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国明, 于2013年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
哇,咋看用“半途主义”哲学思想开创了一个时代的“处男”、著名作家唐国明
唐国明, 于2013年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精选脂批、文句汇校标注、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半途主义就如前所未有的给世界带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精神的唐国明,最初以《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出版了成熟部分的《零乡》一书中表达的那样: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集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前所未有地发现论证了两组项数相同数差为1为2的连续数之和的数差规律,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体;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唐国明作品
1、在时空中的我们
————————
在途上,我们能去到哪里,我们能抵达哪里。
我是一粒稻谷,即使把我掩埋到土壤里,我仍然会复活。
此刻不断流逝向下一刻,下一刻不断成为此刻。1在不断流逝向2,2在不断流逝向4。
想回去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我们都是无根的树与无乡的人。
谁也逃不出此刻。此刻就是你曾经预言的未来。
我是一个从田埂上长出来的文人,就如同生根一百年,抽枝一百年,再过一百年,才开出的一朵花。
那些抵达不了的时空,总是装在我们此刻的脑袋里。
一棵雷劈不倒、火烧不死的树,它在刀斧的砍伐下生长着,它在燃烧中向天空成长着。
我有一个充满铜臭的肉体,与一个飞扬墨香的诗魂。
在一个只需要奴才,不需要人才的此刻;我们在不断结束此刻,不断从此刻出发。
文学、艺术、哲学、数学,是一种离你最近,你看不见的,意识不到的,潜移默化的,不断无声塑造、成长你肉体灵魂的粮食。
我们一脚踏着丰收的大地,一脚踏着奔放的河流。
诗能使一切人成为同时代人。我想如太阳在天空放出永恒的光芒,可我只能在8平米地下室将天下照亮。
人活着的意义,就是努力让别人剥削自己。
此刻我们无处可去,我们只能去到此刻,我们只能路过此刻。此刻既是我们的终点,又是我们的中点,也是我们的起点。
只要一阵风,就会将我满身的书香吹向苍茫。
《零乡》是一本像数学一样条理清楚,像哲学一样引人深思,像鹅毛诗一样让人飞扬的自传小说。
0、1、2、3、4、5、6、7、8、9、8、7、6、5、4、3、2、1、0——是从无、到有、到无,是从低、到高、到低,是有限之中的循环,是“年年过年,年年过”的圈。……9、8、7、6、5、4、3、2、1、0、1、2、3、4、5、6、7、8、9……——是0、1、2、3、4、5、6、7、8、9的有限之中的无限,是“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无归之中的归。在圈与无限的直线中,我们就像一群四处乱飞,无归的鸟儿。
在途上的我们,就是不断走在“期待光,追随光,靠近光,感受光,热爱光,成为光,散发光”的路上。
人的一生就是等待死亡。故乡就是一张来回奔波不停的车票。我乘着移动的大巴车厕所,从远方回到故乡;又乘着移动的大巴车厕所,从故乡去到远方。
有的国家用文学作品的方式探讨哲学思想,有的国家以数学方式探讨哲学思想。
大地,一个埋人的地方,在这个大坟场里,我像太阳一样,燃烧着生长。
在途上,故乡就在我们的路上。在途上,此刻安处是零乡。
在此刻,即使轻于鹅毛,也要活成一首千古流传的诗。
从此刻来,到此刻去。我是生活中的青铜,是具有鹅毛风范思想的哲人,是靠天下气象与诗思取胜的作家。
文字产品的意义就是挣钱;文学作品的意义就是千古流传。在时间这个吞没我们的大嘴巴面前,在资本挖出的臭水沟里,诗句在我的文本里像一个球一样滚来滚去,像水滴一样流来流去。
此刻就是我们存在的家。此刻的家就是纪录此刻的文本,纪录此刻的文本就是此刻存在的家。
我们不是在向死而生,我们在向此而生。我们的命运好像是国家体制这部打印机打印出来的。
我们都住在一个叫“此刻”的旅馆里。我们都是想给“想出生的孩子”找个母亲或父亲的人。
人有清风明月肉,高山流水心。人是具有感性、知性、理性的动物。人的使命就是忍受与反抗被人剥削的一生。
