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列岛位于亚洲东端,西邻日本海,西南临东海,东南直面太平洋,与朝鲜半岛隔海峡相望。日本距离朝鲜半岛虽然只有180公里,但是距离大陆主体并不近,与中国最近的距离是690公里。
如果问世界上最著名的岛国是哪两个?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英国和日本。
这是亚欧大陆两端最重要的国家,都曾搅动世界风云,如今也都是重要的发达国家。
但从历史宿命来看,它们的命运截然不同。
英国曾是日不落国家,统治半个地球上百年,至今仍是重量级的角色,贵为五常之一。
而日本则赌国运失败,至今仍被西方深度控制。
其实,决定它们命运的不是自身,而是对岸的大陆,这是历史的宿命。
日本尴尬的地理位置是其宿命的起点。
日本列岛位于亚洲东端,西邻日本海,西南临东海,东南直面太平洋,与朝鲜半岛隔海峡相望。日本距离朝鲜半岛虽然只有180公里,但是距离大陆主体并不近,与中国最近的距离是690公里。
朝鲜半岛的沿海平原面向大陆中心方向,背向日本,导致日本距大陆文明中心有很远的距离。这决定了日本相对独立的地理格局:大陆上的纷争很难波及到日本,同样,大陆文明的传播也最晚到达日本,日本文明长期落后于大陆,日本也很难染指大陆的逐鹿。
其次,日本的地理格局是一个地理囚笼。
日本由本州岛、北海道、四国岛和九州岛组成,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其中,本州岛占据总面积的60%,是日本的主体。日本大致位于北纬30-45°之间,受强大的日本暖流影响,日本比同纬度的大陆更加温暖,且气候稳定性更强,年温差和日温差也更小。日本中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普遍在1000毫米以上,山地迎风坡降水甚至在4000毫米。
但日本多山,平原狭小,历史以来,核心区集中在本州岛的三个小平原之上,分别为近畿平原、浓尾平原和关东平原,其中最大的关东平原面积仅1.6万平方公里,略小于北京市。时至今日,日本最大的三个城市仍然分别坐落在三个平原之上,是世界级的都市圈。
但在古时候这是日本的资源诅咒。
雨热同期且稳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让日本拥有无与伦比的整体农业优势,在优质水稻传入之后,和平时期日本人口超过3000万,仅次于当时的中国和印度。
狭小的平原与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让日本陷入无解的内卷。
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缓解矛盾的方法只有两个,第一,内战,消灭人口,第二,扩张,争夺生存空间。所以我们看到,在日本工业化之前,不具备扩张条件的时候,日本绝大多数时期都是分裂的,虽然天皇“万世一系”,但各地藩国互相攻伐。在丰臣秀吉名义上统一日本之后,为了缓解矛盾,只能对外扩张侵略朝鲜,在失败之后,日本再次陷入分裂。
直到黑船事件,倒幕运动之后让日本正式走向统一,日本逐渐走向工业化,生产力的提升和日本虾夷地的开发,让日本暂时摆脱内卷。但短短几十年间,日本就吞并朝鲜、染指我国台湾和东北,再次走向扩张。
一战结束,日本工业产能严重过剩,1923年关东大地震,1929年全球大萧条,内忧外患的日本对外扩张变本加厉,终于,在1931年入侵东北,1937年全面侵华。
要么无尽内卷,要么对外扩张。
然而,日本宿命的终结不是因为自身努不努力,而是要看对岸大陆的整合能力。
比如,英国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欧洲,各国的体量均没有对英国造成碾压,那么英国就可以执行“大陆均势”,让自己成为关键的一方,左右逢源。
而日本在历史绝大多数时期面对的都是一个相对统一的大陆,在压倒性的体量之下,日本拼尽全力也难以作为,这便是日本宿命的终结。
来源:书生老徐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