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首次公开证实正研发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司令谢尔盖·卡拉卡耶夫近期表示,俄罗斯正利用新战略导弹系统增强其弹道导弹库,计划进行最大射程试射,并可能加大试验力度,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外部威胁。报道说,卡拉卡耶夫首次公开证实俄罗斯正研发新型洲
俄首次公开证实正研发新型洲际弹道导弹 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司令谢尔盖·卡拉卡耶夫近期表示,俄罗斯正利用新战略导弹系统增强其弹道导弹库,计划进行最大射程试射,并可能加大试验力度,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外部威胁。报道说,卡拉卡耶夫首次公开证实俄罗斯正研发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奥西纳”,并表示将“奥西纳”等一系列新型导弹系统投入实战是当务之急。他提到,俄罗斯还正在完成与“榛树”中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类似的导弹系统研发工作,但未透露具体细节。卡拉卡耶夫表示,俄罗斯的军备计划确保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配备机动导弹系统。他说,“装备机动导弹系统的导弹师因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将成为在报复性打击中对敌人造成毁灭性破坏的决定性手段,尤其是在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背景下”。12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俄对美国拟部署中程导弹表示担忧。普京表示,俄方正在加速推进军队武器和装备现代化,现代化武器在俄战略核力量中的占比已达95%。俄方将确保“榛树”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量产。
俄军宣布组建“无人系统部队” 据俄罗斯报纸网报道,俄罗斯军队宣布将组建一个新的兵种——无人系统部队,这一新的兵种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组建工作。在俄乌冲突中,俄军在战场上使用了多种无人机,执行侦察、打击和电子战等任务,此外,俄罗斯还在战场使用了地面无人作战车辆,并展示了无人艇和无人潜航器。俄罗斯前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曾在2023年底制定推广使用无人机经验的任务,指示部队在培训使用无人机的专家时,要“根据敌方行动战术的变化,及时对培训内容做出调整”。
美印太司令部加快构建一体化指挥网络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印太司令部正在加快构建一体化指挥网络,旨在加强与印太地区盟友及伙伴国的军事合作,提高信息共享和指挥效率,增强联合作战能力。近年来,美国印太司令部已与区域内盟友及伙伴国建立20余个指挥信息网络,使多国联合军事行动的指挥协调愈加复杂。“印太司令部任务网络”通过整合原有20余个指挥信息网络,构建起一个安全、无缝衔接且运行流畅的平台,具备通用作战视图、文件传输、语音通信等功能,确保参与国军队能在统一信息网络中协同作业。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缪尔·帕帕罗称,“印太司令部任务网络”将助力美军实现“统一任务环境、统一发布指令”的目标。据悉,“印太司令部任务网络”的初始作战能力,已在2024年2月的“锐利边缘”演习中得到验证。演习期间,该网络为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武装部队共享作战信息提供支持。随后,该网络获得“五眼联盟”国家认可,并在6月的“勇敢之盾”多国军演中提升了参演国军队的互操作性。未来,韩国、菲律宾军队也将逐步接入该网络。美国印太司令部计划在2025年夏的“太平洋哨兵”军演中,实现“印太司令部任务网络”的全面作战能力。届时,美军将借助其语音通信和文件传输等功能,实现对23国军队的统一指挥控制。
美在关岛测试陆基“宙斯盾”据外媒报道,12月10日,美国导弹防御局在关岛使用陆基“宙斯盾”系统,成功进行一次中段反导拦截试验。这是美军在亚太地区部署的首套陆基“宙斯盾”系统进行的第一次反导拦截测试。美国导弹防御局证实,在本次名为“飞行试验任务-02”的测试中,关岛陆基“宙斯盾”系统发射的“标准”3 Block 2A拦截弹,在距关岛约370千米处的大气层外,成功拦截一枚由C-17“环球霸王”Ⅲ运输机空投的模拟中程弹道导弹靶弹。报道称,此次测试表明,美军在关岛的新防御架构已具备初始作战能力。根据美军规划,这一架构将于2029年具备增强作战能力,2030年以后,关岛将成为“全球防御最严密的地区之一”。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军密克罗尼西亚联合特遣部队透露,此次测试也对多个反导系统进行了检验。