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份尸检报告揭秘,这种食品污染物聚集在哪个器官?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31 20:01 2

摘要:新墨西哥州大学(UNM)药物科学系教授坎彭(Matthew Campen)的研究团队长期追踪微塑胶侵入人体组织的情况,他们分析了2016年逝世的28人和2024年逝世的24人的器官样本,发现大脑的微塑胶与纳米塑胶含量远比肝、肾里更多,分别为后两者的7倍和30倍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会带有不同程度的微塑料,这不是秘密,但你知道这些污染物主要聚集在我们身体的什么器官里吗?

科学家们从尸检的人体组织样本中找答案。

新墨西哥州大学(UNM)药物科学系教授坎彭(Matthew Campen)的研究团队长期追踪微塑胶侵入人体组织的情况,他们分析了2016年逝世的28人和2024年逝世的24人的器官样本,发现大脑的微塑胶纳米塑胶含量远比肝、肾里更多,分别为后两者的7倍和30倍。

塑胶微粒约占大脑重量的0.48%,其重量约相当于一支餐厅里常用的塑胶汤匙。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跟8年前的尸体相比,2024年的尸体检样本大脑中,微塑料的含量高出了近50%。

人脑中的微塑胶。 图片来源:环境资讯中心提供

这项研究于2025年2月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期刊,所使用的样本来自40至55岁死者,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医学侦察办公室(New Mexico Office of Medical Investigator,NMOMI)提供。

中国消费者食品中的微塑料的来源,主要来自包装材料

2020 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在《有害物质杂志》上发表研究,他们从中国五个城市收集常见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外卖容器进行研究,发现不论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还是聚苯乙烯等材质的外卖盒,都会释放微塑料,且基本不受温度影响。根据外卖容器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和高危人群(白领)的点餐频率计算,每人每周可能通过外卖容器摄入 12 - 203 片直径小于5毫米的各种微塑料。

当然,对于相对较大的微塑料,人体的肾脏其实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然而,纳米级的塑料颗粒极为棘手,它们的体积足够小,可以穿过细胞膜,抵达那些本不该抵达的地方。

纳米塑料甚至会用蛋白质包裹自己,隐匿地潜入免疫系统。而一旦它们突破了人体的防线,纳米塑料携带的化学物质(如双酚 A、邻苯二甲酸盐等)就会干扰人体的激素分泌,从而影响新陈代谢、性发育乃至生育能力。

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曾对全球109个国家的微塑料摄取量进行了一项新研究,

该研究于 2024 年 4 月 24 日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

(a) 国家层面的人均 MP 饮食摄入量。(b) 东南亚国家按食物类型划分的国家层面的人均 MP 饮食摄入量。(c) 国家层面的人均 MP 吸入摄入量。

该研究发现,印尼人通过食品摄入微塑料为全球最高,每月食用约15克微塑料, 多来自海鲜等水生来源。而且从1990年到2018年(模型使用的日期范围),印尼人每日微塑料消费量增加了59倍。

研究同时预估,美国人每月从饮食中摄入的微塑料约为2.4克;全球通过食物摄入微塑料最低的是巴拉圭,为0.85克;而中国约为7.86g。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中国食品中微塑料污染问题,已经拉响了预警笛声。

来源:消费者报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