在由天地、水火、风雷、山河、草木、血肉构成的自然中,一山成就千古人,一室流出万古诗。
只要风在,鹅毛诗就在;只要道路在,诗意流半途主义就在;只要诗意流半途主义在,《零乡》就在;只要《红楼梦》在,我唐国明与曹雪芹就在。
盛唐长安三万里,等于唐国明租来的岳麓山八平米。大唐十万诗,鹅毛诗盖全唐诗。盛唐诗人那么多,不如唐国明一本书。
万古诗气,诗气万古;诗气冲天,冲天诗气。万年一梦,一梦万年。入世、出世、观世、怜世,诗尽千古事。
“身居八平米,身轻如鹅毛,愿你是长风,读我到白头。”“待到天下日落时,呼啸长空冲天出。”我就像一个从大唐跑出来的诗人。千古流传就是如屈原、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一样还在此刻。
我不是泥石流,我就是一股永在半途上的诗意流。《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是文学也是哲学,是史诗也是百科全书,更是《零乡》的一部分。《零乡》是文学也是哲学、是史诗也是散文、是诗意流小说也是百科全书式自传。《零乡》更是一部融鹅毛诗、半途主义、自由古体诗、红学、数学思维为一炉的诗意流百科全书式自传小说。《零乡》也是一部描写个人精神世界,鹅毛诗式的、随笔式的、诗意流式的、自由古体诗式的、零乡式的、数学式的半途主义作品。《零乡》是一部用诗意流、半途主义推动故事的小说。《零乡》用文笔将唐国明的一切拉向了此刻。唐国明在《零乡》中贡献了自己作为一个文人的“鹅毛风范、长风情怀”,开创了半途主义哲学思想与诗意流创作形式,创造了独一无二、开天辟地式的文学表达语言,给世界文学贡献了里程牌式的典范文本。
一个又一个此刻在吞没我,我在吞没一个又一个此刻。我是一个徘徊在城市烟雾与村庄清风明月间的半途主义哲人。
除物质之外,每个人都可以高贵得像著名作家唐国明一样,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我的鹅毛诗呼啸如风一样,飞流在九天之上。无归的我们,谁都渴望一条红裙子那么大安居的地方。面对残酷的现实,我如诗意流一样,奔涌而出。
我如一个墨水盒,盛载了九百六十万公里。常想考一个功名,到千里外的长安,飞扬自己的鹅毛诗句;填满超越大唐那座,高于喜马拉雅山顶的诗歌谷底。
我以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著书立说,成就了修德安和天下的愿望。
我什么也不想说,我天空一样沉默。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我的,我只是从此刻走过的一阵清风明月而已。
我有清风明月的容颜、渊博的才学、举世公认的成就、高尚的人格、超凡脱俗的言谈举止,只是没有娶妻生子的钱。
虽然我面对的是8平米梦想,3万里现实;但我是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身的学者、诗者、智者,集大成者。我是集学者、诗人、哲人于一体的著名作家,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身的著名诗人。
我是一个说着正确废话,无家可归,四处飘荡的诗人。
————————
2、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有的时候我们无能为力
————————
如今人的故乡已不在故土上了,只是在奔波的路上了。
零乡是一种我们不知何处何从的状态。无归的我们,只能用血汗挣的金钱给自己一个归。零乡就是自己被置入了一种不稳定不安全的无归中的那个归。零乡就是我们每一刻都处在存在、虚无、存在、虚无……或有归、无归、有归、无归……的循环圈里。
此刻的我才活着,其他时刻的我已死。
就像河流有两岸,人有物质的自我与精神的自我。是物质的自我奴役了精神的自我,还是精神的自我奴役了物质自我。在物质的自我之岸与精神的自我之岸间还存在一个在河流船上的自我。
作家的任务就是埋头书海,生产千古流传的粮食,强天下世代之心力。
从文化层面来说,有诗性的,有理性的。
物质生长到一定时候,会生长出精神粮食,精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生长出物质食粮。
天才的责任就是将自己的天才成果传播、奉献给天下人。
想起故乡,我只能感叹:田已成青草,山已无路径。想到自己,也不由感叹:亘古无此人,如今已出生。
对于我来说,就如一棵离家越远就越香的离香草。作为一个亲身体验过无归的半途主义哲学家,我真有点“玉肌枉然生白骨”的悲凉。
没有完全不变的存在,只有完全在变的存在。欲望把无归的我们从一个地方抛向另一个地方,由一个此刻抛向另一个此刻。
无归的我们都是在摸着一个又一个此刻过河。跑得再快也跑不出此刻,怎么挣扎也挣扎不出此刻。我们只属于我们此刻的小世界。
在花钱与挣钱之间摇摆度过一生的我们,似在无归之中寻找归属的商品。
