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要节日的由来和习俗:情人节和愚人节得由来原来是这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1 11:30 3

摘要:交通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全球化,而且出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通。就拿节日来说,在我们自己传统节日慢慢被淡化的同时,西方节日却日益兴起,很多年轻一代对于西方节日的追崇远远超过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不过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西方节日的狂热爱好者只是单纯跟风,对于

交通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全球化,而且出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通。就拿节日来说,在我们自己传统节日慢慢被淡化的同时,西方节日却日益兴起,很多年轻一代对于西方节日的追崇远远超过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不过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西方节日的狂热爱好者只是单纯跟风,对于这些节日的由来一无所知,对于节日的习俗也是一知半解。

鉴于此,本文就跟大伙聊聊一些我们所熟悉的西方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平安夜

由来: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一个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知道。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到处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并把这一行为称之为“报佳音”。而这一夜则被视为人类平安生活的开端,因此称之为“平安夜”。

习俗:“报佳音”已经变成平安夜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通常佳音队是由大约20名青年人,加上一个装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圣诞老人组成。在平安夜晚上大约是九点过后,开始一家一家地去报佳音。每当佳音队去到一个家庭时,先会唱几首大家都熟悉的圣诞歌曲,然后再由小女孩念出圣经的话语让该户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稣降生的日子,过后大家一起祷告再唱一两首诗歌,再由圣诞老人派送圣诞礼物给那个家庭中的小孩子。整个报佳音的活动大约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才结束。

圣诞节

由来:“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人们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在西方的传说中,耶稣是着圣灵成孕,由童女玛利亚所生的。神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告知约瑟,让他不要嫌弃玛利亚未婚怀孕,娶了她,等孩子生下来后起名为“耶稣”。当玛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要求所有人到伯利恒申报户籍。12月25日,约瑟和玛利亚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未找到旅馆的两个人只好住在马棚里。就在这时,耶稣出生了!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习俗:

在法国,马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人们大唱颂赞耶稣的圣诞歌之后,便开怀畅饮,香槟和白兰地在法国被视为最正宗的圣诞美酒。

英国人和德国人一样,圣诞节喝啤酒,吃烤鹅,他们更喜欢利用圣诞节假日外出旅游。

美国人过圣诞节着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大菜,举行家庭舞会。

瑞士人在圣诞节前4个星期,就将4支巨型的蜡烛点燃,放在由树枝装饰成的一个环里,每周点1支,直到圣诞节来临。

丹麦人对不合意的圣诞礼物,可去商店兑换价格相似的其他商品。

澳大利亚过圣诞节刚好是夏日,到处可以看见光着上身的小伙子和穿超短裙的姑娘,与商店橱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挂满雪花的圣诞树和穿红棉袄的圣诞老人,构成澳大利亚特有的冰火两重天节日景象。节日晚上,人们用石头垒的露天灶中用枯树枝生火,上面架一块铁板,把香肠、牛肉、鲜鱼等放上去煎。吃饱喝足后,就跳起“迪斯科”或“袋鼠舞,一直闹到深夜才结束。

在波兰每年12月25日、26日举行,家家户户都要装饰圣诞树。晚间吃饭时桌布下边要放一些草,以示耶稣的降生。晚饭很丰富,但不能吃肉。夜间12时后,全家去教堂礼拜。圣诞节期间,一般不到别人家中做客,但主人盛情邀请者例外。

据保加利亚的历法,圣诞节是灵魂出没、妖邪猖狂的日子。因此,圣诞节前夜,家家都燃起火堆,一直燃到天亮,不得熄灭。由男人取圣诞木点火进屋并高声念道:“圣诞节降临,牛、羊、猪、马长满圈,麦苗出满垅,人人走好运。”在屋里等候的人则齐声回答:“阿门!”

复活节

由来:《圣经·新约全书》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体复活,复活节因此得名。复活节是基督宗教最重大的节日,重要性甚至超过圣诞节。根据西方教会的传统,在春分节(3月21日)当日见到满月或过了春分见到第一个满月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星期日即为复活节。东方教会则规定,如果满月恰好出现在这第一个星期日,则复活节再推迟一周。因此,复活节时间并不固定,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在英国,复活节的由来和基督教是不一样的,是为了纪念西亚异教神明巴力的同父异母妹妹亚斯塔路降生的日子。亚斯塔路也是巴力的情妇,相传巴力得知妹妹亚斯塔路生于一枚天鹅蛋中,就去灌木中寻找,找到后抱在怀里孵化出了一只兔子,兔子长大后成了一个美女,和巴力同居,后来在巴力危难之际还救过巴力一命。英语单词Easter的词就是亚斯塔路。

习俗:对于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复活节只是一个人们享受美好春光的普通节日。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个节日最具吸引力的仪式或礼物便是复活节彩蛋或巧克力蛋了。复活节早上,有的家里把早餐用的蛋分放在几个盛有不同颜色的植物染料的锅里煮,这样端上来的蛋不再是白色或浅棕色的而是五颜六色。

