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理自张华读书会视频号直播点击下方「预约」按钮预约下场直播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最让爸爸妈妈们最操心的“鸡娃科目”——数学,现在DeepSeek这么火。有什么法子能够辅助孩子学习?怎么让孩子的数学成为一门优势学科?所谓优势学科,就是孩子学起来轻松,成绩出色,而且对
整理自张华读书会视频号直播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最让爸爸妈妈们最操心的“鸡娃科目”——数学,现在DeepSeek这么火。有什么法子能够辅助孩子学习?怎么让孩子的数学成为一门优势学科?所谓优势学科,就是孩子学起来轻松,成绩出色,而且对这门学科有兴趣。
我记得有个组织叫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它下面有个很有名的测评机构叫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这个机构会定期对全球很多国家的学生进行测评,主要考察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然后还会根据这些测评结果进行排名。
过去,上海的孩子在数学方面表现特别出色,成绩遥遥领先。但最近几年,新加坡的孩子在数学上“杀”了出来,霸榜全球第一。这下子,大家都开始研究新加坡数学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了。
说到新加坡数学,有两个关键词特别火,一个是“建模”,另一个是“CPA教学法”。这个CPA是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代表“具象—图像—抽象”。简单来说,就是先用实实在在的东西(具象)来展示数学问题,比如用小棒、积木等;然后把它们画成图像,方便理解;最后再抽象成数学公式和概念。听起来好像挺简单的,但关键在于,当这种学习方法变成一种习惯和思维方式后,那可就不简单了!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也是前两天我在刘润的视频号里给大家分享的。一个关于数学和科学原理的问题,来源于新加坡三年级小学的真实课堂。
当时,老师问孩子们:“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多少倍?”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挺考验孩子们的。有的孩子能说出地球直径是多少,有的能说出太阳直径是多少,可要让他们同时想起这两个数字,再算出太阳直径除以地球直径的结果,还真没人能答上来。我猜,大家可能也未必能脱口而出吧?那你们家孩子呢?能答上来吗?
不过,接下来老师的操作让我眼前一亮。老师说,其实单纯记住太阳和地球的直径数字没啥太大意义,死记硬背那些数字,没啥价值。然后,老师
出了另一道题:“如果把地球缩小成乒乓球那么大,你们觉得太阳会是个什么球?”孩子们开始发挥想象力,有的说篮球,有的说足球。
最后,老师揭晓了“不是答案的答案”。其实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老师引导孩子们思考。老师问:“有没有同学的妈妈练瑜伽?”有几个孩子举手。老师接着说:“如果地球是乒乓球那么大,那太阳大概就跟你们妈妈练瑜伽用的瑜伽球那么大。”大家都知道乒乓球和瑜伽球的大致大小,闭上眼睛也能想象出来。老师让大家猜猜,瑜伽球的直径大概是乒乓球直径的多少倍,孩子们的答案大概都在100倍左右。老师公布正确答案:109倍,地球直径是太阳直径的1/109。
老师总结说,以后课堂上一般不会考死记硬背的数字。如果遇到数学运算定理,要先把它变成一个能触摸到、能想象到的事物,比如举个例子。这样再去学公式、原理,感觉就不一样了。
我听完这个案例,觉得挺有道理的。其实咱们国内很多学校也在用类似的教法,但新加坡数学把这个方法变成了一套流程:先举个具象的例子,再在纸上画图,然后给出公式,最后再用更多例子巩固练习。乍一看,好像没啥了不起的,可关键在于,如果这种思维方式变成一种习惯,那在学习理工科,像数理化这些科目时,就会大不一样。
就说物理里的牛顿三大定律,大家还记得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分别是什么吗?可能有人还能说出公式,但光会背公式有啥用呢?如果在学习这些定律时,先举些生活中的具象例子,让孩子感受一下场景,再画图,最后列出公式,那学习过程就会轻松很多。而且孩子们也能明白,知识是有用的,不是天天死记硬背,无论是语文、历史,还是数理化。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就想问了,这和deepseek有什么关系呢?