————————
3、在寻找寄托之处的途上
————————
在移动中的我们,用建庙堂、写诗书这些行为,给现实无归的自己找一个所归。即使对未来我们无可把控,但是我们仍此刻在途上走向那未知的前方。
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心路思道上。如果把文学艺术比作天空的话,科学技术就是大地。
事可以到此为止,路却不可能到此为止,路永远没有尽头。
我们上要接天,下要接地。生活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地,诗书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天。大地是让你劳作的,天空是让你自由飞翔的。
去诗歌里生,在现实里活。死是走到另一条路上去生。
一切于此刻于途上相见,一切于此刻途上告别。时间没有尽头,道路没有尽头;你以为到达的尽头不过是抵达某个未知的半途。
我所有的文学作品就是半途主义哲学的表达。我的半途主义哲学就是通过文学与数学的方式表述出来的。
我们每天在路上迎接出生,目送死亡。
世上有现实之途,有梦想之途。现实之途是从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梦想之途是从无路之处走出路来。
————————
4、躺平与站起来的工具
————————
半途就是永远在开始、永远没结束的总在此刻的状态。半途主义就是不满足于现状,所以努力追求去把自己的梦想变成自己渴望的现实。你在变,时空在变;你每时每刻总是处在一个变的途中,永远处在一个半途状态。
此刻在途上的我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处在被一切改写,我们改写一切的状态中。
对于在途上的我们,无论到哪,都是处于无归永不满足的半途状态。
因我们对自己存在的不确定,在上下求索之路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天下事物。
一个因各种社会因素不得不丢弃田园去到他乡的人,处在无家可归、他乡无家的途上状态,就是零乡困境。
在村庄意识与城市意识中徘徊无归的人,就如一片飞在空中的鹅毛。
对于我来说,写诗就是回家。无归就像病毒一样在途上流传,我们老是在途上走来走去,越走越沉入半途状态的零乡深渊。在途上的我们,生无停留之处时,会死无葬身之地。生的路结束了,死的路就开始了,我们都成了判了死刑的人。
人只能把握此刻,我们在途上总是处在从现实的此岸世界到梦想彼岸世界的半途之中,处在一种对自我的期待之中,所以就会永不停息的进取。
哲学思想可以用理性的方式表达,也可以用感性的方式表达。我以诗文抒发的半途之思、零乡之愁、无乡之痛,成就了我的半途主义。
在途上的我,总是以鹅毛风范肉、清风明月骨、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在沉默地为开创一个唐国明时代做着准备。
不想活在别人的价值体系中,成为别人洗脑的工具,就躺回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去。
我们唯一拥有的只有此刻。我是你此刻唯一拥有的光。一切都在指向此刻。
————————
5、圆圈
————————
很多人在一个圈里转来转去,总转不出圈。
人类怎样用理与力构建出什么世界,都离不开“在活着”与“在死去”这回事。
从盘古开天地始,有了天地人之后,世界开始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向前推进,直到自然力推进到理的诞生。于是世界成了理与力的世界。已经持理的读书人,总是梦想让天下人活在一个他们终生追求渴望的理想世界里,于是开始探究世界之理,追问人与物从何处来,又该到何处去。于是不断给自己以理画圈,各自活在自己理论的圈套里。久而久之,圈地为牢,使得世界的文化结构如同一个同心环,随着时间的推进,一环比一环大,人就在这一个又一个圆圈似的道路上,总似看不到未来,无论处在哪一点,总是处在中途。
人与物就这样在理与力的作用下,不断在自己创造的不断扩大周长的怪圈之路上行走与前进着,永远处在半途之上如一个未知数一样不知不觉地遵循着转圈的命运。
————————
6、不断在过去的此刻
————————
我不是一代宗师,我是千秋万代。如此现实,如此思着、醒着、梦着、飘着的我,用诗意流方式传播半途主义哲学的我,来过你的世界。
1除以2的n次方,告诉你,路越来越短;2的n次方告诉你,路越来越长。
有的人50岁以前,属于2的n次方;有的人50岁以后,属于1除以2的n次方。
解释世界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是文学的世界、哲学的世界在解释现实的世界!还是现实世界在实现文学的世界、哲学的世界!
