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庭内经》有云:"先天一炁本虚无,混沌未分天地根。"这先天之炁,乃万物之源,生命之本。上古仙人张伯端在《悟真篇》中惊叹:"若得此中消息真,黄金白银非足珍。"千百年来,多少修道之士苦苦追寻这聚炼先天之炁的秘法,欲破阴阳五行束缚,脱离生死轮回。
“内容故事情节”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何为先天之炁?"
白云峰顶,一老一少对坐松下。老者须发如雪,目光却似星辰般明亮;少年眉清目秀,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
《黄庭内经》有云:"先天一炁本虚无,混沌未分天地根。"这先天之炁,乃万物之源,生命之本。上古仙人张伯端在《悟真篇》中惊叹:"若得此中消息真,黄金白银非足珍。"千百年来,多少修道之士苦苦追寻这聚炼先天之炁的秘法,欲破阴阳五行束缚,脱离生死轮回。
《周易参同契》留下一句玄妙口诀:"一炉七返还成九,阴阳斡运自相交。"这短短十字,却如天书般难解。北宋丹道大师陈希夷曾言:"此十字入门易,明了难;真人炼己还虚,方能窥其堂奥。"究竟如何解读这金丹之秘?又该如何破解缠绕世人的阴阳五行之网?
《抱朴子·内篇》有云:"金丹者,先天一炁所结,能令人身体轻盈,役使鬼神,延年益寿,壮志不衰。"自古以来,先天之炁的聚炼便是道家修士最高追求之一。那么,这先天之炁究竟为何物?
老子在《道德经》中留下玄妙之言:"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谷神"正是先天之炁的另一种称谓,是未受后天污染的清净元气,是生命之本源。
东汉末年,乱世纷争之际,有一位隐居崆峒山的奇人,名叫纯阳子。他自幼聪慧过人,十岁能诵《道德经》,十岁通晓《周易》,二十岁便精通百家之学。但他对世间富贵不屑一顾,唯独对道家修炼之术情有独钟。
"人”为何要生老病死?难道就不能超脱这命运枷锁吗?"这个问题日夜萦绕在纯阳子心头。他走访名山大川,拜访高人隐士,却始终未得答案。
一日,纯阳子在崆峒山采集药草,不觉天色已晚。黑云压顶,电闪雷鸣,一场暴雨即将来临。他在密林中急寻避雨之所,忽见远处一点灯火。循着灯光,他找到一座简陋的茅屋。
纯阳子上前叩门,开门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面色红润如婴儿,眼神炯炯有神,一看便知是修道有成之人。
"敢问前辈,贫道迷路,可否避雨借宿一晚?"纯阳子恭敬地行礼问道。
老者双目微闭,似在感应什么,片刻后睁眼笑道:"崆峒山千年一遇奇雷,劈开玄武岩,露出古洞一座。你今日能寻到此处,当是天意。请进。"
茅屋内陈设简单,一炉丹鼎正在熊熊燃烧,发出奇异的青色火焰。屋角放着一张古朴书案,上面摊开一本古旧的书册,标题是《太上金丹秘要》。
纯阳子见状,心中一震,问道:"敢问老丈是否为修道之士?这丹鼎所炼为何物?"
老者反问道:"你来找我,不就是为了金丹之道吗?你为何走上修道这条路?"
纯阳子坦言:"我看世间苦短,生老病死皆是束缚,希望能超脱此境,得道成仙。更想破解阴阳五行的枷锁,聚炼先天之炁。"
老者手指轻轻一弹,丹炉发出清脆的响声,笑道:"你只看到表象,未得要领。修道不是为了躲避生死,而是要明白生死的本质。你口口声声说要破解阴阳五行,可知阴阳五行本是天地运行之根本?"
纯阳子顿时语塞,老者见状继续道:"我且问你,何为先天之炁?"
