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急诊是医疗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为突发、危重或可能迅速恶化的疾病及创伤提供快速、高效的医疗干预,和每一位市民的健康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请到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湾院区急诊科副主任崔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中心护士长葛壮做客演播室,聊一聊急
急诊是医疗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为突发、危重或可能迅速恶化的疾病及创伤提供快速、高效的医疗干预,和每一位市民的健康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请到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湾院区急诊科副主任崔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中心护士长葛壮做客演播室,聊一聊急诊科的相关话题。
急诊室——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急诊科作为“生命的第一道防线”,这个说法非常形象的概括了急诊科在医疗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尤其在面对突发、危重疾病和紧急医疗事件的时候,对患者而言,急诊是生死关头的希望;对医院而言,急诊是危重症救治的枢纽;对社会而言,急诊是公共卫生和灾难救援的前沿阵地。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湾院区 急诊科副主任崔 明
我们的工作讲究“时间就是生命”,比如心梗、脑卒中、严重创伤等,早一分钟救治,可能就能挽救一条生命。急诊医生不仅要快速判断病情、精准救治,还要协调院前急救、专科会诊,确保患者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治疗。面对每一次抢救,我们的责任就是——守住生命的底线,不放弃每一分希望。
此前总院区急诊中心接诊的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医护团队迅速为其开通了急诊绿色通道,在急诊抢救室抢救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心脏骤停,急诊和心脏科的医疗团队共同协作,实施了体外心肺复苏(ECPR),给患者创造了进入导管室接受PCI手术的机会,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急诊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责任和陪伴。无论白天黑夜,我们都在,用专业守护生命,用关怀温暖人心。这就是我们对“生命第一道防线”最深刻的理解。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中心护士长葛 壮
我们现在采取的智能化电子分诊系统。以前分诊很多都是靠护士的经验分诊,一步步询问患者情况,去分诊。
现在我们应用的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主诉通过数据库智能分诊,比如体温测量超过39℃,系统就会自动分成二级患者,患者就要到抢救区就诊。或者主诉是胸痛,呕血,这种特别紧急的主诉也会自动分到抢救区,做到精准分级,系统也会根据颜色提醒后续接诊护士,患者的轻重缓急。而分诊护士就有时间更好的去做病情的做鉴别诊断,比如腹痛,一个主诉就有可能是腹泻引起的内科疾病也可能是外科引起的阑尾炎,胰腺炎,结石等外科疾病,又或者患者女性我们考虑是否是异位妊娠,黄体破裂等妇科疾病,我们要根据性别,是否有实质脏器疼痛,月经期等诸多指标做到精准分诊。
智能精准化 提升急诊整体救治能力
急诊预检分诊就是急诊绿色通道重要的始动环节,危重症患者被识别出来分诊到抢救区域之后,绿色通道也会立即启动,急诊的医护团队会快速的获取病人的病史信息,同时快速完成辅助检查及相应的治疗。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是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先抢救后付费,让患者及家属少走冤枉路,节约宝贵的时间。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不仅限于此,还要全院各科室的配合协作,在制度和流程上保障绿色通道的通畅,让患者在最快时间内进入导管室或者手术室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同时我们也努力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关口前移,这也需要我们合理的调配整个医院的医疗资源,将一些专科的治疗措施在急诊抢救室实现应用。
急诊医生的核心能力在于快速、准确的判断和决策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甚至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医生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评估、做出诊断,并采取最优治疗方案。此外,高效的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广泛的医学知识储备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样至关重要,以确保在高强度环境下稳定发挥,保障患者安全。
未来急诊科的技术发展方向还是围绕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信息化、学科交叉融合五个核心领域展开,比如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应用,要强化介入治疗能力,不断优化救治流程,提升急诊整体救治能力。
来源:卫民有医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