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份“成绩单”显示,去年,我省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发展动能稳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3月31日,辽宁省统计局联合国家统计局辽宁总队发布了《辽宁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面反映我省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
这份“成绩单”显示,去年,我省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发展动能稳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成绩单”详情。
辽宁省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辽宁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
2025年3月31日
2024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聚力“八大攻坚”,顶住压力,攻坚克难,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发展动能稳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32612.7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5.7亿元,比上年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1503.3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18543.7亿元,增长5.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6.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236元,比上年增长5.6%。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577.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9千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99.7千公顷,减少0.7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797.8千公顷,减少6.1千公顷;大豆播种面积129.0千公顷,增加6.2千公顷。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07.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4.4千公顷。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29.9千公顷,增加9.7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51.3千公顷,增加7.8千公顷。全年果园面积340.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500.3万吨,比上年减少63.1万吨,减产2.5%。其中,水稻产量398.4万吨,减产3.5%;玉米产量2002.1万吨,减产2.7%;大豆产量29.2万吨,增产4.2%。全年油料产量132.5万吨,比上年增产3.4%。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220.0万吨,比上年增产3.8%。全年水果产量967.2万吨,比上年增产4.2%。
图1 2020-2024年粮食产量
全年造林作业面积65.8千公顷,森林抚育面积50.1千公顷,育种育苗面积16.0千公顷,零星植树0.6亿株。全年林木采伐蓄积量381.5万立方米。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96.2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猪肉产量235.7万吨,下降5.4%;牛肉产量34.4万吨,增长7.4%;羊肉产量7.8万吨,增长14.8%;禽肉产量218.3万吨,增长18.6%。全年禽蛋产量284.4万吨,下降8.8%。全年牛奶产量130.6万吨,比上年下降3.5%。全年家禽出栏129318.8万只,比上年增长17.6%。年末生猪存栏1342.1万头,比上年末增长0.4%;全年生猪出栏2788.3万头,比上年下降6.1%。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捕捞)517.0万吨,比上年增长5.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33.1万吨,增长6.5%;淡水产品产量83.9万吨,下降0.8%。
年末有高标准农田面积2546.5千公顷,比上年末增加163.9千公顷。全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336.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4.0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不包括渔船)2943.5万千瓦,比上年末增加132.9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
分经济类型看,全年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股份制企业增长3.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0.9%;私营企业增长4.1%。
分门类看,全年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制造业增长2.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
分行业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3%,汽车制造业增长0.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6.0%,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4.1%。石化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9%。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增长7.3%,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0.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1.0%。冶金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3%。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20.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4.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1%。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4.6%,烟草制品业增长0.6%,食品制造业下降4.3%。
表1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速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3568.1亿元,比上年下降4.7%;利润745.8亿元,下降48.3%。
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42.9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17.4亿元,增长1.5倍。
四、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78.3亿元,比上年增长4.0%。
按经营地分,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129.2亿元,比上年增长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49.1亿元,增长4.7%。
按消费类型分,全年商品零售额9819.0亿元,比上年增长3.8%;餐饮收入959.3亿元,增长6.4%。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7%,饮料类增长23.0%,烟酒类增长9.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5%,化妆品类下降3.2%,金银珠宝类增长0.7%,日用品类下降11.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3%,中西药品类下降2.2%,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4.5%,家具类增长16.8%,通讯器材类增长31.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1%,汽车类增长1.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8.5%。
按零售业态分,全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3%,专业店增长4.7%,超市增长8.1%,百货店增长3.8%,品牌专卖店下降0.7%。
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124.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9.7%。
图2 2020-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3%。其中,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7.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1%。
全年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14.5%。社会领域投资下降5.0%。民间投资下降7.2%;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民间项目投资增长4.0%。分领域看,制造业民间投资下降0.9%,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14.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0.0%。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921.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25.2万平方米,下降7.3%。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7630.5亿元,比上年下降0.5%。其中,出口3776.7亿元,增长6.8%;进口3853.8亿元,下降6.7%。对共建“一带一路”[4]国家进出口额40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出口1671.6亿元,增长9.4%。民营企业进出口额3651.9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出口1808.6亿元,增长11.3%。
分贸易方式看,全年一般贸易进出口额5119.0亿元,比上年下降2.9%;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465.0亿元,下降6.3%;保税物流进出口额971.4亿元,增长27.7%。
表2 2024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出口情况
分商品看,在出口中,全年机电产品出口1910.8亿元,比上年增长3.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34.7亿元,增长7.1%;钢材出口413.6亿元,增长26.1%;农产品出口320.1亿元,增长1.1%;食品出口295.3亿元,增长3.0%;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69.7亿元,下降6.4%。在进口中,全年成品油进口223.7亿元,比上年增长79.5%;煤及褐煤进口79.4亿元,增长14.0%;医药材及药品进口55.3亿元,增长24.3%;机电产品进口1076.6亿元,下降6.1%。
