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唯一女战俘,晚年不愿谈起被俘往事:我嫌麻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30 19:06 2

摘要: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通过中方努力交涉,美方终于愿意放志愿军战俘归国。最后,有6670名志愿军回到了祖国,其中还有一名女性,她就是整场战争唯一女志愿军俘虏杨玉华。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通过中方努力交涉,美方终于愿意放志愿军战俘归国。最后,有6670名志愿军回到了祖国,其中还有一名女性,她就是整场战争唯一女志愿军俘虏杨玉华。

然而,杨玉华在回国后就消失在了大众眼前,即便有人上门采访,她对自己被俘的过往也是闭口不言。于是,一些媒体开始肆意渲染,为博眼球,还炒作说杨玉华在集中营中受了多少屈辱,被美军如何蹂躏,还说她的丈夫因此与她产生隔阂以致离婚……

这些谣言如海啸一般在全国传播,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都信以为真,直到近年,事情才真相大白。

当年,只有16岁的杨玉华瞒着唯一的亲人外婆报名参军,之后被分配到180师绷带所当护士。战争开始后,她随部队赴朝作战,冲锋陷阵。

第五次战役中,杨玉华所在部队在朝鲜的明月里被美军3个师的兵力团团包围。情况万分紧急的时候,后勤部医政股长史锦昌带领绷带所29名女护士,随师司政后机关组成的第二梯队向北汉江方向突围。

最终,除个别人遭敌机轰炸牺牲,其余的全部冲出了包围圈。可杨玉华是个例外,她因在几天前将炒面全给了伤员和担架员,自己挖野菜充饥,结果食物中毒,上吐下泻,无法行动。

在部队突围时,杨玉华仍处在昏迷之中,随几十名伤员的担架队后撤,却在半路上遇到敌人的炮击,十几个伤员和担架员瞬间牺牲。

好在附近有一个废弃的铁路隧洞,杨玉华和幸存的战士们躲在了里面。但敌人并不打算放过他们,又朝隧洞里发射了多枚火箭弹,在隧洞口附近的伤员全部牺牲,只剩下较为靠里的5名伤员还活着,杨玉华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天上午,5名伤员被敌军的搜索队发现,全部送往了美军野战医院。

由于杨玉华当时头发很短,一副男兵装扮,再加上满身的泥水和污垢,敌人丝毫没有察觉她是一位女兵。后来杨玉华的伤慢慢养好,遂主动参加对其他志愿军伤病员的护理工作,直到7月中旬来例假时,她才被美军的女军医认出。

由于美军战俘所关押的都是男性,多有不便,故美军立刻将杨玉华送到了釜山女俘收容所,与朝鲜女俘关押在一起。

之后,杨玉华就一直与朝鲜女俘住在一起,并非像一些媒体说的那样关押在美军战俘营中,也更不可能受到美军的凌辱。

当年在美军战俘营担任翻译的战俘张泽石可以证明这一点。他在自述回忆中谈道:“大门口泰勒的办公室,一进门果然靠桌子站着一位姑娘,顶多有十六七岁,尽管穿着一身志愿军男装,也没有长发留在军帽外面,却掩盖不住少女的窈窕身姿。”

后来,杨玉华在张泽石的陪同下被送到了朝鲜女俘营。由于朝鲜女俘营的战俘干部很多都是原四野部队朝鲜师的,所以杨玉华在这里很受照顾。

一次,朝鲜女战俘集体绝食对抗,一名美军女少尉特意端着饭菜来到杨玉华面前,以为她是中国人不会参加绝食,却没想到杨玉华一把将饭菜打翻。

美军女少尉气急败坏,将杨玉华一顿毒打,可即便受伤,杨玉华也没有屈服。之后,她受到了全体朝鲜女俘的尊重和敬仰。

乔冠华曾说过,朝鲜战争期间,停战谈判经过了漫长的24个月,其中19个月卡在俘虏遣返问题上。由于美方的无礼和蛮横,志愿军硬是和敌人多打了一年的仗,才终于得到了一个合力解决战俘的方案。

但无论置身美军战俘营,还是后来与朝鲜人民军女俘关在一起,杨玉华始终强烈要求遣返回国。

1953年,被关押了两年多的杨玉华终于迎来了曙光,她随着473名朝鲜女俘一起被美军从釜山押上火车。女俘们高兴不已,在车内大声歌唱,等待着胜利的到来,然而美军却看不惯,往每个车厢里都扔了催泪弹。

眼看着三颗催泪弹即将接触到朝鲜女俘和她们的孩子,杨玉华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挡在了前面。就这样,催泪弹落在了杨玉华的身上,火焰烧着了她的衣服,把她烧伤了。

8月9日,火车到达板门店,杨玉华面露微笑,戴着自己做的解放帽,举着自制的五星红旗走出车门。当她见到祖国亲人的时候,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

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亲自接见了杨玉华,拉着她的手细心嘱咐:“希望你好好休息,保重身体。”杨玉华将这句话深深记在心里。

回国后,杨玉华选择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教师,将全部精力都默默用在了孩子身上。

作为女军人,被俘是杨玉华最大的不幸,而这段经历也使得她在十年运动中受到了冲击。期间,她和丈夫也分道扬镳了。

有人说,杨玉华的丈夫是因为猜忌杨玉华被美军侮辱所以才提出了离婚,但河南安阳籍归俘胡春生得知后大怒,说:“这完全是胡编乱造。”

胡春生曾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与杨玉华的丈夫刘英虎是西南军政大学的同学,在战场上,他们皆被俘虏。后来杨玉华也被抓了进去,与刘英虎相识相爱。

回国后,杨玉华便与刘英虎结为夫妻,两人还育有两个孩子。然而在十年运动期间,刘英虎却因乱搞男女关系被判刑二十年,临服刑前,在组织的压力下,杨玉华被迫与刘英虎离婚。

胡春生说:“这段婚姻给杨玉华的打击非常沉重,很长一段时间,她谁也不想见,连重庆几个老战友的劝慰也都不理。”

后来,社会上便出现了各种谣言,但杨玉华一次也没有进行过解释,她不愿意提起过往,就连她朝夕相处的学生们也不知道她曾是参加过志愿军。

1986年,杨玉华在重庆市万盛区实验小学退休,她的第二任丈夫是重庆驻军的一位营级干部,两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77岁时,杨玉华终于接受了采访,当记者问她为何不愿谈起过往时,她说:“我嫌麻烦,半天解释不清楚,因为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好多人都不大了解,搞不清楚,要跟年轻人说费力得很。”

此时,杨玉华的老伴已经去世,她和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天天与孙子做伴,准备安享晚年。过往如烟,杨玉华只求平凡的生活,至于外界的评价她皆不愿管。

来源:历史谜中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