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顶哥,专业庭院设计师,点击右上方“关注”我,了解更多【庭院设计营造知识干货】,共同打造美好家园。
很多人在打造院子时,总是想着如何让别人眼前一亮,如何在朋友圈里收获更多的点赞。
然而,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走进自己的院子,才发现,院子的本质,从来都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用来生活的。
01
我们为什么渴望一个院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里晒院子的照片越来越多。
有人种满月季,打造“莫奈花园”;
有人摆上藤椅茶台,营造“禅意空间”;
还有人铺上草坪,放上露营桌椅,打造“北欧风野餐区”……
院子,似乎成了现代人逃离城市喧嚣的精神寄托。
但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的院子,精致得像样板房,却很少看到主人真正在里面喝茶、读书、发呆;
而有些人的院子,或许没那么“上镜”,却总能看到一家人在树下乘凉、孩子追着猫跑、老人在藤椅上打盹……
前者,院子是“社交货币”;后者,院子才是生活。
02
院子的本质,是让人放松的地方
曾看过一个故事:一位设计师朋友花重金打造了一个日式枯山水庭院,青石板、白沙、石灯笼,极简又高级。
但每次去他家,他都只是在客厅待着,很少去院子里坐。
我问他:“这么好看的院子,怎么不多待会儿?”
他苦笑:“打理起来太麻烦了,风一吹,白沙里混进落叶,就得重新耙;石板路要定期清洗,否则会长青苔;石灯笼的灯泡坏了,还得找专门的师傅修……”
原来,他的院子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用来“伺候”的。
反观我另一位朋友,院子不大,铺的是最普通的防腐木,种的是皮实的绣球和麦冬,角落里随意堆着几个陶盆,甚至还有一把略显陈旧的塑料椅。
但每次去,都能看到她在院子里忙活——给绣球浇水、修剪疯长的枝条、或者只是躺在摇椅上看云。
她说:“院子嘛,就是用来发呆、种花、喝咖啡的,搞得太精致,反而不敢用了。”
这才是院子的本质——它不该是负担,而是让人放松的地方。
03
真正的院子,应该有“人味”
我们总在追求“高级感”,却忘了生活本身的样子。
这样的院子,再美,也是死的。
真正的院子,应该有“人味”——
生活不是摆拍,院子也不是布景。
04
院子,是让生活慢下来的地方
现代人太忙了,忙到连发呆都成了奢侈。
而院子,恰恰是一个能让人“浪费时间”的地方——
这些看似“无用”的时刻,恰恰是生活里最珍贵的部分。
林语堂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说:"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院子,就是这样一个能让你拥有自己时间的地方。
05
别让院子,变成另一种焦虑
如今,社交平台上的“院子美学”越来越卷——
要铺仿古青砖,才有韵味;要种进口月季,才够高级;要摆中古家具,才显品位……于是,很多人还没开始享受院子,就先陷入了焦虑:
“我的院子是不是不够好看?”
“别人家的植物搭配更高级……”
“要不要重新改造一下?”
但院子的意义,从来不是比谁更“美”,而是比谁更“自在”。
你可以在院子里种菜,哪怕它看起来不像网红花园;
你可以摆一把几十块的塑料椅,只要坐着舒服;
你甚至可以放任野草生长,只要你觉得那样更有生机……
院子是你的,生活也是你的,何必活给别人看?
06
如何拥有一个“活”的院子?
如果你有一个院子,或者梦想将来有一个院子,不妨记住这几点:
1、优先考虑“好用”,而不是“好看”。
2、选择低维护的植物,比如玉簪、矾根、萱草,而不是娇贵的名贵花木。。
3、地面铺装选防滑、耐脏的材料,而不是为了拍照好看却难打理的白色石子。
4、留出“空白”区域。
5、不要塞满装饰,留出空间给孩子奔跑、给宠物打滚、给未来的灵感发挥。
6、允许它“不完美”。
7、落叶不用立刻扫,雨天可以踩水坑,野草偶尔冒头也无妨——这才是自然的样子。
8、最重要的是——多待在里面
9、院子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生活的。
作家冯唐曾说:“理想的家,要有院子。院子要有树,最好是果树。树下要有椅子,最好是摇椅。”
其实,我们渴望院子,本质上是渴望一种更松弛、更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院子不必奢华,但一定要有生活气;
不必精致,但一定要让人愿意待下去。
所以,如果你的院子现在还不够“上镜”,别急着改造它。
先在里面喝杯茶,发会儿呆,或者种几棵葱。
当你真正开始“使用”它,而不仅仅是“展示”它时——它才真正成为了你的院子。
顶哥,大学园林专业毕业,从事园林景观工作15年,专业庭院设计师,致力于打造庭院设计个人品牌,每天分享优秀庭院设计案例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喜欢文章的朋友请点赞关注,多多转发,谢谢你们!如需花园设计和咨询,请私信我
来源:顶哥园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