情人节

由来:关于情人节的来源,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主要有以下几个版本:

1、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是罗马人的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古罗马年轻男子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直到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2、公元三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为了补足兵员,下令凡是适龄男子,都必须参军。而且传令人们不许举行婚礼,所有已订了婚的也马上要解除婚约,因此多少恋人被迫分离。

离宫殿不远,有一座神庙,住着罗马人都非常崇敬的修士瓦伦丁(Valentine)。

瓦伦丁对暴君的虐行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请求他的帮助时,瓦伦丁在神圣的祭坛前为他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来到这里,在瓦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消息终于传进了暴君的耳里。克劳多斯命令士兵们冲进神庙,将瓦伦丁投入地牢,折磨致死。悲伤的罗马人们将他安葬于圣普拉教堂。那一天是公元270年2月14日。

3、瓦伦丁(Valentine)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伦丁被投入了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暴君获悉后将瓦伦丁斩首示众。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寄自你的瓦伦丁)。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

习俗:公元前的每年的2月15日,古罗马修士们都会聚集在罗马城中瓦伦丁山上的一个洞穴旁(据说古罗马城的奠基者正是在这里被一只母狼抚育长大)。年轻的贵族们,手持羊皮鞭,在街道上奔跑;年轻妇女们会聚集在街道两旁,祈望羊皮鞭抽打到她们头上,他们相信这样会使她们更容易生儿育女。一般来说,在前一天(2月14日),相恋的男女们都会想方设法约会,以商量第二天自己恋人的皮鞭才能精准且唯一的落在自己头上。

现在不再有习俗,取而代之的是鲜花、巧克力、电影、烛光晚餐和恋人们缠绵的夜晚。

愚人节

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习俗源自印度的“诠俚节”,该节规定每年3月21日的节日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

第二种说法是愚人节起源于一个很有名的希腊神话。农业女神得墨忒尔(万神之王宙斯的姐姐兼妻子)由于宙斯到处拈花惹草而烦恼。唯一能够让她享受生活乐趣的,是她和宙斯生的女儿佩尔塞福涅,聪慧、美丽、天真、活泼。

一天,佩尔塞福涅在田野里正欲弯腰采摘一朵野花时,大地突然裂开了一条宽宽的地缝。随后,一辆闪闪发光的金车,冲上了地面,车里坐着的就是疯狂地爱上佩尔塞福涅的冥王厄罗斯。他不由分说,一把抱起佩尔塞福涅放到他身边的座位上,马车便以迅不可及的速度沉入地下,大地迅速合上。

得墨忒尔在很远远的地方听到了女儿撕心裂肺般的呼救声,当她以最快的速度飞回来时,女儿已经不见了。得墨忒尔为了寻找女儿,走遍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依然无果,而且被诸神欺骗当成“傻瓜”欺骗,戏弄。最后得墨忒尔只得拖着疲倦的身子,返回了西西里岛。奔波了这么久依然一无所获,得墨忒尔无处发泄,便把一肚子的怨气都撒到了西西里农人身上,她杀死了岛上所有的耕牛,命令土地坚如钢铁,封住地里的种子,让所有的植物都枯黄凋零,把这个地域辽阔的大岛弄得赤地干里,饿殍遍地。宙斯见她闹得太不像话,劝她再到别处看看,别拿无辜的农民出气。得墨忒尔这才静下心来,无意中她抬头太阳神赫利俄斯,这才手执火把,飞到赫利俄斯面前,请他指点迷津。

太阳神怜悯女神的遭遇,便把厄罗斯抢亲的情况,仔细描述了一番。此时此刻,佩尔塞福涅已成了冥后,无法再到地上和母亲团聚了。

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至始至终得墨忒尔都没想到,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自己的丈夫,一直阻碍诸神将真相告诉她的也是自己的丈夫。

因此,人们便设立了愚人节,用善意的谎言告诫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不要由于轻信。

第三种说法认可度最高,那就是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改革派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习俗:本来的习俗和法国改革派的做法差不多,但现在逐渐演变成熟人间善意的玩笑。

感恩节

由来:1620年,一些朝拜者乘坐“五月花”号船去美国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了两个月之后,终于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陆。

这时刚好是冬天,这些移民大半都没有存活,他们要么被饿死,要么被冻死,要么死于传染病,活下来的人们在1621年春季开始播种。整个夏天他们都热切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因为这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存活下来。后来庄稼获得了意外的丰收,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他们举行了3天的狂欢活动。至此这一习俗就沿续下来,并逐渐风行欧美各地。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每年11月的第4个星期四为感恩节。

习俗:在感恩节的夜晚,美国家家户户都大办筵席,餐桌上火鸡和南瓜饼都是必备的,他们认为这两样食品体现了美国人民忆及先民开拓艰难、追思第一个感恩节的怀旧情绪。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来源:马赛克

相关推荐