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惜威胁动武也要吞并格陵兰岛?一场关于北极的地缘暗战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31 13:29 3

摘要:数天前,美国副总统JD万斯带着妻子乌莎・万斯踏上格陵兰岛。他在社交媒体上兴奋地宣布:“我要和乌莎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太空部队基地,顺便检查格陵兰的安全。”

美国总统特朗普又一次震惊了世界。

3月30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宣布,不排除通过军事手段吞并格陵兰岛,宣称“我们会拿下格陵兰岛,是的,100%”。

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不断提醒大家,特朗普希望美国接管格陵兰岛并非玩笑。

数天前,美国副总统JD万斯带着妻子乌莎・万斯踏上格陵兰岛。他在社交媒体上兴奋地宣布:“我要和乌莎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太空部队基地,顺便检查格陵兰的安全。”

随后,万斯在当地发布演讲称:“特朗普总统说,我们必须拥有格陵兰,我们不能忽视总统的愿望。”

这是3月28日在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首府努克拍摄的美国副总统万斯讲话的直播画面。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在八字还没一撇的情况下,于别国领土的军事基地中,背后站着五个板着脸的大头兵,发表充满威胁性质且与原住民独立议程无关的演讲,这种场景恐怕也只有在当下旧秩序崩解的前夜才会出现。

过去,任谁都难以想象北约盟国会受到联盟发起者的侵略威胁,但白宫表现出的意图如此强烈,让现实产生了如同虚构电影剧情般的割裂感。

这场访问在北极圈内掀起政治风暴,格陵兰人并不买账。当地报纸用“粗鲁的闯入者”形容万斯,即将上任的格陵兰新首相延斯・弗雷德里克・尼尔森直言,美国人在大选刚结束时跑来指手画脚,简直把格陵兰当殖民地。

3月28日,在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首府努克,一名女子举着抗议标语。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更尴尬的是,万斯此行既未提前通知丹麦政府,也未与格陵兰地方官员协调,几乎踩中干涉内政的所有雷区。为何一次访问会引发如此剧烈的反弹?答案就藏在特朗普政府长达6年的格陵兰执念之中。

2019年,第一任期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地图前盯着格陵兰岛,突然冒出一句:“这地方比阿拉斯加还大,它该属于美国。”随后他正式向丹麦提出收购格陵兰岛,结果被当时刚刚走马上任的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一句“荒谬”怼了回去。

但特朗普并未死心,在2020年升级行动,打出三张牌。

军事牌,将格陵兰岛的图勒空军基地更名为皮图菲克太空基地,部署新型雷达系统;

经济牌,将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资金扩展到格陵兰岛,美国公司甚至开始进入格陵兰岛的采矿领域,该领域此前一直由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公司主导;

外交牌,美国时隔47年重开驻努克领事馆,并宣称要保护格陵兰免受中俄的渗透。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张在特朗普背后的、在某些意识形态知识者群体中价值连城的北极藏宝图。

全球温度上升,让北极西北航道逐渐通航。在特朗普的视野里,如果控制格陵兰,就能控制西北航道。

这是一系列蜿蜒穿过加拿大北极岛屿的海上航线,从美国东海岸到亚洲和西海岸到欧洲的航线,通过这个通道平均能缩短4300英里的距离。

加拿大和美国的海事专家表示,到2050年,全球5%的航运可能都会使用北极航线。到本世纪末,这条通道可能一年能因冰层的融化开放4个月之久。

同时,格陵兰的资源储备也是特朗普垂涎的所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工作表明,北极可能拥有世界上1/4的剩余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格陵兰东部海底预估蕴藏着314亿桶石油和天然气,相当于全球一年的消耗量。

格陵兰岛上的稀土储量在特朗普看来更是足以撼动中国90%加工垄断。202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格陵兰含有关键原材料34种矿物中的25种,特斯拉的电机、iPhone的芯片全指望它们。

《交易的艺术》是特朗普大肆吹嘘的手法,也是他1987年畅销书的标题。但是他对格陵兰岛的认知存在着很大的主观偏差。

撇开军事基地和未来未冻结的航线的问题不谈,这个目前仍处于冻结状态的北大西洋岛屿,仅就其矿藏而言,是否值得如此高的风险投资?

