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员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淑《为学》
读毛选,教员对我们最大的忠告,就是四个字:
“实事求是”。
教员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是无数人一生难以参透的课题。
因为人总是容易陷入两种极端:要么被情绪裹挟,要么被幻想蒙蔽。
而真正的平安,从不在虚妄的庇护中,而在于脚踏实地的清醒。
01
毛选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许多人却活反了——
尚未看清事实,先被焦虑绑架;未曾验证真相,已被情绪吞噬。
比如职场中,领导一句“再想想”,有人立刻陷入自我怀疑:
“我是不是要被辞退了?”
感情里,对方稍显冷淡,有人立刻脑补:“他一定不爱我了。”
这些“心魔”的本质,是对现实的误读。
平安的第一层境界,是学会用“实事求是”认识自己。
出现焦虑了,先问:“事实是什么?证据在哪里?”
愤怒了,再问:“我的情绪是否放大了问题?”
迷茫了,最后问:“下一步能做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就像长征途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教员没有沉溺于“能否活下去”的恐惧,而是冷静分析敌我态势,最终找到四渡赤水的破局点。
普通人若能如此,便不会在情绪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02
人际关系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我们总在用“期待”代替“现实”。
毛选说:“一切从实际出发。”
可现实中,多少人把“关系”活成了空中楼阁?
比如说:
父母期待子女活成自己理想的模样,却忽略了子女本就有独立的人格;
朋友总想改变对方的价值观,却忘了“君子和而不同”才是长久之道;
夫妻争吵不休,根源常在于一方试图用“幻想中的伴侣”取代眼前真实的人。
平安的第二层境界,是放下对他人不切实际的期待,转而尊重客观规律。
对父母,不苛求理解,而是用行动证明自己过得充实;
对伴侣,不强行改造,而是共同寻找适合彼此的相处模式;
对朋友,不强求同行,而是珍惜志同道合时的真诚相待。
这并非冷漠,而是清醒——
正如教员在《论持久战》中强调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人际关系中,“保存自己”意味着守护内心的平静,“消灭敌人”则是化解那些因幻想而生的矛盾。
03
人常问:“为什么努力没有回报?”
答案往往藏在两个词里:“方向”与“积累”。
毛选讲:“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许多人却急于求成,刚播种就盼着收割,刚迈步就想着终点。
平安的第三层境界,是看清“慢即是快”。
教员带领红军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不是靠盲目冲锋,而是基于对敌我力量的精确计算。
当然了,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容易,因为这个世界诱惑太多,很容易迷失自我。
世界喧嚣,诱惑遍地,人最容易在追逐中迷失自我。
怎么办呢?
可以这么问自己。
选择前,先问:“这符合我的价值观吗?”
行动时,再问:“我是否在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复盘后,最后问:“我离真实的自己更近了吗?”
写在最后:
读毛选,读的不是历史,而是人性;
学的不是策略,而是心法。
“实事求是”四字,看似朴素,实际是最重要的心法。
因为它赋予你的,不是刀枪不入的铠甲,而是“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从容。
正如《矛盾论》所言:“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
当你选择实事求是,世界的荒诞自会退让,人生的平安亦将如期而至。
(在历史案例中解读教员的思维,并转换成解决工作、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获取方法:
来源:周亦见史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