关岛陆基“宙斯盾”系统跟踪靶弹的同时,美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米利乌斯”号和关岛上的美陆军“萨德”系统,也同步对靶弹进行全程跟踪和模拟拦截,为关岛提供了另外两层可备选的导弹防御能力。日本海上自卫队“摩耶”级驱逐舰“羽黑”号也参与实施防空支援训练。美国军方人士披露,作为美军强化关岛防御的一部分,陆基“宙斯盾”系统将融入“增强型综合防空反导系统”(EIAMD),并成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在EIAMD框架下,美军将在关岛设置20个独立的防空反导阵地,并按照分布式和分层式理念进行建设和部署,为关岛提供全方位防御能力。EIAMD将整合“萨德”“宙斯盾”“爱国者”等多种防空反导系统,甚至包括即将推出的高超音速武器滑翔段拦截器、定向能武器系统及美陆军最新“持久盾牌”低空防空系统等,并将这些系统通过作战网络和数据链联结成一个整体,为关岛撑起严密防护罩。
驻冲绳美国海军陆战队首次迁至关岛 据日本共同社12月14日报道,日本防卫相中谷元表示,驻冲绳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批约100名后勤人员已经开始转移到关岛。“这是日美两国在2006年就驻日美军整编路线图达成共识以来,驻冲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首次搬迁海外。”美联社称,目前驻冲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总兵力为1.9万。报道提到,冲绳距离中国和朝鲜相对较近,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约7成的驻日美军都集中在冲绳,包括被五角大楼用于快速干预地区局势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但多年以来,驻冲绳美军对当地的恶劣影响导致冲绳民众严重不满。在外界压力之下,2012年美日达成双边协议,约9000名美军官兵将离开冲绳,除了4000人迁往关岛外,还有5000人搬迁到夏威夷等地点,最终将驻守冲绳基地的美海军陆战队人数减少到1万左右。美联社援引日本防卫省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联合声明称,首批100名后勤人员将在2025年完成向关岛的搬迁,以便为后续抵达的部队做准备。美国媒体认为,美军从冲绳转移兵力的部分原因在于当地已经“不再安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近年发布的报告多次警告称,随着解放军远程打击火力的快速现代化,驻冲绳美军已经处于多种中国导弹的打击范围内,美军需要将驻冲绳的兵力后撤到澳大利亚、关岛和夏威夷等距离亚洲大陆更远的地区才能提高战时生存力。因此五角大楼近年正持续从冲绳地区撤出兵力和装备。但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从冲绳转移后,并不代表美军对于该地区的干预能力下降。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推行所谓“以陆制海”作战理念,计划在关岛组建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第三个“濒海作战团”,它将与部署在夏威夷和冲绳的另外两个“濒海作战团”沿岛链动态分布式部署,构筑多层“远征前进基地”,以完成对关键海域的封控。此外,日本自卫队将可以和美军共同使用位于关岛的训练场。美国海军陆战队表示,“借由陆战队与自卫队实施联合训练,强化同盟威慑力及应处能力,日美政府也会针对进一步联合训练的可能性持续进行协商”。
菲军声称采购美中导系统 菲律宾陆军司令罗伊·加利多中将在12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菲律宾将采购“堤丰”系统,“因为在我们的群岛防御实施概念中看到了它的可行性和功能性”。他表示,“堤丰”系统将使菲律宾陆军能够向外“投射力量”,“你必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在距离海岸线200海里之外的地方没有陆地,军队也不能去那里”,而“堤丰”系统“将保护我们的浮动资产(即菲律宾海军和海岸警卫队的船只)”。加利多还表示,相关采购费用尚未纳入2025年的预算中,通常菲律宾军方从规划阶段到获得新的武器至少需要2年或更长时间,例如从印度采购“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花了5年时间才最终在去年交货。针对菲律宾军方称计划采购美国“堤丰”中程导弹系统以保护其海上利益,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已多次阐明了坚决反对的严正立场,再次敦促菲方尽早纠正错误做法,按照此前公开承诺尽快撤走“堤丰”中导系统。据介绍,“堤丰”系统是美国陆军研制和装备的新一代陆基中程导弹系统,也是美国钻《中导条约》空子的应急产物。此前美国陆军研发的“精确打击导弹(PrSM)”射程只有482千米(规避《中导条约》500千米的射程限制),而新研发的“暗鹰”高超音速导弹射程高达2776千米。此间留下的空白急需弥补,“堤丰”系统由此应运而生。它本质上是将4单元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安装在轮式拖车上,具备一定的公路机动部署能力,也可以由C-17战略运输机快速空运。根据当前五角大楼公布的计划,“堤丰”系统可以发射两种导弹:射程1800千米的“战斧”巡航导弹和射程460千米的“标准”6导弹,该系统部署在菲律宾,其作战半径将威胁到南海和台海附近,甚至覆盖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