纯阳子思索片刻,答道:"先天之炁,当是混沌未分时的原始一气。"
"说得不错,但又不全对。"老者取出一块白玉,继续道,"这玉看似坚固,实则内含活水。《黄帝内经》云:'生气通天,一阴一阳谓之道。'先天之炁,本是混沌一气,无形无象;后天阴阳五行生化万物,看似复杂多变,实则都从一气而来。聚炼先天之炁,首先要明白'炼己还虚'的道理。"
"什么是'炼己还虚'?"纯阳子好奇地问。
外面雷声大作,闪电照亮了整个山谷。老者引纯阳子来到窗前,指着窗外电闪雷鸣的天空说:"你看那天空,雷电交加,风云变幻,但苍穹本身从未改变,变的只是我们所见的气象。人心也是如此,被后天七情六欲所蒙蔽,看不到本来面目。炼己还虚,就是去除这些遮蔽,回归本真。"
老者从架上取下一个青铜鼎,里面盛着清水。他轻轻摇晃铜鼎,水面立刻泛起涟漪。"《庄子·人间世》有言:'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本清澈平静,能照见万物,一经搅动就波澜不断,什么也看不清了。人心也是如此,被外物所扰,难以静下来。修炼首先要学会'守静',这是聚炼先天之炁的关键第一步。"
老者讲解道:"金丹大道有内外两炁,外炁指天地之气,内炁是体内元气。聚炼先天之炁,就是要通过修炼,使内外炁相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云笈七签》中记载:'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这便是阴阳相交,五行相生的奥妙。
那一炉七返九还金丹”又是什么意思?纯阳子追问道。
老者手指轻点铜鼎,鼎中水面竟然显现出七色光芒,一一变幻,最终凝聚成一点金光。"此乃丹道核心奥秘。'一炉'是指我们的身体,犹如炼丹的炉鼎;'七返'象征炼丹的七个阶段,对应人体的七个脉轮,也对应七个关窍;'九还'代表九个炼化周期,完成这九个周期,就能结成金丹。《周易参同契》有言:'七返之后,乃成真宝,光彩烂兮,焕然可贵。
纯阳子心中若有所悟:"这与《周易参同契》中所说的'一弃而二五,二弃而七九'是一个道理?"
老者点头赞许:"不错,你有慧根。阴阳五行看似束缚我们,实则是我们修炼的阶梯。五行相生相克,正是宇宙运行的规律。我们不是要破除阴阳五行,而是要了解并利用这个规律,达到超越的境界。张伯端在《悟真篇》中说:'杳冥杳冥难可测,阴阳叔叔自分明。'"
老者取出一坛陈年老酒,与纯阳子对饮。酒过三巡,纯阳子只觉得头脑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他大胆问道:"敢问前辈,为何我虽习道多年,却始终无法感受到先天之炁?"
老者呵呵一笑:"你可知水中有鱼,鱼却不知水为何物?因为鱼终日生活在水中,已经习以为常。先天之炁无处不在,但我们却视而不见。你这一生都在寻找它,其实它早已在你体内流动。只是被后天欲望所蒙蔽,无法觉察罢了。"
老者又问:"你知道'一炉七返'的具体含义吗?"
纯阳子诚实回答:"弟子愚钝,确实不知。"
老者捋须道:"一炉乃身也,七返者,一曰炼精化气,积精累气;二曰炼气化神,气伏神现;三曰炼神还虚,神凝气聚;四曰炼虚合道,阴阳调和;五曰炼形神俱妙,金木水火土五行齐现;六曰炼内外相应,天地人合一;七曰炼无极返太极,先天一炁显现。此七返若能贯通,便可进入九还之境,成就金丹大道。"
纯阳子听得如痴如醉,连连点头。夜深了,老者让纯阳子休息。第二天一早,纯阳子醒来,发现茅屋已经空无一人,老者不见踪影。屋中只剩下那本《太上金丹秘要》和一封信。
信中写道:"缘分已尽,吾不能再教你更多。此书乃道家秘要,你可按图索骥,自行修炼。记住:破解阴阳五行束缚,不在外求,而在内证。自己的路,还需自己走。三十年后,崆峒之巅,金丹大成之日,我们再会。"
纯阳子将信和书珍藏起来,按照书中所述,找了一处幽静的山洞,开始了长期的闭关修炼。他先依《秘要》指导,修习"坐忘"之法,排除杂念,使心神安定。
"坐忘"之术源自《庄子·大宗师》,讲究"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起初,纯阳子心绪难平,往事如潮水般涌来,或幻想未来种种可能。他想起老者的教导,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数息观心。
一数十息,二数百息,三数千息...渐渐地,纯阳子的杂念减少,心神开始平静下来。他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当心完全静下来的时候,似乎有一种微妙的感觉从体内升起,如同春日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不灼热。
