润府、润玺,深圳很多房产博主——我在这里不说名字——带头伙同炒房客、伙同中介一起炒作这个楼盘。

沿着深圳大沙河,左边是南山科技园片区,右边越过高尔夫球场是白石洲片区。

科技园的网红盘华润城润府、润玺,深圳很多房产博主——我在这里不说名字——带头伙同炒房客、伙同中介一起炒作这个楼盘。

假如你以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进去,可能要被套至少五年以上。

白石洲的绿景璟庭在2023年开盘,3栋住宅、2栋公寓,现在住宅一部分还没卖完、公寓大部分没卖完。

绿景白石洲璟庭 大量期房待售

绿景现在也出了点状况,信息敏感,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

华润城和绿景璟庭都是旧改拆迁的项目。

华润城拆的是大冲村农民房,绿景璟庭拆的是沙河五村农民房,可是两者的命运却极其悬殊。

开盘早点的华润城还能造就暴富神话,虽然现在有炒房客搞鬼,未来可能会出现一地鸡毛,但好歹跟开发商关系不大。绿景璟庭却从新盘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不小问题。

如果你依然还做着旧改拆迁、暴富的梦,这两个旧改楼盘,截然不同的命运,会给你一些启示。

华润城润府1期、2期、3期和润玺1期、2期,属于南山科技园的大冲村旧改项目。

最早入市的润府1期,最便宜,2014年开盘均价约5万/平,现在挂盘价8万多/平。

最晚入市的润玺1期、2期,最贵,2020年、2021年开盘均价约13万/平,现在挂盘价便宜的15万/平,贵的18万/平甚至20万/平。

大家买科技园,哪怕碰别的盘,也不要碰华润城的个别期数。

原因就是我在开头说的,楼盘在好位置、好地段,房子也是好房子。

但是因为人的不一样——很多人现在在这个楼盘搞鬼,导致它的价值出现偏差。

绿景璟庭所属的白石洲旧改,启动时间比大冲村旧改稍晚一些。绿景璟庭属于其中沙河五村城市更新单元,四期开发里面的第一期。

按现在情况,绿景璟庭的新盘什么时候能卖完,说不准。

大家可以参考龙华的金茂府——假如新盘一直卖不掉的话——2019年购买龙华金茂府的一手业主,几乎是同期亏损最严重的一批人。

金茂府的新盘卖了六年还没卖完,现在二手房已经出来,挂盘和成交价8万多/平到11万多/平。

二手房和新盘一起卖,你价格高人家买新房,价格低就只有亏钱的份!

简单了解华润城和绿景璟庭两个旧改项目的情况,我们可以再对比一下,它们有哪些不同点。

第一,旧改所处的时期不一样。

华润城的大冲村旧改和绿景璟庭的白石洲旧改,虽然都在一二十年前启动。但大冲村旧改从纳入旧改到动工开建,经历了13年,而最后的建设、开盘,只花了3年时间。

入市最早的润府1期,2014年开盘,均价5万/平,开盘即售罄。

然后是润府2期、润府3期、润玺1期,再到润玺2期,2021年底、2022年中开盘,去化就不那么理想了。

相比之下,白石洲在2014年才纳入深圳的城市更新,2018年获得批复。

拆迁过程中,绿景不仅要付拆迁款和过渡租金,项目开展也要跟村民协商,这都会加重财政负担。

终于到2022年,扛不住,万科23亿入股绿景白石洲旧改,我当时在《闭门直播》跟大家分析过,两家开发商意见稍微不统一,就会再拖长旧改的周期。

2022年6月 闭门直播部分话题

第二,旧改时的房价基数不一样。

华润大冲村旧改和绿景白石洲旧改的拆赔比虽然差不多,华润大冲是1:1,白石洲旧改是1:1.03,但两者所处的市场环境、房价不一样,拆迁的成本也不一样。

华润大冲2010年旧改,当时的货币补偿是1万/平,新房价格只有2万/平。

到了白石洲旧改,2018年,货币补偿已经涨到了2.8万/平,当时白石洲的二手房价格约6.2万/平。

所以润府当年盖50层,大家都惊呼太高了,现在再看绿景璟庭的74层,只能惊叹一拆还有一拆高。

为什么要盖这么高?开发商不知道这种房子不好卖吗?

