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北京市为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促进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发布了《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为积极落实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简称“通研院”)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
3月29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专场论坛、2025“智领未来”北京人工智能系列活动“通用人工智能论坛”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召开。
近年来,北京市为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促进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发布了《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为积极落实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简称“通研院”)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依托自身人才资源和科技研发能力,结合市场需求,在会上重磅发布了覆盖通用智能体+行业智能体+社会智能体三大智能体矩阵。其成果以“原创技术-产业赋能-社会智能”三级联动模式,推动人工智能从单一智能向社会智能转变。
“通通”2.0在大会上重磅发布。相较于“通通”1.0版本,“通通”2.0在语言、认知、动作、学习、情绪、交互方面实现了多种核心能力的升级。
一是价值与心智驱动的多轮对话。“通通”2.0版本实现了一个有自身价值观、世界观的小女孩,在理解对话目标意图的基础上,遵循自身价值和人格,利用对话策略来引导对话的走向,从而达到自身的目的。
二是基于交互反馈的推理和学习。“通通”生活在高度仿真的复杂、动态三维虚拟场景中,1.0版本的“通通”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如果周围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会导致她原本规划的任务无法顺利完成。但“通通”2.0可以实时响应外界场景的变化,进行反思和重新规划,对已有任务进行挂起、恢复、修改或取消等处理,同时动态生成新的任务规划,从而以更灵活、智能、多变的方式完成指令。不仅如此,不同于当前大语言模型普遍采用的离线数据驱动的学习模式,“通通”在和场景交互(自主学)及与人类的多模态对话(他人教)过程中,能动态更新自身的知识库,价值函数和技能,使得它初步具备类人的持续反思和成长的能力。
三是多智能体交互。研究人员为“通通”打造了幼儿园、六口之家等多智能体场景,并在场景中设置了各自独立,具备自身价值、能力、人设、状态的多个智能体,在这种多智能体场景中,通通不仅需要理解周围环境,还需要理解环境中其他智能体,识别他们的身份、性格和自身的关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和物品的关系、当前动作、意图、气氛等,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自身的任务规划,包括发起和响应对话,实施复杂行为交互。
会上还发布了全球通用人工智能数理定义、评级标准与测试平台通智测试(TongTest);三维场景重建与具身智能数据构建平台“通通到我家”,该平台能“把现实世界搬进电脑”,让智能体“通通”走进千家万户;通用人工智能行业智能体工场(TongAgents),其是助力行业AI Agent快速孵化的高效工具与平台,就像一个智能体的“制造工厂”;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多智能体实验室负责人陈烁介绍了社会级智能体,并现场演示了大型社会模拟器(Large Social Simulator)。
在北京市科委会、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通研院积极链接具身机器人行业伙伴,将“通通”的技术优势,即人形机器人的“大脑”赋能到机器人本体上。联合乐聚、宇树等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共同发起成立“通智大脑联盟”。该联盟通过打破技术壁垒,聚焦垂域场景的通智大脑和具身本体协同研发及应用,将实现在物理空间上具身智能体从感知到决策、从学习到执行的闭环,加速核心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
此外,会上还发布了“北京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协同创新矩阵”,该矩阵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设立的6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关键节点,链接国家级科研机构、顶尖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与行业领军企业的创新资源,共织生态网络、共享创新势能,构建系统化的安全与治理体系。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