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起!枭龙MAX二代开启混动SUV价格屠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31 16:13 2

摘要:当长城汽车宣布二代枭龙MAX以13.88万元开启预售时,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之一震。相比一代车型15.98万元的起售价,这辆搭载Hi4智能四驱的插混SUV不仅直降2.1万元,还采用 “入门即顶配” 的配置策略,在15万级市场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当长城汽车宣布二代枭龙MAX以13.88万元开启预售时,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之一震。相比一代车型15.98万元的起售价,这辆搭载Hi4智能四驱的插混SUV不仅直降2.1万元,还采用 “入门即顶配” 的配置策略,在15万级市场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价格重构:比燃油车更狠的定价逻辑

在比亚迪宋Pro DM-i将插混SUV门槛拉低至12万元后,行业普遍认为插混车型的价格战已触达底线。但枭龙MAX二代以 “四驱平权” 为突破口,用Hi4四驱系统 + 双电机 + 三元锂电池的组合,将同级竞品普遍18万元以上才能有的技术配置,直接下放到13万元区间。这相当于用两驱价格卖四驱车型,在底盘架构上实现了跨级碾压。

更值得关注的是,预售价格往往存在 “高开低走” 的行业规律。参考一代车型最终成交价低于预售价5000元的先例,二代枭龙MAX正式售价极可能突破13万元大关。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用紧凑型燃油SUV的价格,买到搭载宁德时代电池、支持105km纯电续航的中型插混SUV。这种 “降维打击” 正在改写市场价值体系。

配置升维:万元级增配背后的技术底气

如果说价格调整是攻城锤,那配置升级就是破城锥。以入门版为例,新增的L2级智能驾驶系统包含全速域ACC、车道居中、主动刹车等26项功能,市场加装成本超8000元;50W无线快充、三温区空调、外放电功能的加入,补齐了年轻用户最看重的科技配置。更具杀伤力的是,这些增配是建立在上万元降价基础上,相当于白送价值1.5万元的配置包。

这种看似 “亏本买卖” 的背后,是长城汽车垂直整合体系在发挥作用。从蜂巢能源的电池自供到毫末智行的自动驾驶研发,全产业链布局让单车成本下降12%。正如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所说:“当技术红利转化为价格优势时,市场格局必然重构。”

市场震荡:混动SUV进入 “五折时代”

横向对比竞品,枭龙MAX二代的定价策略堪称激进。比亚迪宋Pro DM-i四驱版售价16.58万元,吉利银河L7四驱版更是高达17.37万元。而枭龙MAX在标配四驱的情况下,价格比竞品低15%-25%。这种定价不仅打破 “四驱必高价” 的消费认知,更将混动SUV的性价比提升到新高度。

市场反应印证了这种策略的成功。预售首周订单突破8000台,其中75%来自原燃油车用户。在北京某4S店,销售顾问直言:“现在来看车的客户,10个里有6个在对比比亚迪,但试驾完基本都会被四驱性能和配置打动。” 这种转化效率,暴露出混动市场存在巨大升级空间。

行业启示:技术平权催生新消费浪潮

枭龙MAX二代的热销,揭示出新能源汽车竞争已进入新阶段。当续航、充电等基础需求被满足后,消费者开始追求更高阶的驾控体验和智能配置。长城汽车通过Hi4技术将四驱系统成本压缩30%,正是这种 “技术平权” 思维的具体体现。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2024年将是插混车型的配置竞赛元年。” 随着宁德时代神行电池、华为ADS2.0等新技术规模化应用,主流车企完全有能力在15万元区间提供越级配置。这场由枭龙MAX引发的价格重构,或将推动整个行业加速技术下放。

站在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枭龙MAX二代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是一面旗帜。它证明了中国汽车工业完全有能力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普惠式发展。当四驱插混SUV的价格被打到13万元级,这场属于中国品牌的向上突围,才刚刚开始。

来源:星座vs足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