"这便是先天之炁的萌芽吗?"纯阳子暗自思忖。
接下来,他遵循《秘要》进入第二阶段:修习"吐纳之术"。吐纳术源自《黄帝内经》中的"行气令温"之法,通过特定的呼吸方法,吸收天地清气,排出体内浊气。
他每日清晨面向东方,吸收初升太阳的清阳之气;午时面南,纳取正阳之气;傍晚面西,感受落日的温煦;夜半面北,接引玄阴之气。这便是《周易》中所说的"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相错,而刚柔有体"。
渐渐地,纯阳子感到体内有一股暖流在流动,从下丹田开始,缓缓上升。《太上金丹秘要》记载:"气从涌泉起,经尾闾而上行,沿督脉至泥丸,复从任脉下降,如此周天,方成一循环。"这就是道家所说的"小周天"循环。
修炼三年后,纯阳子开始尝试"内视法"。内视,又称"返观",是道家重要的修炼方法,讲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起初,他只能隐约感觉到些许模糊的气息,如同雾中看花,水中望月。
随着不断练习,他逐渐能清晰感知气息在经脉中的流动。他发现,当念头完全静止时,体内气息竟能自行运行,不需人为干预。这与《抱朴子》中所说的"气行则百脉通,气止则诸疾作"正相吻合。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纯阳子在打坐时突然感到一股强烈的热流从下丹田涌起,如同山泉突破冰层,沿着督脉一路上行,到达泥丸宫,然后又沿着任脉下行,回到丹田,形成完整循环。这就是传说中的"小周天"贯通!
纯阳子欣喜若狂,知道自己迈出了关键一步。《黄庭经》有言:"通关节,调荣卫,和津液,朝元气,莫使神明失,万病尽消亡。"小周天贯通,标志着聚炼先天之炁的修行进入了新阶段。
随着修炼再次突破。他感到体内气息不再局限于任督二脉,而是扩展到了全身各处经络。上至百会穴,下至涌泉穴,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浑身上下无处不通。这便是道家所说的"大周天"境界。
在这个状态下,纯阳子感到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透明的容器,天地间的气息可以自由进出。他终于明白了老者所说的"内外两炁相通"的含义。《抱朴子》中说:"气通则血活,血活则精足,精足则神全,神全则形固,形固则命延。"这正是大周天带来的奇妙变化。
纯阳子逐渐领悟到老者所说的"阴阳五行"之道。他明白了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体内的五脏对应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气息的运行也遵循阴阳交替的规律:呼为阳,吸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为阳,降为阴。
这一日,他在崆峒山一处洞穴中打坐,忽然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能量波动。他的肉身开始发光,如同黄金般灿烂,整个洞穴都被照亮了。
"这是...第九还?"纯阳子内心激动。
随着光芒越来越强,他感到自己的意识和肉身正在发生奇妙的变化。肉身不再是血肉之躯,而变成了一种介于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存在;意识也不再局限于个体,而是能够与天地万物产生共鸣。
"道通为一!"纯阳子恍然大悟,"这就是第九还的境界!"
在这一刻,纯阳子真正理解了"一炉七返九还金丹"的最终奥义。一炉,象征修行者的身心是炼丹的炉鼎;七返,是指七个基础修炼阶段,使身心达到净化;九还,是指九个提升阶段,最终回归大道。而金丹,则是修行者纯净意识的象征。
此时的纯阳子,已经完全破解了阴阳五行的束缚。他不再受制于生老病死的规律,能够自由控制自己的存在形式。他可以是实体的人形,可以是纯粹的能量,也可以融入万物而不现形。
崆峒山上,纯阳子站在山巅,俯视大地。他看到的不再是单纯的山川河流,而是流动的能量和规律。他伸手一挥,引动周围的五行之气,随心所欲地操控天地元素。
来源:小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