一手业主进去,未来三五年大概率被套,对楼盘、对开发商都是负面影响。

可明知这样的情况,它也没有办法,拆迁成本高,想赚钱就得精打细算,盖高层多卖点面积才能回本。

开发商想回本,可是我们普通人买一套两套房子,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开发商回本吗?

不管是实际的居住体验,还是未来三五年甚至更长期的房价回报,都要纳入考虑范围。

所以旧改的房子,我一直给大家的建议是能不买就不买,实在想买也可以等等再买。

一手新盘出来,先观察三五年,等到所有一手业主都怀疑人生的时候,你再适当考虑一下。

同时,我们根据房子的不同价值点,总结了一套《房产五大属性》,大家可以留言联系助理,免费领取。

你想买或者已经持有的房子,根据房产的五种属性,分别打分,也就能得出房子是不是适合你的了。

接下来就是很多人关心的了。

旧改拆迁的房子,还值得买吗?

2016年以前,旧改拆迁有造富效应,并且旧改的速度也很快,这是因为当时的房价基数低,开发商的资金投入少,没有那么大的回笼资金压力。

但是现在,市场环境真的彻底变了。

一个是刚才说的房价基数问题。

现在很多旧改项目,成本价都5万/平、6万/平,再加上现在很多开发商自身就很缺钱,空地起的新房可能都要维权。

旧改出来的,要么偷容积率,要么在各种细节扣成本。

另一个就是房子的总量问题。

十年前深圳的红本住宅只有130万、140万套,现在深圳的红本住宅总量已经到了220万套。

房子少的时候,大家才不那么在意品质问题;房价基数不那么大的时候,买得起的人才能多一些。

但随着房子越来越多,尤其是去年以来,“好房子”开始变成市场的主流。

去年5月份,深圳出台《建筑设计新规》,要求新盘减少公摊面积、提高得房率,此后大量的新盘开始出现90%以上甚至100%的得房率。

今年住宅层高也要提高。3月份住建部宣布要将住宅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原来层高标准是不低于2.8米,未来新出现的一批新盘,居住体验一定会更好。

这也会导致出现两个极端。

一是好房子的门槛会变高,很多人经济实力不够,只有看的份。

市场有好房子,但是买不起。

另一个是现在持有差房子,尤其是低得房率、超高层的房子,未来会哀鸿遍野。

某种程度上,我在《闭门直播》和线下的《资产诊断见面会》,教大家避坑,能让大家提前五年甚至提前十年规避掉房价可能大跳水的房子。

深圳也好,北京也好,其他核心城市、核心板块也好,不缺房子,缺的是好房子。

而未来随着好房子越来越多,原来的差房子是不是一定会竞争力下滑?

这也是接下来楼市的普遍情况。

少数有价值的房子还能保持竞争力;大量现有的房子,越往后竞争力越弱。

房地产从2016年进入到分化市场,从城市到板块再到楼盘,我们每一步的选择都至关重要。

什么样的城市有价值?

各个板块适合哪种需求?那些楼盘分别对应《房产五大属性》的哪一种、侧重哪些价值?

包括你手里的房子,未来的竞争力会变强还是变弱?这都要从它所属的城市、板块和楼盘三重维度考量。

我们最近还给圈子的同学做了一份《资产规划学习卡》,里面包括最新的《闭门直播》回放功能、10多份买房工具包和100多个楼盘点评合集。

还有专门的提问通道,不管是买房的规划,还是卖房的操作,都可以在里面提问,会根据你提供的信息给你建议。

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来线下见一面。

大家买得起房的,对事对人,都有基本的判断能力。

亲自见一面才能知道对方的真实水平。很多人见光死,在网上可以读稿子,但是现实里面读不了。

线下《资产诊断见面会》见一面,我能把房子这件事完完整整讲给你听。不管是旧改拆迁,还是学位房,亦或者刚需第一次买房、改善换房、多套、豪宅。

你能冷静地判断、分析利弊,而不是在网上,只言片语的单向输出和输入,我担心你理解偏差,你误会我说某楼盘好坏有什么目的。

这是一个楼市分化的时代

买对房是购房者必须要做的事情

房产知识既能让你有判断房产价值的能力

又能帮你避开楼市风险

参加线下《资产诊断见面会》

这是你买对房第一步

中产家庭资产保值增值

正在用学习保驾护航……

来源:谭帮主说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