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鑫:用爱铺就山区孩子的“求学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31 16:42 2

摘要:3月20日清晨,在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昔马镇保边村,晨露沾湿了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德宏边境管理支队盈江边境管理大队昔马边境派出所教导员王玉鑫的警服,他把装满文具的袋子递到山区男孩小申手里。“阿鑫叔叔,我一定要努力走出大山!”男孩坚定

王玉鑫:用爱铺就山区孩子的“求学路”

人民公安报记者 马燕 通讯员 鹿晋芸 李阔

3月20日清晨,在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昔马镇保边村,晨露沾湿了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德宏边境管理支队盈江边境管理大队昔马边境派出所教导员王玉鑫的警服,他把装满文具的袋子递到山区男孩小申手里。“阿鑫叔叔,我一定要努力走出大山!”男孩坚定地说。

这暖心一幕,是跨越千里的温暖传递,也是王玉鑫发起“蓝桥”爱心公益活动的生动写照。

3月21日,王玉鑫(左)和战友到山区学生家中走访,并送上新文具等物资。和净宇摄

帮扶

时光回到2012年,王玉鑫当时从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德宏公安边防支队苏典边防派出所,成为一名社区民警。

一次走访帕蚌小学时,眼前的景象触动了王玉鑫:斑驳的土坯墙下,坐在课桌前的孩子们裹着单衣、脚蹬凉鞋,冻疮皴裂的手掌紧攥着泛黄的课本……看到这些,他决定“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刚开始,王玉鑫发动身边战友筹集衣物帮助孩子们,但这远远不够。他试着在网络论坛发布一组20余张纪实照片后,爱心的齿轮开始转动。湖南网友“笨笨”迅速响应,广东企业家“米薇”跨越山河的5万元助学礼包,解放军战士“大大的怀抱”与傈僳族女孩的十年结对……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善意,通过王玉鑫搭起的桥梁,汇聚成了改变山区儿童命运的力量。

逐步解决了学生们的生活物资问题后,王玉鑫发现少部分学生因家境困难面临辍学。苏典傈僳族乡浪速村民小组有一名5年级的学生小余,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她和弟弟平时由大伯抚养。但大伯家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姐弟俩面临辍学的风险。

自那以后,王玉鑫和战友们走访摸排了辖区困难中小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网络与爱心人士建立了“民警+老师+爱心网友”的“3+1”帮扶模式。后来,王玉鑫的岗位有过多次调整,但无论到了哪个派出所,他都会详细走访了解辖区困难学生的情况,继续想办法、出实招帮助他们。

守望

2016年,德宏州出台《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加上王玉鑫持之以恒的努力,通过网络让爱心人士与边疆困难学生达成了“一对一”长期帮扶对子。每月助学金从150元至500元不等,王玉鑫累计帮扶困难学生44名,其中4名学生先后考上国内一本大学。

当浙江嘉兴的“小九”女士看到受助女孩考上重点高中时流下的热泪,当广东谬先生收到受助学生寄来的云南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和锦旗……这些瞬间都化作了鼓励王玉鑫继续前行的动力。

2020年春,在德宏边境管理支队的推动下,曾经在网上由王玉鑫发起的“蓝桥”警务公益平台,成为了集法治宣讲、云端课堂、就业指导为一体的综合公益平台。

如今,在德宏州境内,德宏边境管理支队民警们肩扛爱心物资翻山越岭,南宁禁毒专家通过网络为孩子们授课,孩子们在广东援建的图书室里读书学习……这些美好的场景,共同谱写着新时代的“边疆爱心公益故事”。

王玉鑫手机里存着70多名山区教师的联系方式,电脑里存有25所乡镇边境学校的实际需求……13年来,从发动身边战友募捐到网络平台搭建“蓝桥”,王玉鑫怀着扎根边疆的赤诚初心,心系辖区群众、关爱山区学生,通过互联网发起“网络慈善”行动,已累计募集衣物10万余件,发放图书2万余册,发放爱心物资、助学金200余万元,覆盖德宏州11个乡镇21所中小学的6000余名学生。

呵护

“同学们,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警惕陌生人给的食物和饮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月24日,王玉鑫来到昔马镇华侨中学,给学生们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用真实案例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帮助学生们认清毒品危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禁毒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筑牢校园防毒安全防线,营造健康无毒的校园环境。

在热心公益的同时,王玉鑫还兼任辖区多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校内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溺水、禁毒等方面的宣传,通过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将安全的种子“播”进校园、“种”进心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那些曾被大山阻隔的梦想,正通过“蓝桥”的力量,一步步成为现实。

“比起物质帮扶,我更想做他们心中的光。”王玉鑫凝望着云雾中若隐若现的点点灯火说。在这座用爱与坚守筑就的“蓝桥”上,王玉鑫就如同“点灯人”,照亮山区学生的梦想之路。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