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头部主播利用AI换脸技术伪装成医学专家,宣称普通食品可治疗糖尿病、逆转关节损伤,仅三个月就卷走超800万元。去年7月,赵黎母亲入坑养生直播,起早贪黑蹲链接,前后仅3个月,就花了16761元在某生物科技公司销售的保健品上。赵黎得知消息后几欲维权但无奈投诉无门,
当中老年人守着直播间抢购鲨鱼粉,宝妈为孩子发育焦虑而下单赖氨酸神药,谁能想到屏幕背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某头部主播利用AI换脸技术伪装成医学专家,宣称普通食品可治疗糖尿病、逆转关节损伤,仅三个月就卷走超800万元。去年7月,赵黎母亲入坑养生直播,起早贪黑蹲链接,前后仅3个月,就花了16761元在某生物科技公司销售的保健品上。赵黎得知消息后几欲维权但无奈投诉无门,据说,他们就是以直播授课为饵,电话推销为钩,引流到微信群给老人科普养生常识,滋补食疗等,甚至还会偶尔赠送土特产,发放红包获取老人信任进行洗脑式营销。
在“专业团队”的糖衣炮弹下,老年人一旦招架不住,轻则赔上退休金,重则可能威胁生命健康安全。
根据《2024 年 "三品一械" 直播带货消费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涉案的保健品虚假宣传中,有73%的直播间会使用"文字拆解 + 符号替代" 的语义混淆策略,例如将“治疗”写成"治某疗”,"糖尿病"替换为 "糖友"等变体字来规避监管,更有不法分子通过区块链技术伪造溯源证书,在某跨境平台发布数万条虚假好评。
更有某运动营养食品被包装成"痛风克星",消费者拿到手才发现,所谓"国医认证"的产品实为压片糖果,主要成分仅为葡萄糖和麦芽糊精。
在直播电商诈骗手段迭代升级的背景下,金融系统正通过技术创新构建更具韧性的防护网络。破解直播电商诈骗困局需要多维度的制度创新。
例如某地试点直播电商信用分级制度,通过将虚假宣传行为纳入征信系统,相关消费投诉量同比下降 47%,得到有效抑制。在这方面,更应该加快推进《直播电商监管条例》立法,明确平台企业的首负责任和主播的连带清偿义务。在技术治理层面,例如采用"区块链+物联网"的溯源系统,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查看商品从原料采购到流通销售的关键数据,更有利于从源头上压缩虚假宣传空间。
针对跨境消费维权难题,应建立起跨境商品风险预警机制,对无中文标签、宣称特殊疗效的境外产品实施分级警示。例如可以通过暂扣货款至第三方账户的方式,保障消费者权益,跨境电商经营更合规合法。
全民钱包提醒,每个家庭、金融机构和科技平台都应成为反诈体系的重要一环。针对老年群体的反诈宣传工作应加大力度,简化触达方式,例如在短视频平台搭建专门的反诈知识栏目,通过动画演示和案例解析,重点拆解常见话术陷阱;金融机构可配合推出家庭账户联动功能,子女只需授权即可实时掌握父母的大额消费动态,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当智能监控系统筑牢技术防线,当征信惩戒形成制度威慑,当全民反诈意识深入人心,就能织就守护群众钱袋子的安全网,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