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文旅行业,“微短剧+文旅”这一新蓝海,由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在情绪价值、兴趣爱好、新奇探索和社交拓展等诸多方面的需求,正成为助力文旅消费的新风口。
在被誉为“陇上江南”的陇南,微短剧这一新兴网络视听文艺形态与当地文旅康养产业正式携手。一场跨界融合的创新盛宴,就此拉开序幕。
文/本网特约评论员 文/秦信芳
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完整的故事情节剧集的微短剧,正在赋能千行百业。
在文旅行业,“微短剧+文旅”这一新蓝海,由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在情绪价值、兴趣爱好、新奇探索和社交拓展等诸多方面的需求,正成为助力文旅消费的新风口。
日前,甘肃省陇南市起草了《微短剧赋能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十百千亿”工作计划》。“十”即从鼓励剧本创作、补贴取景拍摄、奖励上线播出、扶持精品项目、鼓励作品出海等十个方面给予政策补贴奖励;“百”即邀请百家剧组来当地开展微短剧拍摄,打造百部精品微短剧,新增百家微短剧市场主体;“千”即市级财政预算1000万元用于奖励补贴微短剧产业市场主体;“亿”即为微短剧企业提供1亿元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扶持。
其中,在主要视频网站上线播出半年且单集平均有效播放量超过100万,给予第一出品方每部最高15万元补助;对获得国家级荣誉的影视类微短剧奖项的原创作品,给予第一出品方一次性50万元奖励等重金奖补政策引人瞩目,堪称大手笔。
在被誉为“陇上江南”的陇南,微短剧这一新兴网络视听文艺形态与当地文旅康养产业正式携手。一场跨界融合的创新盛宴,就此拉开序幕。
气象万千的万象洞、文脉深厚的西狭颂、“中国爱情谷”官鹅沟、秘境天眼文县天池、红色圣地哈达铺……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0处,国家级非遗5项,省级非遗67项,国家4A级及以上景区22家,国家等级旅游民宿13家,美丽乡村2000多个,陇南这份“家底”,不可谓不厚实。多彩的文旅资源,为微短剧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从文旅传播的视角来看,微短剧就如同一扇令人神往的窗口,让受众在沉浸于精彩剧情的同时,尽情领略陇南独具特色的自然和文化魅力;就产业发展而言,“微短剧+文旅”模式宛若一座桥梁,紧密连接流量与产业,为文旅康养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按照有关规划,可在微短剧的剧情中植入油橄榄、中药材、农特产品等陇南地方特产,与电商联动促进消费。同时,微短剧产业将带动服装道具、器材租赁、演员培训、拍摄制作、剧本创作等周边业态,衍生出更多的市场主体,进而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链增长。可以预期的是,从景区收入的增长到餐饮住宿的繁荣,乃至特色手工艺品的热销,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将因微短剧的兴起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然,作品质量是生命线,要在着力打造微短剧的优质内容上下功夫。应鼓励创作者深入挖掘陇南的文旅特色与精髓,用心用情创作出既具观赏性又能传递文旅价值的精品佳作,在展现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同时,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人文意蕴,以增强陇南文旅的辨识度。
“微短剧+文旅康养产业”模式的推出,体现出陇南先争夺线上流量、再转化为线下客流的路径选择。新的模式、新的业态将打通消费场景,为文旅资源赋予更高层次的产业内涵,为受众提供更隽永的文化体验。
讲好陇南故事,陇南正在让“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