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着音乐舒展腰身的瑜伽课,发挥无限创意的茶艺课,感受中国汉字魅力的书法课……华灯初上,古楼街道镜园社区“青年之家”教室里灯火通明,20余名怀揣着热爱与追求的青年汇聚在此学艺增技。
一天工作结束,“夜生活”开始,你会怎样为这一天画上句号?
伴着音乐舒展腰身的瑜伽课,发挥无限创意的茶艺课,感受中国汉字魅力的书法课……华灯初上,古楼街道镜园社区“青年之家”教室里灯火通明,20余名怀揣着热爱与追求的青年汇聚在此学艺增技。
以充分满足青年文化需求为目标,我市聚焦青年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需求和兴趣爱好,多渠道整合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开办28家“青年夜校”,为青年们提供有趣、实用、优质的精神大餐。
曾经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夜校”,正以崭新的姿态进入鄂州年轻人的夜生活,让更多青年提升自我、放飞梦想。
鄂州青年参加烘焙课程
立足“有趣”
开设青年人喜欢的课
抬头、甩肩、挺胸、扭腰……在古楼街道镜园社区“青年之家”爵士舞课堂上,CT舞蹈机构的专业老师采用“拆解—组合—强化”三步教学法,将复杂的舞蹈动作分解训练。两个小时下来,学员们基本能跳一支完整的爵士舞。
学员王茜告诉记者,她每天盯着电脑,颈椎不行,也没什么精神,一直想学舞蹈,只要后续有课程,就会继续学下去。
舞蹈能释放天性,表达自我,而瑜伽则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在凤凰街道菜园头社区“青年之家”瑜伽教室里,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老师循序渐进教授大家瑜伽动作,并耐心指导。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瑜伽,跟着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感觉既有趣又减压。”学员虞丽是一名上班族,虽说下班后宅在家里很舒服,但总感觉心里“空空的”。这次,她和10余名青年朋友在“青年夜校”相聚,大家一起学舞蹈,一起谈天说地,生活丰富了许多。“自从报名夜校学习后,我更期待下班后的生活了。”虞丽说。
临空经济区燕矶镇燕矶社区“青年之家”开展的美妆课,在学员中热度很高。“不论是日常上班还是出门游玩,美美的妆容都能让心情更加愉悦。”学员吴女士说,有了老师手把手教授,感觉收获很大。
为了让夜校课程与青年人的需求更加契合,团市委联合各社区秉持用户思维,通过线上问卷、点单服务等形式,与青年共建课程内容。舞蹈、插花、手工DIY……诸多有趣的课程“圈粉”无数。
聚焦“实用”
为青年人成长“充电赋能”
“想要提高直播流量,场景、主播、环节、选品、语言描述等方面,都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要素。”在凤凰街道莲花山社区“青年之家”课堂上,专业直播老师为学员分析优秀电商直播案例。讲台下,学员们边听边记,课堂氛围热烈。
为帮助创业青年打开产品销路,该社区以新媒体宣传营销、短视频拍摄与剪辑、带货与涨粉等内容为核心,精心设计夜校课程。
团市委负责人表示,“青年夜校”瞄准青年所需,在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让夜校成为青年的“充电站”。
在古楼街道镜园社区“青年之家”、市新华书店“青年之家”和太和镇“青年之家”等多个场所,“青年夜校”精准把握青年需求,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既有帮助青年备战考编的公考课、社工知识培训,也有培养生活技能的烘焙、茶艺等课程,助力青年考编考证,或是掌握实用技能,提升自身竞争力。
把青年夜校打造成青年充电站,还要在传统文化上发力。
鄂州雕花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华容区新华书店“青年之家”非遗课教室里,老师从折到画到剪,步步耐心讲解,学员们按照老师示范步骤,有条不紊地上下翻折着手中的红纸,边剪边讨论。
“非遗传承需要青年助力,青年也需要非遗文化滋养。”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只有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不“复制粘贴”,避免同质化,才能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夜校品牌课程。
在青年夜校,这里没有传统课堂的拘谨,只有创意与思想的碰撞、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的交融,更有一群青年在知识的海洋中提升自我、追逐梦想的故事。
追求“优质”
持续提升服务青年人质效
夜校为何能在年轻群体中成功“出圈”?公益属性与优质内容,是“青年夜校”强大吸引力的重要构成方面。
在市新华书店“青年之家”夜校,课程安排紧凑合理,每周设有3节课,费用从免费至9.9元不等,以亲民的价格为青年群体提供高性价比的学习机会;而在凤凰街道莲花山社区“青年之家”夜校,更是别出心裁,仅需花费一杯咖啡的价格,学员们就能参与一堂高质量的兴趣班课程……
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形式,夜校始终承担着提升教育水平、提高公众文化素质的社会职责。随着社会发展,夜校也在与时俱进,课程从非遗制作到结构化面试,从传统茶道到手冲咖啡,新颖多样。这些课程折射出夜校在创新发展模式、走近年轻群体等方面做出的努力与尝试。
“青年群体思维活跃、精力充沛,‘青年夜校’如今广受欢迎,这充分表明,在理论知识提升、文化生活体验、综合素质教育、实用技能学习以及社交圈子拓展等精神需求层面,青年有着更为迫切的渴望与诉求。”团市委书记王伟说,期望借助夜晚的闲暇时光,为青年搭建一个集学习、交流与成长于一体的平台,助力年轻人精进专业技能,丰富兴趣爱好,进一步拓宽社交圈子。
目前,全市28家“青年夜校”课程丰富。“要让‘夜校’长青,不仅要根据青年需求不断丰富新场景、新举措,推出文化艺术、职业发展、社会融入等一大批符合青年需要、引领性强、‘烟火气浓’的课程,还需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整合社会力量,盘活社会资源,通过‘青年出一点、市场让一点、社会补一点’,尽最大努力争取各方支持,降低开课成本,找准市场与公益的平衡点,从而实现我市‘青年夜校’的可持续发展。”王伟说。
荧荧夜灯,足以点亮梦想。“青年夜校”将会越办越好,让鄂州这座青年之城,用温暖和奋进的光,照亮更多夜晚,点亮更多年轻人筑梦、逐梦、圆梦的路。
记者手记:作为一种利用晚上时间开展再教育的教学模式,夜校在上世纪80年代凭借其灵活性和实用性,备受众多年轻人青睐。后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线上学习资源日益丰富,夜校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去。
近几年,夜校再度受到年轻人关注。在这里,有的学员想提升自身能力,以期在职场上“崭露头角”;有的渴望通过夜校学习,成为多元发展的“斜杠青年”;有的期望在“两点一线”的忙碌职场生活间隙,实现心灵的“自我疗愈”;还有的希望结识有共同爱好的群体,满足自身社交需求。
如今,“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新潮流。“夜校热”的兴起,不仅反映出当前青年群体对艺术教育的强烈渴望,也折射出当下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彰显出我市正大力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坚定步伐。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