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3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实际到位内资9171.7亿元,增长14.6%;实际使用外资30.7亿美元,下降9.3%。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131份,新签合同额1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7%;完成营业额15.0亿美元,下降10.2%。全省共备案(核准)对外投资企业106家。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7248人。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公路、铁路、水运和民航四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8.6亿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铁路货运量1.9亿吨,下降5.7%;公路货运量15.9亿吨,增长3.8%;水路货运量0.8亿吨,增长20.6%;民航货运量13万吨,增长8.2%。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5]4794.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8%。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6.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7%。其中,铁路客运量1.2亿人次,增长10.8%;公路客运量5.3亿人次,增长8.4%;水路客运量455万人次,下降14.1%;民航客运量1771万人次,增长11.7%。全年旅客运输周转量[6]1042.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3%。
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7.5亿吨,比上年下降0.2%。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347.4万标准箱,增长4.5%。
年末铁路营业里程(不含地方铁路)640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13公里,与上年末持平。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寄递业务总量34.1亿件,比上年增长18.0%。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556.5万件,包裹业务78.1万件,快递业务量29.2亿件,快递业务收入239.2亿元。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7]38.5万个,其中4G基站21.7万个,5G基站13.9万个。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5348.1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2893.1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比重为54.1%。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1783.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94万户,其中1000M速率及以上的宽带接入用户[10]394.4万户,增加145.6万户。年末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3504.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75.9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75.6亿GB,比上年增长13.5%。
八、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其中,城市价格上涨0.2%,农村价格上涨0.5%。
表3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2.8%。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1.0%,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持平,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6.6%,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1%。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7%。
全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11]比上年下降5.6%。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05.8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各项税收1837.8亿元,下降1.8%。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53.2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93.6亿元,增长6.2%;城乡社区支出634.6亿元,增长11.1%;农林水支出514.0亿元,增长4.7%;交通运输支出211.7亿元,下降9.1%;节能环保支出99.5亿元,增长14.3%;科学技术支出79.9亿元,增长1.2%。
图3 2020-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4967.0亿元,比年初增加4670.2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4046.6亿元,增加4556.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2284.9亿元,比年初减少2624.4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1956.1亿元,减少2532.0亿元。在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中,年末住户贷款余额14394.2亿元,比年初增加485.8亿元。
年末有境内上市公司84家,累计实现境内融资16.7亿元。年末有证券公司3家,证券分公司65家,证券营业部294家;期货分公司62家,期货营业部43家。
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2]1701.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47.6亿元,人寿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950.9亿元,人身意外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2.3亿元,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80.7亿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总额7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316.6亿元,人寿保险赔付支出267.8亿元,人身意外险赔付支出8.7亿元,健康保险赔付支出119.3亿元。
十、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44元,比上年增长4.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982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44元,增长5.9%。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80.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011.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01.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3]人数1591.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4]人数2110.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80.5万人,其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3.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19.1万人,其中农民工31.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96.0万人。全年有24.5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59.2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年末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2503个,其中城乡养老服务机构2393个;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床位21.4万张。全年收养救助人员11.0万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3.4亿元。全年辽宁省慈善联合会接受捐赠1.9亿元。
图4 2020-202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总量85215件,比上年增长12.8%。全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8.08件,比上年增长14.6%。全年技术市场成交各类技术合同2.7万项,比上年增长0.1%;技术合同成交额1540.9亿元,增长17.8%。
年末有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1859家,其中国家检测中心38家;有认证机构26家,各类认证证书8.8万张。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4个。全年制定、修订地方标准217项。年末省级地震监测中心1个、地震监测中心站6个。年末新一代天气雷达站6个,X波段天气雷达站13个,气象卫星地面站2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数据与应用中心1个,分中心15个,涵盖地质、水利、农业、气象、生态、航空等重要领域。农业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1个,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东北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2个。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99个,省级气象观测站1614个,雷电定位监测站11个,农业气象观测站25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52个。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6.2万人,在学研究生18.8万人,毕业生5.2万人;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35.5万人,在校生118.7万人,毕业生30.8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1.5万人,在校生62.9万人,毕业生20.3万人;初中招生34.1万人,在校生95.3万人,毕业生32.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28.5万人,在校生193.6万人,毕业生34.1万人;特殊教育[15]招生0.2万人,在校生1.6万人,毕业生0.2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63.9万人。全年新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01个,创新创业学院15个,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30个。
十二、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有文化馆、艺术馆123个,公共图书馆128个,博物馆66个,档案馆143个。有线电视用户502.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50.7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5%,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5%。全年出版报纸(不含校报)54种,出版量3.6亿张;期刊312种,出版量0.46亿份;图书1.24万种,出版量1.96亿册。