以军计划在约旦河西岸部署“遥控射击塔”系统 据以色列陆军电台消息,以色列国防军已开始采购并配备由本国军工企业拉法尔生产的“遥控射击塔”系统“Roa Yora”,并准备将其部署在约旦河西岸地区,这是该系统首次用于加沙地带边界以外的区域。报道称,该系统由观察哨和远程控制射击系统组成,操作人员可通过远程操控,对接近指定区域的武装人员开火。据悉,以军此次计划在约旦河西岸的关键地点部署数十套“Roa Yora”系统,包括一些特定的哨所和犹太人定居点入口,主要目的是防止武装人员对定居点进行渗透和袭击。目前,为约旦河西岸生产的“Roa Yora”系统已进入制造阶段,首批交付后将优先部署在以军认为威胁更大的地点,随后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英国新型激光武器通过关键测试 据英国国防部12月10日发表声明称,其新型反无人机激光武器通过了一项关键测试,英国陆军“首次从装甲车上成功测试了一种高能激光武器”。声明指出,该激光武器“成功摧毁了飞行中的无人机”,并称其展示了“改变游戏规则的战争技术”。英国国防部表示:“该武器使用先进的传感器和能够实时锁定目标且保持精度的追踪系统,将一束强烈的红外光射向目标。不同于传统武器,激光武器几乎拥有无限的弹药供应,性价比更高,可以替代当前一些现役武器。激光武器安装在‘猎狼犬’装甲车上,皇家炮兵部队士兵在位于威尔士中部的拉德诺射程测试中心追踪并击落在空中盘旋的目标。”英国陆军车载近战试验与开发小组的试验负责人马修·安德森对此次成功测试发表评论说:“我们每一次射击都让一架无人机从空中消失。虽然测试的距离、速度和高度不同,但每一次都能快速击落无人机。”报道称,2024年10月,英国政府宣布已开发出一种“高度精确的激光武器”来对抗无人机。英国国防部在10月发表声明称,该激光武器在瑞典北部的实弹试验中击落了“同时发射的多枚热追踪导弹”。
马来西亚建造新型濒海任务舰近日,马来西亚海军宣布开始建造第二批濒海任务舰。濒海任务舰泛指用于近海巡逻、护渔、搜救和反走私等多样化任务的轻型舰艇,通常作为海上执法平台。马来西亚海军第二批濒海任务舰参照土耳其“岛”级护卫舰设计,能够显著提升该国海军的反水面、防空和电子战能力。濒海任务舰是马来西亚海军“15至5”舰队转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5至5”舰队转型计划旨在大幅优化该国海军舰艇编队结构,通过简化型号,将现役15类舰艇缩减为5类,并打造具有本土反潜作战能力和公海巡逻能力的现代化濒海战斗舰。第二批濒海任务舰突出机动性和耐波性要求,同时采用综合隐身设计。舰体长99.56米、宽14.42米,排水量2500吨,吨位是第一批濒海任务舰的3倍多。该舰采用柴-柴联合动力双轴推进系统,最大航速26节,14节巡航速度下航程超过7400千米,舰员编制111人,海上自持时间14天。舰艉和侧舷各有1艘刚性充气艇,舰艉直升机甲板能够起降10吨左右的直升机。第二批濒海任务舰配备的武器系统主要包括76毫米舰炮、30毫米自动武器站、12.7毫米遥控武器站、4联装国产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和2联装垂直发射系统等,具备反水面作战、防空作战和电子战能力。未来,该舰能与马来西亚海军新一代巡逻舰、濒海战斗舰联合行动,共同执行海上作战任务。
意大利海军大型两栖攻击舰服役 据外媒报道,意大利海军多功能两栖攻击舰“的里雅斯特”号近期正式服役,成为二战结束以来意大利海军装备的最大水面舰艇。“的里雅斯特”号虽是两栖攻击舰,但体型比意大利海军现役航母“加富尔”号还庞大。该舰长245米,宽36米,吃水7.2米,标准排水量2.5万吨,满载排水量3.8万吨,最大航速25节。由于意大利海军要求提高两栖作战力量投射,因此“的里雅斯特”号两栖攻击舰在设计之初就要求可执行多种复杂任务,包括两栖和空中作战、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充当联合指挥平台等。该舰甲板长230米,宽36米,采用双舰岛结构,可分散执行任务,优化舰艇功能,提高操作效率和灵活性。甲板上有9个舰载机起降点和2部载重42吨的大平台升降机,不仅可起降EH-101反潜直升机、CH-53运输直升机、V-22“鱼鹰”倾转旋翼机,还能起降F-35B战斗机和无人机。“的里雅斯特”号两栖攻击舰装备2座8单元“席尔瓦”A50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16枚“紫菀”防空导弹或32枚CAMM-ER防空导弹,还有3门25毫米机关炮、3门76毫米超射速炮和6挺12.7毫米机枪。同时,该舰配备X波段和C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可探测弹道导弹的L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此外,该舰还配备诱饵发射系统和远程声波对抗系统,可增强意大利海军防御能力。
来源:百年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