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政策直接击破价格壁垒,让更多听障患者从“不敢想”变为“可触及”。近日,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成功为一名8个月的患儿完成人工耳蜗植入,这也是国家集采政策落地后实施的东莞首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
今年3月起,广东省全面执行国家人工耳蜗集采价格,单套系统(含植入体和体外处理器)采购成本从原先的20万元以上大幅降至约5万元,平均降幅达75%。
这一政策直接击破价格壁垒,让更多听障患者从“不敢想”变为“可触及”。近日,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成功为一名8个月的患儿完成人工耳蜗植入,这也是国家集采政策落地后实施的东莞首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
人工耳蜗集采在莞落地,首批患者已接受手术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苌江表示,自去年传出人工耳蜗将被纳入集采的消息后,听障患者群体便一直密切关注。在门诊患者们也频繁向医生询问相关进展。随着人工耳蜗集采政策落地生根,不少患者前来医院咨询手术的相关事项。
8个月大的小宁(化名)就是其中一名听障患儿。他出生后双耳听力筛查、“ABR”均未通过,被诊断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这一消息对小宁一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为了让孩子能够听见声音,小宁的家人四处求医,但高昂的耗材及手术费用让他们望而却步。
得知市第八人民医院的人工耳蜗已参与集采并大幅降价后,小宁的家人第一时间带孩子从湖南赴莞就诊。苌江根据小宁既往的听力检查、耳聋基因检查、内耳CT、内听道和颅脑MRI等报告,确诊小宁有明确的人工耳蜗手术适应证,可行“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苌江为患者开展手术
3月16日,手术如期开展。这是一台十分精细且复杂的手术,需要在显微镜下操作。术前,医生要熟知内耳的解剖结构;术中,力求操作准确,既要放对电极的位置,又要避免损伤周围结构。最终,医生准确地打开耳蜗,将电极阵列顺利植入,并且保证电极与耳蜗壁贴合良好。术中,神经反应监测数据优良,小宁将于一个月后开机调试,这意味着他即将拥抱“有声世界”。小宁的父母满心期待着孩子听力恢复后,喊出的第一声“妈妈”“爸爸”。
和小宁同批享受政策红利的有4岁的康康(化名)。康康自出生后听力筛查未通过,之后被诊断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双耳几乎完全听不见,不及时干预有出现聋哑的可能。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主任王远明为患者开展手术
3月28日下午,康康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完成了右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一个月开机,康康的听力就会明显改善,之后就可以开始重新学习说话。”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主任王远明介绍,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之后,患者还需要通过定期调机评估、家庭康复指导、社会适应培训,对于大部分语后聋患者来说,很快重回“有声世界”。对于儿童而言,1-6岁是植入的黄金年龄,越早干预,越有利于儿童对声音的辨识、理解和记忆。
手术后患者耳后图
双重利好,为患者打开“有声”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新增听力障碍儿童约2-3万,其中有人工耳蜗植入治疗需求的听障儿童每年新增约1-2万。
“人工耳蜗是患者重获听力的关键所在,但在之前尽管人工耳蜗植入术本身已经十分成熟。但动辄数十万的医疗费用,让很多患者根本无力承担。集采后意味着其普及化的开始。我们作为临床医生,真的特别为患者高兴。”苌江指出,人工耳蜗是人类感音器官的替代品,作为解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有效的医用耗材,能重建感音器官,帮助患者重获新“声”,对先天神经性耳聋的幼儿而言,更能有效解决因聋致哑问题,对其恢复正常生活、融入社会以及降低家庭和社会负担意义重大。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此次集采覆盖人工耳蜗植入体、言语处理器等核心耗材,单套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断崖式”降至5万元左右,降幅达75%,再叠加医保报销部分,患者自付费用降至万元左右,负担将大大减轻。东莞市参与人工耳蜗集采的公立医院包括市第八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
此次集采中,临床常用内外资主流品牌基本中选,包括奥地利美迪乐医疗、美国领先仿生、澳大利亚科利耳、上海力声特、浙江诺尔康5家企业,产品供应丰富多元。除临床常用产品外,中选产品中还包括支持高场强(3.0T)核磁的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传统人工耳蜗在进行核磁检查时,往往需要额外固定或取出磁铁,过程繁琐且会增加患者痛苦,而新一代产品可让患者直接进行高场强(3.0T)核磁共振检查,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为患者后续的医疗检查提供了便利。
文 | 姚梓婷
图 | 受访者供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