毫无疑问,从黄金到铀和第一等稀土元素都有可能满足先进电子产品的需求,但操作难度确实很大。

一年中,现在格陵兰有一半的时间几乎不可能工作,因为格陵兰岛黑暗而寒冷的冬天让直升机根本无法飞行,大部分资源都在数千米深的冰层下,距离任何港口都很远,想要开发这里的矿产,注定要投入巨大的成本。

对美国来说,格陵兰岛既是机遇,也是容易搞砸的烫手山芋。

可以理解的是,美国希望保护其北侧免受其他地缘大国活动的影响,也希望维护其在格陵兰岛的军事存在,不希望格陵兰岛未来的政府放弃与美国的长期防务安排。

特朗普对格陵兰岛的关注远非理性,但为什么特朗普选择最不合理、风险最高的方式来追求他的目标,着实令人费解。

要理解今日的格陵兰地缘僵局,需回溯到1380年丹麦帝国鼎盛时期,其疆域曾经横跨格陵兰、冰岛甚至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

但1864年败给普鲁士后,丹麦彻底沦为军事侏儒,此前其军费一度仅占GDP的1%。

二战期间,格陵兰的统战价值首次凸显,美军在此建立雷达站,监视德国潜艇动向。

冷战时期,丹麦对美国来说也变得具有战略重要性,部分原因是格陵兰的地理位置,也因为丹麦在波罗的海入海口的位置,因此美国对丹麦战后的命运非常感兴趣。

当时美国和现在一样,要求丹麦为高额国防预算提供资金,但美国人也担心丹麦会导向苏联阵营。于是当时丹麦首相延斯・克拉格帮助说服了美国人支持一个昂贵的丹麦福利国家的设想,通过这个最大限度地减少失业和社会分裂。

美国同意了,并默许丹麦享受安全搭便车,用福利国家模式化解内部亲苏思潮,丹麦的国防预算可以在美国的支援下保持在很小的水平,因为丹麦被纳入了美国的核保护伞之下,并成为了北约成员国。

此后,丹麦一直是美国的好盟友,几十年后,丹麦甚至被抓到帮助美国监视德国总理默克尔。

然而,这种微妙平衡在2019年被特朗普打破,他不仅要求丹麦将军费翻倍,还嘲讽格陵兰人靠丹麦补贴活得像乞丐一样,结果适得其反。

格陵兰几个意识形态迥异的政党今年结成了联合政府,搁置独立事务,丹麦议会甚至有人提议关闭美国领事馆。

丹麦保守人民党议员拉斯姆斯・亚尔洛夫称,美国驻格陵兰领事馆正在损害格陵兰和丹麦的利益,并且比俄罗斯驻丹麦大使馆更糟糕。

特朗普的问题不在于目标错误,而在于手段愚蠢。

想要格陵兰的资源与航道,完全可以照搬马歇尔计划2.0,帮格陵兰建造港口、医院和学校,而非单纯挖矿;还可以资助因纽特语言保护,将皮图菲克基地包装成北极科研天然中心而非导弹前哨,通过软措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可惜,特朗普选择了最糟糕的剧本,威胁、施压,羞辱盟友。

正如即将离任的格陵兰前首相穆特・布鲁普・埃厄德在格陵兰报纸上所说,美国对格陵兰施加的压力现在非常严重,导致我们想要对话的外交尝试全都变成了徒劳。

格陵兰的博弈本质上是新旧秩序的碰撞,当美国现任政府放弃国际霸权,沉迷于武力威慑,格陵兰人真正想要的还是在大国夹缝中守住自治与生态。

假设特朗普能够被劝阻不进行实际入侵,那么对格陵兰来说,折中的选择——保持现状,从丹麦和美国那里得到更多资金,但美国仍然是最终的国防保证人,仍然是对他们来说最好的选择。

文本素材来源@精罗伯爵

来源:文盲诗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