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6年3月的一天,记者在中央电视台门口遇到3名想为支援国防建设捐钱的河南人。随后,记者帮他们联系上中国航天基金会,3名穿着朴素的河南人毫不犹豫拿出2万元捐给基金会。此前,捐款给基金会的主要是国内企业、海外富商,而这3名来自河南许昌的捐款者则是个体户,他们的
□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段伟朵
3月30日,2025全球豫商大会在郑州开幕。豫商群体、豫商精神,再度被热议。什么是豫商精神?我们不妨从近期在社交媒体刷出一波“流量”的3个故事说起。
1996年3月的一天,记者在中央电视台门口遇到3名想为支援国防建设捐钱的河南人。随后,记者帮他们联系上中国航天基金会,3名穿着朴素的河南人毫不犹豫拿出2万元捐给基金会。此前,捐款给基金会的主要是国内企业、海外富商,而这3名来自河南许昌的捐款者则是个体户,他们的名字是于东明、于东来、刘红军。问及为何要捐款,年轻时代的于东来表示:“每个民族都有自尊心,我们想搞个倡议,全国个体户拿出自己的一份微薄积蓄,捐给国家。”——这则1996年央视专访于东来兄弟3人捐款故事的短视频近期在社交媒体传播开来,时长10分30秒的原汁原味的采访,再次刷新了公众对于东来的认知。
近日,胖东来集团创始人于东来公布员工基本薪酬情况和经营计划,再度引发热议——今年前两个月,胖东来基层员工在缴完社保之后,店长月平均工资达到了78058元,店助月工资为48787元,员工基本月收入为9886元,各级员工相较2024年均有不同程度上调。
于东来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胖东来没有秘密,很多东西都可以透明化。“当你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的时候,你可能也就懂得了尊重、自由、信任、友善。”
从创业初期的于东来身上,我们看到豫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风骨;从如今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胖东来”风潮的于东来身上,则看到豫商“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情怀。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崔培军。提到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不少人可能并不熟悉,但提到河南有个经常“发钱”的企业,不少公众可能多少都有印象——3月25日,河南矿山组织企业员工父母4000余人赴外地旅游,为期6天,全部费用由企业承担;3月8日,河南矿山创始人、党委书记崔培军现场为近2000名女员工发放现金红包,每名女员工800元……
3月29日,在省领导会见来豫参加2025全球豫商大会的海内外豫商代表时,今年60岁的崔培军提到了豫商有着“落叶归根”的情愫:“富贵不还乡,好比穿锦衣夜间行”,福利频频的背后,是他想为家乡做点事、办点事,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的初心。
从“爱发钱”的崔培军身上,我们看到豫商“达则兼济天下”的格局。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陈泽民。3月30日,2025全球豫商大会开幕式上,年逾八旬的三全食品创始人陈泽民再次讲起了创业故事——他发明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和第一颗速冻粽子,开创了中国速冻食品产业,50岁毅然辞职下海创立三全食品,把小汤圆推向大市场;74岁时,陈泽民第二次创业,进军地热发电行业。“工作就是锻炼,快乐就是保健”的背后,是豫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创业哲学。
于东来、崔培军、陈泽民,是广大豫商群体的一个缩影。当前的河南,正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发展中的河南,亟待与更多豫商分享高质量发展机遇,共同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而“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豫商,也必将在新时期书写出新的豫商传奇。
责编:陈玉尧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来源:大河财立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