过去那种常见的学习方法,其实大家都不陌生。比如孩子学数学、物理、化学,要是成绩不太好,家长就会着急,到处找补习机构、名师。这些老师上课的时候,不也是这么做的嘛?先举个例子,把复杂的知识拆成一个个小步骤,让你一点点明白是怎么推导出来的。等你理解了,再告诉你公式,讲讲公式能用在哪些地方,最后再出几道题让你练练手。说到底,不就是这么个流程嘛。
现在有了DeepSeek,大家完全可以把花在补习班上的钱省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个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就像是DeepSeek高效学习法的迷你版。大家一定要记好,这三步的关键词是:做解释、拆步骤、找解法。接下来,我会用数学、化学、物理还有语文的例子来给大家讲讲,不管是什么学科,这个“九字诀”都能用得上。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就是孩子数学成绩不好,他究竟遇到什么瓶颈,被困在哪儿了?我觉得大约就是困在三个地方。
第一个是基础知识没打牢,很多东西一知半解。
比如学校里学的勾股定理、函数这些,孩子根本没真正理解透。考试的时候,这些知识点掌握不扎实,成绩肯定受影响。
第二个是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遇到稍微复杂点的题目,比如应用题,就容易卡壳。可能整体概念知道一点,但一到分步骤解题,比如一道应用题要分三步,做到一半就做不下去了。
第三个是解题方法太单一。
老师上课讲的那种解法,孩子就死记硬背,不会尝试其他方法。其实每个孩子学习风格不一样,有的孩子适合视觉型学习,有的适合动觉型学习。如果能用更适合自己风格的解法,思路会更清晰,解题速度也会更快。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解题速度跟不上,成绩自然也会受影响。
我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针对这三个孩子在数学上面困住困境,不正好是在解决问题吗?
第一个,让DeepSeek举例子,举个例子做解释。
第二个,拆步骤,就把你推导的步骤给我弄出来,并且每拆一步问我问题,确保我孩子理解了再拆第二步、第三步。
第三个,一个数学题能不能给我三种解法,四种解法,并且说一下每一种解法它的核心是什么,让孩子找到他更喜欢的一种解法。
所以这三个关键词解决孩子数学的痛点问题,在我的新书《DeepSeek高效学习法》里面,都有详尽的跟DeepSeek这么结合的案例。
《DeepSeek高效学习法》
面向6-18岁青少年、父母及教育工作者
现在购买享半价优惠:29.9元
👇👇👇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鸡兔同笼的问题。这个题目可太常见了,全世界都知道。假设鸡和兔的头加起来一共有20个,脚一共有64只,那我们得算算鸡和兔到底各有几只。
要是你不太懂,就去问问DeepSeek,让他给你讲讲鸡兔同笼是怎么回事。他会告诉你,鸡兔同笼问题就是知道动物的总数量和脚的总数,然后求出每种动物各有多少只。
这种问题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公园里有自行车和小汽车,自行车有两个轮子,小汽车有四个轮子,如果告诉你轮子的总数,你就能算出各有几辆车,对吧?
就像“鸡兔同笼”的问题一样,有20个头和64只脚,要算出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这种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比如假设法、二元一次方程,还有列表试验、画图等。
再比如物理问题,像蜡烛燃烧后变短了,很多人会问,蜡烛燃烧后蜡去哪儿了?其实,这可以用能量守恒定律来解释。能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能量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所以,蜡烛燃烧后,蜡虽然变少了,但它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光能和热能。如果用拆步骤的方式去理解,就可以把它分成1、2、3这几个步骤,这样就能更清楚地明白蜡烛燃烧后蜡去哪儿了。最后你这个题目还可以有三种解法,一种是称重法,一种是方程法,还有一种叫做生活案例法。
那么具体要怎么使用“DeepSeek 高效学习法迷你版”呢?在新书《DeepSeek高效学习法》中我给大家归纳了真正学懂一个知识点的九字诀:“做解释、拆步骤、找解法”,我把这个提示词分享给大家。
它要遵循几个原则。
第一,解释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通俗易懂,就像给小朋友讲故事一样,把问题讲清楚。
第二,把问题拆成一个个小步骤,每一步都问一问,比如问孩子:“这一步你懂了吗?”确认他真的懂了,再往下拆。
第三,找到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然后挑出最好的一种。
第四,最重要的是,别直接给答案,要先推理,把过程讲清楚,最后再把答案亮出来。
为什么这个方法这么厉害呢?
因为现在学校里,有的老师讲课太枯燥,孩子听得迷迷糊糊的;有的孩子一知半解,没把问题拆开;还有的孩子只知道一种解法,不会举一反三。用这个九字诀,就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我举个例子,比如数学题,你可以把题目抄下来,或者拍照上传,然后按照这个九字诀来拆解。先解释题目是什么意思,再把解题过程拆成一个个小问题,每一步都问孩子懂不懂,最后找出三种解法,挑出最好的一种。
所以这本新书我建议大家都可以去看看,里面全是案例,全是方法。从基础版到进阶版,一步步提升。
就像学习有三层境界一样,第一层是学会记忆,就像拍照一样把知识存下来;第二层是学会理解,就像侦探破案一样,把问题拆开分析;第三层是学会创造,就像厨师发明新菜一样,把不同的方法组合起来,做出新的东西。
这个九字诀正好对应了这三层境界。
解释问题,就能让孩子知其然,知道知识是什么;
拆步骤,就能让孩子真正理解,知其所以然;
找多种解法,就能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慢慢学会创造。
我希望大家都能用这个九字诀,不管是学数学、语文,还是其他学科,都能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变成自学高手。
来源:少年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