年末有旅行社1860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584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7家。年末有星级以上饭店23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0家,四星级饭店57家。
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37124个。其中,医院1646个,卫生院101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08个,村卫生室16455个。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106个。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3.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8.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1万人,注册护士17.9万人。全年总诊疗人次[16]2.1亿人次,出院人次[17]781.3万人次。
全年在国内外各项比赛中,辽宁运动员3人2项2次获得世界冠军,其中辽宁女子运动员2人1项1次获得世界冠军;10人10项10次获得亚洲冠军;182人51项51次获得全国冠军。辽宁男子篮球队在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2023-2024赛季中获得总冠军,实现三连冠。大连英博男子足球俱乐部以中甲联赛亚军成绩冲超成功。辽宁沈北禾丰女子足球俱乐部提前一轮锁定赛季女甲联赛冠军成功冲超。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辽宁女足获得冠军。
十三、能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9%。
全年优良天数比率为88.7%,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18]为31.4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5%。14个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年150个地表水国考断面[19]中,达到或好于III类水质断面135个,占比为90.0%,无劣V类[20]水质断面;县级及以上城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079人,比上年下降14.2%。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33人,比上年下降21.4%。全年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034人,比上年下降56%。全年道路运输事故死亡人数717人,比上年下降19.4%。
十四、人口和就业
根据5‰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常住人口41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8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74.18%;乡村人口1073万人,占25.82%。
全年出生人口18.0万人,出生率为4.32‰;死亡人口40.1万人,死亡率为9.62‰;人口自然增长率[21]为-5.30‰。
年末0-15岁(含不满16周岁)人口44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0.61%;16-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2419万人,占58.22%;60周岁及以上人口1295万人,占31.1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8.6万人。全年农民工总量[22]489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261万人,本地农民工228万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指标数据在年报时可能还有调整。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农业机械总动力:指全部农业机械动力的额定功率之和。按使用能源不同分为以下四部分:柴油发动机动力指全部柴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之和;汽油发动机动力指全部汽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之和;电动机动力指全部电动机(含潜水电泵的电动机)额定功率之和;其他机械动力指采用柴油、汽油、电力之外的其他能源,如水力、风力、煤炭、太阳能等动力机械功率之和。
[4]“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5]货物运输周转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实际完成的货物运量与相应的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6]旅客运输周转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与相应的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自2024年1月起,公路旅客运输量、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将班车包车客运量、公共汽电车城际城乡客运量、出租汽车(含巡游出租汽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城际城乡客运量纳入公路旅客运输量统计,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统计口径相应调整。2024年旅客运输总量、旅客运输周转量、公路旅客运输量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7]移动电话基站数:指报告期末为小区服务的无线收发信设备,处理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无线通信,在移动交换机与移动台之间起中继作用,监视无线传输质量的全套设备数。
[8]移动电话用户:指报告期末通过移动电话交换机进入移动电话网的全部电话用户。
[9]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指报告期末在电信企业登记注册,通过xDSL、FTTx+LAN、FTTH/O以及其他宽带接入方式和普通专线接入公众互联网的用户。
[10]1000M速率及以上的宽带接入用户:指报告期末下行速率大于或等于1000Mbit/s的宽带接入用户。
[11]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第一手出售其产品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
[12]原保险保费收入: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
[13]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
[14]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由于政策调整,自2019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部并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5]特殊教育:含义务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
[16]总诊疗人次: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统计界定原则为:①按挂号数统计,包括门诊、急诊、出诊、预约诊疗、单项健康检查、健康咨询指导(不含健康讲座)人次。患者1次就诊多次挂号,按实际诊疗次数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以及免疫接种、健康管理服务人次数;②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不含外出会诊)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
[17]出院人次:指报告期内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次数,包括医嘱离院、医嘱转其他医疗机构、非医嘱离院、死亡及其他人数,不含家庭病床撤床人数。
[18]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指城市全年有效监测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19]地表水国考断面:全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十四五”期间,全国共有3641个地表水评价、考核、排名断面,涉及辽宁的国考断面有150个。
[20]劣Ⅴ类:地表水水质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地表水水质劣于Ⅴ类的即丧失使用功能的,简称劣Ⅴ类。
[21]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22]农民工总量:包括年内在本乡镇以外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外出农民工和在本乡镇内从事非农产业6个月及以上的本地农民工。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猪牛羊禽肉产量、禽蛋产量、牛奶产量、猪出栏及存栏、市场价格、居民收入、农民工总量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林业数据来自省林业和草原局;水产品、高标准农田、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数据来自省农业农村厅;进出口数据来自沈阳海关;招商引资、对外经济合作等数据来自省商务厅;铁路运输、铁路营业里程等数据来自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公路运输、水运、港口吞吐量等数据来自省交通运输厅;邮政业务数据来自省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数据来自省通信管理局;财政数据来自省财政厅;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证券数据来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辽宁监管局和大连监管局;保险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辽宁监管局和大连监管局;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就业等数据来自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数据来自省医疗保障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等数据来自省民政厅;专利数据来自省知识产权局;技术合同数据来自省科学技术厅;质量检验、质量认证、法定计量等数据来自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地震监测中心站、地震监测中心等数据来自省地震局;天气雷达站、气象卫星地面站、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数据与应用中心、农业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东北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观测站、监测站等数据来自省气象局;教育数据来自省教育厅;文化馆、艺术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旅游等数据来自省文化和旅游厅;档案馆数据来自省档案局;电视、广播等数据来自省广播电视局;报纸、期刊、图书等数据来自省委宣传部;卫生数据来自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省体育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省生态环境厅;安全生产数据来自省应急管理厅;其他数据均来自省统计局。
来源:东北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