过去的此刻、现在的此刻、未来的此刻,成就了此刻。在途上,你的前面是未来,你的后面是过去。我们不断来到此刻,此刻在不断过去。
每时每刻,人都活在死前的那一段。
在《零乡》中,我用诗意流的方式向世界倾诉痛苦与欢乐,倾诉爱情与理想,倾诉情怀与抱负,倾诉所思所想与无归的半途主义。让你能在如鹅毛飘飞的诗意中,领悟无归的半途主义思想。
在权与钱构成的社会流水线上,什么都成了狗屁。
有一种文学叫唐国明文学,有一种哲学叫唐国明哲学。谁都想像唐国明一样,有个为王的8平米房子;谁都不想像唐国明一样,做每天吃一餐饭的一餐饭先生。
不受资本剥削,就受权力剥削的我们,家永远在途上,永远在此刻,永远在无归里。
此刻就是远方,远方的远方就如此刻的眼前所见一样。
意义就是我的此刻,我的此刻就是意义,离开了我的此刻,什么也没有意义。
————————
7、无归的我们
————————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苏东坡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唐国明说:此刻安处是零乡。
无归的我们,只能在路上东躲西藏。
知识分子的责任是:帮看不见的人看见,帮发不出声音的人发声,在线条、语言、数字组成的文本里创造观念,说出事实与真理。
我们将我丢失了,我们成了我们;当我成了我们时,我已不在。
一切在将你捆绑,你在不断挣脱后被捆绑、挣脱后被捆绑中成长到死亡。
我们不过是处在无归之流中的水,或是处于无归之流中的石头。
《零乡》是一个湖海,所有的水与草木、沙土、石头都是这个湖海的一部分。
此刻好,就是好。一个此刻又一个此刻,由未知成为你的已知,从已知成为过去。只有此刻让我与此同时。此刻有一个有村庄、有麦子、有自由、有诗、有远方的大野中央,就该知足。
自14岁起,为了成为作家,为了找到一个让自己安静写作的房间,读完高二后,我去过县城,去过长沙,去过上海,去过南京,去过北京,都没有找到一张能让我安静下来写作看书的书桌。直到1998年秋,到湖南师范大学念书,到2002年,在大学校园内,岳麓山脚下,才有了一间让自己能安静下来写作、看书的房间,才有了租来的8平米,让自己写出了鹅毛诗,再现出了找到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开创了半途主义、诗意流。让自己成为了著名作家,成为了集文学家、红学家、哲学家于一身的文学大师。
世界就是一个找猪、养猪、杀猪的世界。
天之文是我所见的日月星辰,地之文是我所见的山川草木,人之文章,经万写而偶得一、二。
人生不过是一堆燃着的火,此刻燃着就燃着,此刻灭了就灭了。
我们处在一个迅速变形的世界,所以我们无家可归,无路可逃,只能归属此刻。
半途主义就是回不了故乡的“1除以2的n次方”,也抵达不了远方的“2的n次方”。
看不见的东西决定了看得见的东西。
被天下用,才有用于天下;有用于天下后,才能作用于天下。
我的小说是一万字一万字写出来的,我的诗是一首一首写出来的,我的哲学是一句一句写出来的。
阅读就是用肉体生命去给精神之马寻找水草。城市是资本挖出来埋掉乡村的大坑。
我是雷劈不倒、火烧不死、风雨不垮的水与风。
对于今天不知明天在哪里的人来说,人此刻在哪,家就在哪。
有的人的人生是按0、1、2、3、4、5、6、7、8、9、8、7、6、5、4、3、2、1、0走完的,有的人的人生就是0、1、2、3、4、5、6、7、8、9、0。人的一生就是:0、1、2、3、4、5、6、7、8、9、8、7、6、5、4、3、2、1、0。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只能见此刻,只能归于此刻。我们在一刻一刻地得到,也在一刻一刻地失去。世界如水一样在一刻一刻的凝聚,也在一刻一刻地流散。
对于诗人来说,死亡就是一粒埋进土里的种子。
时代遗弃了我,我也遗弃了时代。
在一个只愿与房子、车子、票子,就是不愿与人结婚的世俗社会里;在一个只要你不碰车贷、房贷、传宗接代,你就会活得像个人才;只要碰车贷、房贷、传宗接代,你就会活得像个奴才的现实社会里;生活就是工作与还债。在一个只愿与房子、车子、票子结婚,不是愿与人结婚的社会面前,家在哪里。
对于无归的我来说,我在世界在,我无世界无。
每一刻在过去,每一刻在进入未来。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忆里,让自己在此刻一次又一次活回过去。
对于有雷打不动、火烧不倒担当精神的知识分子唐国明来说:在资本家、权力者眼里,唐国明是个穷文人;在大众眼里,唐国明是个没钱有名气无用的人;在文学青年眼里,唐国明是个生不逢时的人。
无归的我们,如风一样归于此刻,如风一样度过此刻。
天才枯骨无人问,红袖骨香天下闻。笔涌诗气冲天地,自有英名贯古今。文学写作就是将自己一生化成诗。好的人生就是有钱、有米、有诗书。
身材是你最好的外衣,诗气是你最好的香水。有的肉身以金钱与权力为灵魂。作为鹅毛诗人的我,是一个被崇拜金钱的社会与家庭丢弃的魂。
无归的我们,即在归属于此刻,又在逃离此刻。
你活着,你就符合此刻柴米油盐酱醋茶们的利益目的。
书是一片大海,浮在一本书上很容易,深入一本书内却很难。
我们总是在不断打破一个此刻的旧世界,建立一个此刻的新世界。这一刻你带着天下人要我的命,下一刻我带着天下人要你的命。
别毁灭了自己最宝贵的创造力与思考力,创造力与思考力才是你最好的力。
我就是那轮人间烟火上的月亮,我就是那只柴米油盐酱醋茶上的天鹅。
于不安中于一个又一个此刻中安下来。
生活不是诗,而是残忍的长篇小说。
我们的意义就是创造意义。从给自己一本完整的《红楼梦》,到给天下一本完整的《红楼梦》后,我觉得我活出了意义。
