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内,中日韩高层两度聚首,应对美国关税冲击,三国有了决断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31 15:28 3

摘要:3月30日,中日韩三国经济部长在首尔举行线下对话,旨在加强区域贸易合作,以及应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这是五年来,中日韩首次举行经济对话,也是继3月22日,中日韩外长三方会议之后,三国高层再一次聚首。

3月30日,中日韩三国经济部长在首尔举行线下对话,旨在加强区域贸易合作,以及应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这是五年来,中日韩首次举行经济对话,也是继3月22日,中日韩外长三方会议之后,三国高层再一次聚首。

短短一周,中日韩三方高层频繁会晤,背后释放出多重信号。

其一,在特朗普2.0的冲击下,中日韩走得更近了。从上台至今,特朗普用关税大棒平等“创死”每一个人,无论盟友伙伴,全都一视同仁。上个礼拜,特朗普又宣布将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4月2日正式生效,而且还是永久性的。这个消息无异于在全球扔下了一枚核弹,各国车企一片哀嚎,而日本和韩国更是首当其冲。

中日韩贸易部长握手

据日本财务省数据,去年日本对美出口总额高达21.3万亿日元,约1410亿美元,其中汽车占其总出口的28.3%,汽车零部件占5.8%,合计下来占比超过1/3。

美国还是韩国车企的最大出口市场,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占其全球业务的近四成,而且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如LG新能源、三星SDI,已在美国投资540亿美元建设15家电池厂,深度融入美国电动汽车产业链。若关税落地,日韩车企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超过200亿美元。

除此之外,随着特朗普2.0时代的来到,日韩也越来越意识到,美国不再是“可靠”盟友。关税经济是一码事,更重要的是安全,特朗普不止一次公开质疑美日、美韩同盟,认为这个关系“不对等”,美国投入了大量精力,结果什么都没得到。

特朗普要对全球汽车加税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和韩国开始另寻出路,而中国就是最佳选择。中国不仅有足以与美国相抗衡的实力,还有巨大的市场,与中国合作大有可为。

其二,在特朗普的“催化”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加速发展。

此次中日韩经济部长会议,三方一致同意加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中日韩都是RCEP核心成员国,该协定的成立就是为了削减区域内的经济壁垒。面对饱受特朗普汽车关税冲击的日韩车企,RCEP定能起到缓冲效果,对中国也是如此。

另外,三国高层还达成一项共识——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关于中日韩FTA的谈判史,可谓是一波三折。这个构想最早在2002年提出,直到2012年11月正式启动,至今虽已举行16轮谈判,然而始终没有落地。每每有新进展,总会生出幺蛾子。

尤其是2012年,当时我们快和日本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中日韩自贸谈判也在有条不紊进行,结果推进这两件事的日本金融大臣松下忠洋,突然被爆在家中自尽,没过几天,刚刚任命为驻华大使的西宫伸一也突然暴病身亡,与此同时钓鱼岛争端爆发。这一系列事的直接结果,就是谈判无疾而终,此后再难有突破。

3月22日王毅外长与日本外长岩屋毅与韩国外长赵兑烈会晤

如今,面对特朗普政府带来的“风雨”,中日韩完全可以同舟共济,实现1+1+1>3。过去几十年,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但经济水平比较落后,日韩大多是供应商、投资商的角色。但现在中日韩可以互为市场、互为供应链和合作伙伴。虽然也有分歧,有竞争,但完全可以坐下来好好谈。

这次,中日韩三方不但坐下来谈,还愿意把久拖不决的FTA重新提上日程,虽然是形势所逼,但也体现出日韩思维开始转变。

其三,中日韩三方态度都很诚恳。尽管存在福岛核电站废水排放问题及历史矛盾,中韩两国仍强调“建设性对话”。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直言:“在外部压力面前,我们需要将历史问题暂时搁置,必须优先维护共同经济利益。”

这一积极态度,为三方合作注入动力。中方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愿与包括韩、日在内的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另外,三方对此次会议都很满意,商定下一次部长级会议,将安排在日本举行。

中日韩可实现1+1+1>3

总的来说,在特朗普的冲击下,中日韩虽然是被动靠近,但三方诚意满满,未来或许会收获的效果。同时,对于日韩而言,这可能也是一个机遇,一个摆脱美国控制的契机。

对于我们而言,也对各种情况都做了心理准备,“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面对日韩的主动靠近,我们乐于进一步合作,把蛋糕做得更大。但若没有结果,也不重要,这些年来,中国在中东、东南亚、拉美等地布局,早已跳出东亚,日韩能成则成,不成便罢。

来源:司马平邦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