我不是朝堂文人,我是朝野文人;我不是无名人士,我是有名人士。
在途上的我们,有时以万变应不变,有时以不变应万变。
在资本的碾压下,一切进入了无归的零乡状态,一切成了废墟式的零乡。
我们都存在此刻而已。
————————
8、此刻你是什么
————————
在只对钱负责的现实里,在钱就是尊严的途上,我们想逃出钱的控制,而成为人。
人与人对话的方式,不是站着,就是跪着,或是躺着。做人就苦,不是这个苦就是那个苦。
我们都在路上,都不知道路将把我们带向何方;我们也不知道被浪潮从路途上卷向何处。
我就像个意外,写出千古流传作品的理想就如同长在我身上的骨头;不计功利得失地坚持做一件让世人祖祖辈辈记得之事的情怀,就如同长在我身上的肉一样;耐得寂寞,守得清贫的品质就像流在我身上的血。一个在现实无乡之人,只有用诗书去文字里构筑一个精神故乡。因为在生活现实中的失败,而使一些世人逃到自己用文字构筑的理想国里为霸为王,最后成就了自己万古流传的诗名与文名。
抬头是天,低头是地;当生则生,当死则死;路途在你面前,只要你还有走的力气就可以走下去,让一个又一个未知在前面等着你。
零乡就是无所归、无归之归的途上状态。人在途上,有的是在做加法与乘法,离自己想象的目的越来越近似的;有的是在做减法与除法,似乎离死与终结越来越近似的。他人是你途上经过的一个又一个车站。
鹅毛诗,是诗在大地被屎尿后于天空中飞出来的诗。我是清风明月的儿子,我是长风情怀、鹅毛风范的一个高贵存在。
现在可以当我死了,不要等我死了再研究,那样研究出来的东西就是死无对证,凭你胡猜乱说的东西了。
我们的路与前人的路连接成了脚下的路。诗歌是我唐国明的粮食、美女与香草。哲学是一条带着我们抵达过去、现在、未来、此刻的思路道途。
天空与大地在我们的头顶与脚下,我们就这样被装在大地与天空的铁笼里于路途上奔波;金钱成为了我们在途上不停奔波的轮子与引领我们通向每个方向的路。
一切刚出现的,转眼不是烟消云散,就陈旧过时了,或被新出现的淹没替代了。
我们只能看得见此刻,至于过去、现在、未来,我们是透过此刻看见的。
没被资本的绳子勒死、饿死,无聊致死、娱乐至死的我们,永远没有满足感。
哲学就是在途上无归的思与诗。零乡是一个无家可归的问题,因为无归,人只有在死随时跟着生,生随时跟着死,离自己的根与家越来越远又无处不在的路上,为自我、本我生死,为超我生死。
我们像河流一样,一下停在这里,一下流向那里,总是在途上展开自己、传达自己、成就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从此刻出发来追问过去、现在、未来。。
那失去的一切,不管我们死活不想寻找,但我们又不顾死活地在途上寻找下去。
离开了此刻,我们什么都不是。
————————
9、面对与超越
————————
写作是我必须的生活,同时写作也是我生来就喜欢做的事业。追问我文学有不有价值,就好像追问天空与大地有不有价值一样。
人与人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互相算计,就是你死我活的共存。在市场世界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共同成了可交易的商品与生产商品的头本、成本。
我们有不有选择,有,但这种选择是在一个框架下的选择,而不是一个无框架的选择。框架既保护你的自由,又毁灭你的自由。在框架内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自由。人不是在无知之困里,就是在有诗之愁里。
你想要的自己不过是世界多元共识产生出来的那个你而已。这样,人类永远在途上不知所措地不断地陷入无归的零乡;在无归中讲述无归、书写无归,而建构成无归的精神世界零乡。
哪里有故乡?故乡在哪?故乡成为了一个心灵归属的想象,故乡成为了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月亮。故乡好像成为了一条你不能停下只有奔走的路,天下都成了一个让你把无归当归的零乡。
我们都是一棵无根的树。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历史只停留在此刻。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半途主义是由著名作家唐国明提出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观念。其核心观念是: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和天下的人。
他经典的表述为:“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唐国明通过已经发表、出版大部分草稿的《零乡》,以诗意流方式融合诗、文、史、哲、数理,将半途主义具象化为对“归属感缺失”与“人类永恒漂泊”的哲学反思,形成了独特的“鹅毛诗式的诗意流半途主义废话”文学风格。
半途主义认为人生与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与过程中,既无绝对的起点也无绝对的终点,一切皆在“途中”。
人作为“途中人”,既不属于过去、现在或未来,也不拘泥于故乡与他乡,而是始终处于半途之上。生命的价值在于“此刻”,即“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在千难万险中,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
每个人都如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一样,心中都装有一个精神上的皇帝。在《零乡》这书中,主人公唐国明是以自己为自己的皇帝,士兵是以皇帝为皇帝。
一个忠于自己的皇帝的士兵,一个不失鹅毛风范骨、长风情怀心,开创鹅毛诗、诗意流、半途主义,找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写有《零乡》、忠于自己理想的作家唐国明,与一些神神色色的人,以长城要塞为中心,共同交集出了一部从古至今,跨越几千年的话剧一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史诗。整部作品以鹅毛满天的方式,以诗意流的形式,讲述了永处半途之上、永处无归零乡状态的“我们”,为了一个归,一个此刻又一个此刻艰难奋进到今的历程。
唐国明的《零乡》是一部融合自传、哲学思考与诗意表达的长篇作品。该书被视作“诗意流”与“半途主义”文学的开创性实践,以独特视角探讨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被称为“一部关于我与我们被零乡的书”。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自传小说”,《零乡》结合了文学、哲学与数学思维,通过碎片化的废话叙事展现个体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困境。书中包含2019年、2022年前后出版的《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指出人类处于“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状态。提出“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才是我们唯一的归宿。”透露了作者以“考古复原”方式训练文本的能力,并尝试将他人文本改写成理想版本,展示创作过程的思考。
部分内容涉及作者在程本后40回发现曹雪芹文笔的基础上,对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考古复原、纠正前80回错误、删除非曹雪芹文笔的经历。
从文学哲学上说,“零乡”是唐国明开创的一个词。
提出了“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此处”的哲学观点。
通过“零乡”这一概念,道出了,人类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此处的状态,以及人类在“重复在此”里,不得不把此刻此处作为归,归于一个又一个此刻此处的哲学主题。
2025年3月14日安徽全椒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好书推荐”发布了何章平先生写的《在喧嚣中觅得诗意栖居:》一文里——称唐国明为“都市生活的诗人哲学家”。称《零乡》一书“书中的每一页都闪烁着智慧的熠熠光辉,每一章都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度叩问,如同镜子一般,清晰地映照出我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困境。”
唐国明2016年出版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书。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唐国明在前人做出的文本成就基础上,纠正前80回文本中的不通、删除第67回中不是曹雪芹的文笔,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的80回后曹雪芹文笔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来,无限真实地再现曹雪芹生前完成的百回《红楼梦》。——《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编辑
唐国明,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体,集找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前所未有地发现两组项数相同数差为1为2的连续数之和的数差规律,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在《钟山》《诗刊》《鸭绿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国内外书报杂志上发表作品近100万多字,于2016年出版了,他大胆地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精选脂批、文句汇校标注、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中:通过细致的考证、复原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的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来源:作家唐国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